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這一趟江南之旅的行程安排得比較緊,11月26日是普陀山,因住的朱家尖的南部,趕往普陀山需要一些時間,下午要趕去杭州,所以我們在島上停留的時間最多隻有6小時,因此我們選擇性的遊玩了一些重要景點。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趕上舟山降溫颳大風下雨,預計的看日出沒有如願,海上烏雲密佈。清晨直接乘車去朱家尖碼頭,坐輪渡過海,到達普陀山是9點,上島遊客香客已是人山人海,花了些時間等車,首先去的紫竹林景區。

普陀山位於浙江省舟山群島東南部,面積12.5平方公里,海拔292米。普陀山與五臺山、峨眉山、九華山並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作為觀音菩薩的道場,歷來香火最為鼎盛,又地處海上,風景優美,前來觀光的遊客也叵多。普陀山景區包括朱家尖、洛迦山和普陀山,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傳說在唐鹹通四年(863年),有個日本僧人慧鍔從五臺山請得觀音聖像回國,經普陀蓮花洋時,突然海上到處都是鐵蓮花,船不能通行,慧鍔以為觀音不肯東渡去日本,於是把觀音聖像供奉在當地姓張的居民家中。從此以後,普陀山慢慢發展成為專門供奉觀音的道場,慧鍔也成了普陀山的開山祖師。不肯去觀音殿是普陀山供奉觀音的起源,後經歷代興建,寺院林立。鼎盛時期全山共有4大寺、106庵、139茅蓬,4654餘僧侶,史稱“震旦第一佛國”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不肯去觀音院外邊的潮音洞洞口處,潮音洞縱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約10餘米,洞內怪石交錯。此處海岸曲折往復,巉巖峭壁,怪石層層疊疊。聽說晴天洞內可見彩虹,很奇特。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來謁潮音洞,感應觀音化身,為說妙法,靈蹟始著。宋元時期的香客大多在這裡求觀音菩薩賜福,明朝以後則多去梵音洞。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當年不肯去觀音登岸的海灣,此處建有不肯去觀音院和望海亭。普陀山十二景之一的“

蓮洋午渡”所指蓮花洋就是這裡,唐朝時日本人慾迎觀音像回國,海生鐵蓮花阻渡的傳說得名。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據說紫竹林禪院門額上題寫的“補袒紫竹林”是康有為的親筆,紫竹林與不肯去觀音院相鄰。這裡山中岩石呈紫紅色,剖視可見柏樹葉、竹葉狀花紋、因稱紫竹石,後世人也在此栽有紫竹。寺院規模不大,主要建築為圓通寶殿,裡面供奉著紫竹觀音坐像,可以在此祈福。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明朝朱元璋時期朝庭遣使來普陀山上香,撥款建寺,遷出漁民,使普陀山成為佛教淨地。明朝直至當今,國家都極為重視保護普陀山的佛教,獨得五朝恩寵,佛國香火千年興盛。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洛迦山西距普陀山5.3公里,從普陀山遠望洛迦山如一尊海上臥佛。《大唐西域記》有記:唐玄奘到西天取經,曾去印度的布怛洛迦山瞻仰觀音聖地。布怛落迦按梵文音譯為普陀洛迦,意為光明山、海島山。布怛洛迦到中國成了普陀洛迦,也許因為中國人習慣簡稱,一呼普陀,一呼洛迦,一山名變為二山,一稱普陀山,一稱洛迦山。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南海觀音銅立像臺座三層,總高33米,其中佛像18米。佛像頂現彌陀,左手託法輪,右手施無畏印。是普陀山新的人文景觀,成為海天佛國的象徵。佛教信眾都相信普陀山的觀音靈驗,現在香火最興盛的不過南海觀音了。相傳1997年的農曆九月二十九日的南海觀音銅像開光儀式上,顯了聖蹟,出現了奇異天像。預定的開光時刻之前,鋪天蓋地的烏雲席捲天空,眼看一場傾盆大雨就要到來,主辦方準備了4000件雨衣,延遲了15分鐘開臺。8點15分,戒忍大師宣佈:“南海觀音聖像開光法會正式開始!”話音剛落,瞬間濃厚烏雲中間撕開一道縫,一束白光透過雲層直射下來,正好射在觀音銅像上!見此奇異天象,在場的人們紛紛跪倒,虔誠地頂禮膜拜。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11月26日,星期二,感覺一個普通日子,想不到普陀山的香客還是那麼多,聽說每縫農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三大法會期間,前來普陀山朝拜敬香的更是人山人海,絡繹不絕。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西方淨苑原名西方庵,俗稱觀音跳庵,1991年重建後改為西方淨苑。海崖巨石上有一大腳印,長42釐米,傳說是當年觀音菩薩從洛迦山飛越蓮花洋,落到普陀山,開闢道場時留下的神蹟。可惜正在維修期間,不對外開放。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前往第二個景點是法雨寺景區,不愧為普陀山三大名寺之一,在寺外就見古木森森,海會橋隱於一片林蔭之中,好一個清幽佛寺。法雨寺初建於明萬曆八年,名海潮庵,其後改名海潮寺和護國鎮海禪寺,後毀於戰火。清康熙年間朝庭賜金修寺,並賜“天華法雨”“法雨禪寺”匾額,改名法雨寺。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普陀山因地處古時以捕魚為生的舟山群島,故又稱“海天佛國”。蓮池邊這座石牌坊建於1995年。普陀山宗教活動有記載的起於秦朝,秦始皇時期就有道人在島上築洞修煉,島上至今遺留多處道教遺蹟。佛教起於唐鹹通四年(863),日本僧人慧鍔留不肯去觀音供奉於島上潮音洞旁。因朝庭對佛教的重視,後經歷代興建,寺院林立,佛教取代了本土道教在普陀山的地位。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普陀山有66種百年以上古樹名木1000多株,尤以普陀鵝耳櫪最珍貴,為普陀山獨有。巨大的古樟、古柏和古松更是隨處可見。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過橋沿石梯而上,就看見古樹掩映之中的山門,天華法雨,進入山門左邊進入法雨寺,右邊通往千步沙。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進入法雨寺,在天王殿院內,有一面九龍照壁。照壁於1987年重修。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九龍壁對面是一座重簷歇山式建築,簷間額題“天王殿”,牆上有法雨禪寺四個大字。院內兩座5層石經幢塔為1988年重建。 天王殿前古樟成林,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很多香客圍著香爐轉圈,還不斷往上拋硬幣。又有不少人在天王殿前,上香叩拜。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天王殿後的玉佛殿外加圍欄,黃琉璃頂,是一座小巧玲瓏的重簷歇山式建築。大殿東西有鐘樓和鼓樓各一,玉佛殿原供有清光緒八年(1882年)普陀山僧人慧根赴印度禮佛,途經緬甸時請得的釋迦牟尼玉佛像一尊,像高2米,玉色皎潔,雕琢極工。後來被毀,現在供奉的玉佛高1.3米,是1985年從北京永樂宮移來的。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天王殿與玉佛殿之間有鐘鼓樓,平臺上的古樹濃廕庇日,鐘鼓樓內也有佛像,還有人上香。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玉佛殿後面是九龍觀音殿,其建築最為輝煌,該殿系清乾隆三十八年四月朝延發金陵(今南京)明故宮九龍殿蓋成,為目前國內寺院建築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殿。殿宇五間,黃瓦蓋頂,大殿面寬五間(寬約32米),進深四間。院內一株古銀杏樹,樹齡500年以上,大約三人可以合抱。另一端還有株古薈柏,十分罕見。御碑殿後面是大雄寶殿,其後是方丈院和藏經樓。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法雨寺內的古樟林,巨大的樟樹如此之多,實在令人震撼。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在千步沙,終於近距離接觸了令人神往的大海,千步沙是法雨寺外的一片海灘,南起幾寶嶺,北至望海亭,長約1750米,稱千步沙,為普陀山上最大的沙灘。千步沙沙質細軟金黃,腳踩上去不溼不陷,海中無亂石暗礁,適合游泳、玩耍。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千步沙海灘寬闊平緩,北端有一巨石在沙間,水落則石出,上書“聽潮

”二字,其崖上有望海亭。此間潮聲,日夜不絕。千步沙並不只是白天很美,每臨月夜,月光照在海面,清風習習,濤聲陣陣,其清穆景色更是詩意盎然。可惜冬天不適合下水,只在沙灘上慢步,聽海潮一波一波拍擊沙灘。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第三個景點就是普濟寺,匆匆趕往普濟寺,寺外遇見多寶塔,大門關著,只有牆外看了看,多寶塔為普陀山三寶之一,是浙江省唯一的元代石塔。元朝懷信禪師募資修塔,得到太子和諸王資助,又名太子塔。全塔用太湖石建成,方形共五層,高18.17米,建造精美。據說因為文革期間損毀嚴重,一直處於關閉狀態。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海印池面積約十五畝,始建於明代,又稱蓮花池、放生池。普陀十二景“蓮池夜月”就是這裡。蓮花池上有三座石橋,我們走中間一座平橋,過御碑亭、八角亭,就到普濟寺大門口。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普濟寺,俗稱前寺, 創建於後梁貞明二年(916),後屢興屢毀,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南巡時下詔重建,後又賜題額“普濟群靈”。普濟寺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沿中軸線依次築有正山門(御碑殿)、天王殿、圓通殿、藏經樓、方丈殿等。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普濟寺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設計方面匠心獨具,普濟寺建築為清代官式建築的遺存,有很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普濟寺旁邊,兩棵古樟背後,是普陀山佛教協會所在地。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緊鄰著又是一座佛寺,息來禪院。我也數不清到底見到了普陀山多少禪院,大大小小的佛寺禪院隨處可見,真不愧是海天佛國。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從普濟寺出來,就前往西天景區。開始爬山這段還是比較陡的山路,不過兩旁風景很美,不僅是古樹成蔭,還有燦爛的秋色,紅的,黃的彩葉樹,在山上隨處可見。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經過心字石,再往上走經過圓通禪林,再往上到梅福庵,就到了山頂。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梅福庵山門前的煉丹洞碑,原系宋僧所勒,現碑由民國時梅福庵當家重刊。梅福庵是為紀念西漢末年南昌尉梅福來山修道而建。梅福曾任南昌尉,後棄官遊歷江湖,晚年來到普陀山居洞煉丹,後人為紀念他,建此梅福庵。明朝萬曆年間由如迥法師修建,清朝照祚禪師曾予重修,光緒年間隆璋法師建殿造閣,遂形成現在規模,今仍存天王殿、大雄寶殿等建築。一九八二年進行了一次準修。梅福庵規模不大,但大殿金碧輝煌,大殿側的靈佑洞即當年梅福煉丹洞,洞中山泉清澈見底,含多種礦物質,人稱“仙水”。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普陀山也稱梅岑,西部山灣為梅灣,“梅灣春曉”指普陀山的早春景色。據傳此地多野梅,早春季節,遍山野梅香滿山谷,青山綠樹映襯著點點紅斑,煞是一番美景,是為十二景之一。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每當晴朗時日,佇立西山巔遠眺蓮花洋,只見漁舟競發,鷗鳥翔集,海中波濤粼粼閃光,山外青山,層層疊翠,美不勝收。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磐陀石由上下兩石相累疊而成,下面一塊巨石周廣20餘米,中間凸出處將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塊巨石上平底尖,高達3米,寬近7米,呈菱錐形,曰陀。上下兩石接縫處間隙如線,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懸於一石之上。當夕陽西下,石披金裝,燦然生輝,此時如登上石頂,環眺山海,則見汪洋連天,景色壯奇,“磐陀夕照”是普陀山一大奇觀。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過了磐陀石就是下山了,“二龜聽法石”在山路邊,相傳觀音菩薩在說法臺上講經說法,東海龍王派了兩個龜相來聽經,沒想到龜相聽得入了迷,不願再回龍宮,龍王知道後很生氣,就將他們化為了石頭。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往下是極樂亭,亭上一副對聯:“貪得宇宙隘,知足天地寬。”,前方小山頂上有座燈塔。

聽聞普陀山上南海觀音很神奇,第一次實地瞻仰她的模樣

再從芥瓶庵去碼頭,回朱家尖,到寧波,再趕往下一個城市杭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