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隨地用“太空WiFi”?這個“火箭互聯網”有點酷

提到航天低軌移動通信

或“太空5G”“太空WiFi”

許多人會想到原摩托羅拉的“銥星”

“馬一龍”的“星鏈”

以及航天科技集團的

“全球低軌通信系統”

除此之外,航天科技集團

一院研發部近日發佈的

“火箭互聯網”構想——

在火箭末級上搭載

低成本通信載荷

多個末級組網

實現移動通信功能

或將為加速低軌移動通信系統

的建設提供新的可能

隨時隨地用“太空WiFi”?這個“火箭互聯網”有點酷

“火箭互聯網”示意圖

以前,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後

火箭末級就完成使命了

一般會再入大氣燒燬

或拐進廢棄軌道

以免干擾“太空交通”

利用火箭剩餘運載能力

在留軌的火箭末級上

搭載科學試驗載荷

廢物利用,成本低廉

但末級在耗盡燃料後

“放飛自我”

地面沒法控制

不能像主流衛星那樣調整軌道

因此,末級搭載的

應用範圍受到很大侷限

不過,在“火箭互聯網”構想中

科研人員提出了一套全新的

高動態平臺智能化、高可靠

一體化組網解決方案

每個火箭末級就像一個WiFi熱點

只要末級之間信號彼此覆蓋

約10毫秒的時間內就能完成互聯

2018年,航天科技集團宇航發射

37次,位居世界第一

其中,許多發射任務的火箭末級

可以作為搭載平臺

隨著搭載通信載荷的末級越來越多

“火箭互聯網”將向全球覆蓋

與“全球低軌通信系統”有機配合

讓我們在高山、海洋、荒原

在全球任何角落都有信號

永不“失聯”

隨時隨地用“太空WiFi”?這個“火箭互聯網”有點酷

航天科技集團“全球低軌通信系統”示意圖

目前,“火箭互聯網”構想的關鍵技術

正在開展實驗室級的原理性驗證

那麼,有人可能會問,這麼新的構想

即便接下來可行性得到了充分驗證

變成現實,要多少年呢?

舉個眼前的例子——

半個月前成功發射的

捷龍一號運載火箭

最初只是一院基層團委的

一個青年創新項目

隨時隨地用“太空WiFi”?這個“火箭互聯網”有點酷

捷龍一號火箭首飛

沒錯,航天人搞團委項目

的畫風就是——

“我們來設計個火箭吧!”

“什麼樣的火箭呢?”

“在可靠前提下,越便宜越好”

通過頭腦風暴,這些年輕人

拿出了一套與現役火箭相比

堪稱顛覆性的方案

把成本降到了極致

在方案逐漸完善的同時

一院所屬中國火箭公司

“純市場”模式

就這一方案進行

商業融資市場推廣

並及時向研發團隊明確市場需求

研發、運營分工明確

從確定研製到首飛

捷龍一號只用了不到18個月

不僅創造了中國運載火箭技術

15項“第一”

還走完了“純商業”航天項目

從構想到現實的全流程

無需國家撥款

進一步打通了社會資本投資

“國家隊”純商業航天項目的渠道

未來,更多前景廣闊的創意

將沿著這樣的渠道變為現實

加速我國商業航天的發展

服務我們的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