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單身的心酸你不懂


剛上大學以為自己終於可以好好地談一場戀愛了。

開學沒多久,就聽一個教授說,“我支持你們——戀愛自由,愛情萬歲!”教室裡頓時炸開了鍋,熱血沸騰的我好像聞到了空氣中久違的“自由”的味道,不免對未來充滿了想象......

大一的那年也許是我人生中最充滿想象力的一年。

過了三年結果發現——並沒有女朋友。要說一切都是幻覺,恍惚間大學感覺就要到頭了,然而我還是孑然一身。一開始覺得自己太悲劇了,後來發現,和教授們精神上的戀愛支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身邊的很多男生都沒有談過戀愛。

拋開什麼男女比例1:3的幻覺,想想看,大學的朋友圈又能有多廣呢?除了班級裡不生不熟的幾個人,加上一起上課的從來都不會相互開口說話的陌生人,你遇到那個她並走在一起的概率有多高?到了大學才知道,寢室才是最會發生戀情的地方,因為那是你待得時間最久的地方。從時間上來看,大一大二的時候沒有男女朋友,大三大四情況也不會變得更好,而且只會更差——社團沒了,班級裡的人也都熟絡了,你就越覺得自己就要這樣慘淡地過完四年。

————悲傷的分割線————

在大學的三年中,沒有談過戀愛,但也喜歡過,也追求過,也記錄過,但是當我再回顧時,卻感到不想再去捲入其中。複雜的過去,會變成輕描淡寫的一句描述,好像任何一件發生在這世界上的事情一樣,而只有你自己知道它們對於你的分量究竟有多少。

當你回憶起來的時候,發現自己竟是那樣的醜態百出。可是誰沒有傻逼的時候呢,特別是在喜歡的人面前,那種幼稚,想想都能令現在的自己尷尬:那時的我穿衣風格混亂,愛出風頭,與人相處考慮欠周,屬於自嗨型選手,淘汰出局也是分分鐘的事情。以前一想到這些就感覺慌得要死,現在可以踏著拖鞋滿校園逛.....

那時的我既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世界,可是我感到這是我必然要走過的路,而且是唯一的路。一想到平行時空裡那些依舊笨拙、努力、進步的自己,我就感到一種“接受”帶給我的平和。

——————————

老實說,多一個人會讓生活更有盼頭,而人活著,不就是靠著那麼點盼頭過活嗎。沒有戀愛的生活,就好像少了點鹽,有點寡淡。

每天早上起來都可以和她問好,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關於她的,這種感覺真好;有好玩的事情的時候可以和她分享,無聊的時候可以一起去浪;或者至少,當你看到一對戀人在瘋狂作秀的時候,你可以不屑一顧,因為你知道——老子也有女朋友,別tm給我裝!

然而我不能這樣,因為我所擁有的——只有室友。

我不想多說,這是一個多麼悲傷的故事,而當我平靜地把它打出來的時候,它就已經超出了人類悲傷的極限了。

有人說,習慣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它讓你對周圍的變化失去知覺。

唯獨在戀愛這個方面,習慣讓人免於過度悲傷而死。因為我實在想不出如果一個單身狗不能習慣這一切,還能怎麼活?

——————————

每個人,無論他在大學有沒有談過戀愛,他都活過來了,不是嗎?

存在即合理。

對於孤獨,劉瑜說:

我說我沒什麼好辦法,因為我從來就沒有克服過這個問題。這些年來我學會的,就是適應它。

適應孤獨,就像適應一種殘疾。

“當你意識到,你再也無法去在大學談戀愛的時候,你就會像接受殘疾一樣接受這個事實,然後說,“其實也沒什麼嘛!”

“忍受的極限會是什麼樣的結果?” 讓我告訴你,忍受是沒有極限的。 年少的時候,我覺得孤單是很酷的一件事情。長大以後,我覺得孤單是很淒涼的一件事。現在,我覺得孤單不是一件事。至少,努力不讓它成為一件事。 有時候,人所需要的是真正的絕望。 真正的絕望跟痛苦、悲傷沒有什麼關係。它讓人心平氣和,讓你意識到你不能依靠別人,任何人,得到快樂。它讓你謙卑,因為所有別人能帶給你的,都成了驚喜。它讓你只能返回自己的內心。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不同的自我,他們彼此可以對話。你還可以學習觀察微小事物的變化,天氣、季節、超市裡的蔬菜價格、街上漂亮的小孩,你知道,萬事萬物都有它值得探究的秘密,只要你真正-我是說真正-打量它。

誰不是這樣走過來的呢,歡歡喜喜地開始,半途有過失落,有過絕望,慢慢地去適應,去接受。曾經所有的念想,都變成了一個不可能的事實;曾經感到一定會有的難堪,也變成了無關痛癢的玩笑。“你知道嗎,其實大學有很多單身狗,比你想象的多還要多。”

————一個人的分割線————

拋開這些悲傷的事實,我還是喜歡過一個人的生活的,而且越來越喜歡了。只有當你體會過兩個人的束縛後,你才會明白一個人有多自由,這種自由有多珍貴。

我喜歡很多歌,我總覺得它們是我的寶藏,一個人的好處就在於,你永遠不用擔心別人會不喜歡,你可以想象他們都是喜歡的,漸漸地你會想象自己有一個小小的咖啡館,裡面放著各種你喜歡的歌,人們沉醉在歌聲裡,空氣中瀰漫著幸福的味道......

然而,當你把它推薦給別人的時候,你就會打退堂鼓了,聽著聽著就感到哪裡人家可能會不喜歡,你知道,聽歌這種東西,氛圍很重要,你能偶遇最美好的時刻,聽到那時最滿意的歌曲,然而你很難將這種經歷複製給你喜歡的人。

推薦者永遠是那麼卑微,你覺得最好的東西人家反而覺得是照顧你的面子才勉強接受的。

就像戀愛中我永遠那麼卑微,因為我是一個推薦者,因為我是希望對方快樂的一方,我總不自覺地假定:我是服務者,而她是顧客。

所以我寧願一個人,寧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至少在我遇到那個真正和我契合的the missing piece之前。

有時候過著過著,一個人久了,就會想要在冬天到來之前找到一個可以溫暖自己的人,這很正常——確切地說,非常合理的需求,儘管對於一部分來說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求。我只感到南方的冬天好冷啊,凍成狗不夠還要被虐成狗。。每次冬天走在校園裡,聽著《走在冷風中》,總感覺特別的應景。

這種想法和需求會變得越來越嚴重,你甚至能感到它已經影響到了你的生活,你會莫名地嘆氣和失落,雖然只是在不為人知的心底。

“曾經我千方百計地尋找如何與別人好好相處的秘訣,後來發現:我只不過是在排解寂寞罷了,只不過是害怕孤獨罷了;再後來,當我學會了如何與自己相處,我發現,其實你不用那麼將就別人,你自己,就可以活得很好”遇見一個合適的人有多難? - 小巖井的回答也許是看了這篇文章,我才終有所悟地明白,當初地我被這種狹隘捆綁地有多深。

因為這種對戀愛的渴愛讓一個人狹隘。在這裡的“狹隘”不是一個貶義詞,是一種心理狀態——想要談戀愛的人,難以站在適當的距離看待自己,也就是說,ta會變得很固執,會鑽到一個難以理解的地步,ta會不斷地將情緒捲入其中,ta會想要依賴,失去基本的活動能力。

這是一種生理的衝動,卻不是愛。

真正的戀愛使人自由,使人感到自我的存在,使人為了愛改變自我而不是他人。愛讓人有一種衝動,想要為她而變得更加美好。


當然,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也可以愛自己——他過好每一天,精緻地生活,歡喜每一個晴朗的早晨。


——————————許多人並不具有愛的能力——也就是自我完善的能力,卻擁有很多接觸異性的機會,這是一種災難,任何和她相處的人都會感到一種被剝離的窒息感、壓迫感,她不會自我改變,卻處處要求別人為她改變。

就是這樣不完善的人,卻總是有人喜歡,而我也絲毫不感到奇怪,畢竟人是視覺的動物。

但是這不是說,其他的性質就不重要了,就可以被忽略了。

以前有個知友給我私信,我說她發來的消息都很可愛,事實是,她說話的方式真的是那種很萌、很治癒的那種。可是她說,怎麼會,她那麼一個沒人喜歡的普普通通的女孩子。

我說,你應該相信自己是被低估的。因為在學生時代,人們的側重點就是外觀,所以沒有市場很正常,等到真正出了社會,一些無形資產的考核權重就會大起來,你要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但是也不要期望人們能輕易地發現你的優點,因為無論什麼時候,外觀總是最容易獲取的信息,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平臺,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能發現我們價值的知己。

在此之前所有你要做的,就是成為更好的自己,哪怕遇到他之後,你也只是找到了另一個更好的自己。評論有人說感覺等待太過漫長感到昏暗沒有曙光,其實我不這麼認為——當你焦慮的時候,你應該意識到這種焦慮是沒有必要的,難道這種等待就不是你人生的一種體驗嗎,為什麼老是懷著一種急不可耐的心情去擁抱現在的你並不適合得到的東西呢?當你感到一種不可遏制的衝動的時候,那可能部分意味著你個人生活的失敗和不滿意,說不定冥冥中告訴著你現在並不適合你遇到那個他。

————————————

大學四年單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完全的絕望。

然而在這種絕望的黑土之中,你能看到希望的存在——自我完善的路始終有兩條,縱使你無法通過愛他人來進行自我完善,你也可以愛自己,通過過好每一天來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不要充滿希望以至於變成不現實的奢求,但也要相信有人會發現你被低估的價值。就像劉瑜的老公周濂說的那樣,就讓我們成為一個——偷偷摸摸的樂觀主義者吧!

大學生單身的心酸你不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