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郟縣紅薯種植大戶馮增會帶領鄉親共迎致富“薯光”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道:近日,在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萬畝紅薯育苗基地,村民有的拔草,有的澆水,有的噴施葉面肥。

平頂山郟縣紅薯種植大戶馮增會帶領鄉親共迎致富“薯光”


  “今年育有16座大棚、93座小弓棚,佔地56畝,有煙薯25、商薯19、普薯32、萬紫56、浙薯75等8個品種,有適合烘烤的、蒸食的、煮粥的和澱粉含量高宜下粉條的。舞鋼、葉縣、魯山、新密、禹州等地的老客戶預訂了8000畝的紅薯苗。現在大家都注重飲食健康,薯類粗纖維的營養價值也被大家認可,這幾年紅薯賣得很好。”談及紅薯種植,白廟鄉白廟村村民馮增會滔滔不絕。


平頂山郟縣紅薯種植大戶馮增會帶領鄉親共迎致富“薯光”


  馮增會今年49歲,之前一直在外打工,2010年返鄉流轉土地專業種植紅薯。白廟鄉一帶種植紅薯的歷史很悠久。以前鄉親們全憑老經驗、老辦法,自己留種育苗,但相對產量低、薯形差,賣不上好價錢,馮增會就到鄭州、洛陽、濟南等地拜訪紅薯種植大戶、專業人士,虛心取經,最終篩選出了適合郟縣種植的新品種。

  2012年,馮增會註冊成立了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2013年5月,成立了增會家庭農場,流轉318畝土地種紅薯,後又帶領500戶社員(包括46戶貧困戶)種植3000多畝紅薯,當年村民收穫紅薯1500多萬斤,平均比自留種繁育增產40%。由於質量上乘,1500多萬斤紅薯雖高於市場價,但半個多月就售罄。


平頂山郟縣紅薯種植大戶馮增會帶領鄉親共迎致富“薯光”


  此後,馮增會又帶領群眾加工紅薯粉條,開始了集育苗、種植、加工粉條、銷售於一體的紅薯產業發展之路,通過紅薯產業深加工提高村民收入。馮增會也被鄉親們稱作“紅薯大王”。

  在馮增會的示範帶動下,白廟村附近年種植紅薯均在1萬畝以上。從外地購買薯苗費用高,馮增會就從河南科技大學購買脫毒薯苗回來進行繁育。由於薯苗品種全、成活率高,每到薯苗銷售時外地客商都要提前預約訂購。“我們這一帶紅薯畝產達6000斤左右,按批發價每斤1.6元計算,除去苗錢每畝可掙得4500元。”馮增會說。

  如今“紅薯大王”的稱號在郟縣響噹噹,白廟紅薯也是名聲在外,每年霜降前後都會吸引很多商販到郟縣採購。瞄準商機後,馮增會又高標準建設了兩座佔地800平方米的地窖,可以儲存80萬斤紅薯。

  馮增會富裕後,並沒忘記幫助鄉親。他安排貧困戶馮標正、王令文等46人常年就業。“下一步,我們要努力把紅薯變成‘黃金薯’,和鄉親們共同迎接致富的‘薯光’,帶領大家共同致富。”談及未來,馮增會信心滿滿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