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姓(52)|績溪胡氏:尚書胡氏胡鬆官至工部尚書,家族以此為名

黃勇/文

胡姓(51)|績溪胡氏:金紫胡氏有經解世家之稱,清朝有著名的“三胡禮學”

績溪胡氏中的三大同姓不同宗的重要支派明經胡氏、金紫胡氏、尚書胡氏,前面我們已經詳細講述了明經胡氏、金紫胡氏,這一期我們講述尚書胡氏。

遵義胡氏與尚書胡氏的爭議

尚書胡氏的先祖,可上溯到北宋理學三先生之一的安定先生胡瑗(另外再講)。胡瑗的後裔散居在江淮一帶的海陵、如皋、吳興、蘭溪等地。

南宋初期,胡瑗在吳興的後裔胡清,帶著一家老小,跋山涉水,遷居到績溪縣十都胡村(今績溪縣臨溪鎮高車村)。

胡清的第11世孫胡日嚴,又名胡福清,字仁卿,好讀古書,以禮待人,深受鄉里敬重。元朝末年,胡日嚴花費巨資,在績溪縣城的遵義坊購地造屋,把家搬到了遵義坊。所以這支胡姓人被稱為遵義胡氏,因在明朝出了工部尚書胡松,又叫尚書胡氏。

但也有胡姓研究者認為,尚書胡氏是胡松支裔的稱謂,奉胡松為一世祖;遵義胡氏早在胡松前7代就存在了,尚書胡氏應是遵義胡氏的分支。只不過尚書胡氏的名氣比遵義胡氏大,所以導致出現尚書胡氏就是遵義胡氏的說法,相當於是分支把總支給替代了。

胡姓(52)|绩溪胡氏:尚书胡氏胡松官至工部尚书,家族以此为名

胡松仕途坎坷,在多個崗位上任職

胡日嚴搬家到遵義坊後,他的兒子胡原在明朝定鼎之初進入仕途,曾任桂林府幕僚。

胡松是胡原的第六世孫,字茂卿,號承庵,正德8年(1513)在應天府考中舉人,第二年進京趕考,高中進士,出任嘉興府推官。

正德14年(1519),胡松升任陝西道監察御史,兩年後任山東監察御史。嘉靖元年(1522),因為彈劾寧王朱宸濠的黨羽內外為奸,禍國殃民,胡松被罷官。

嘉靖6年(1527),胡松被起用,出任浙江道監察御史。次年,西北邊事吃緊,內閣大臣桂萼推薦起用70歲的將領王瓊。胡松認為不妥,上疏彈劾桂萼等,被謫為廉州府(府治在今廣西合浦縣)推官。

兩年後,胡松出任福建按察司僉事、布政司右參議,任上體察民情,昭平冤獄,深得民望。此後,胡松歷任南寧兵備道副使、雲南布政司右參政、貴州按察使、廣東布政司右佈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戶部左侍郎等。

胡姓(52)|绩溪胡氏:尚书胡氏胡松官至工部尚书,家族以此为名

胡松墓神道石雕馬一對之左馬(資料圖片)

工部尚書任上秉公履職,胡松得罪權臣嚴嵩

嘉靖29年(1550),胡松晉升為工部尚書。

伊王想拓寬在洛陽的王府,需要花費10萬,想從朝廷申領這筆經費。伊王找到內閣首輔嚴嵩,答應事成後給嚴嵩兩成的好處。這事到了胡松那裡,被胡松以“祖制”而拒絕了,惹得嚴嵩很不高興。

不久,朝廷準備讓胡松改任刑部尚書,嚴嵩從中作梗,此事不了了之。胡松遂以病為由辭職回鄉。

胡松回到家鄉後,致力於造福鄉民。他號召在績溪縣城修築東門長堤,以抵擋水患,老百姓為他立碑。

隆慶2年(1568),胡松晉升為榮祿大夫,位居一品官階。4年後,胡松去世,享年83歲。胡松著有《承庵文集》《弇州山人稿》。

據《績溪遵義胡氏宗譜》記載,胡氏家族從胡松這一代開始分為四派:楫公派、格公派、柏公派、松公派。

胡松為官30多年,官至工部尚書,對族人有巨大的表率和激勵作用,併為族人的科舉創造了良好條件。據統計,胡松、胡柏兩大支派,僅在8代人中,儒宦人數就超過了110個。

胡柏在家經營生產,極大地擴大了以田地為主的家業,為胡氏家族的壯大提供了物質上的優厚基礎。

【下期關注】

請看胡姓(53)。

【特別緻謝】

四川蓬溪縣文史專家胡傳淮先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