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威義堡遺址發現一個神祕竹管,證明了國內竟有硬筆的存在

很多人都認為,我國古代的書寫工具是軟筆,即毛筆,但其實不然。從考古發現來看,在毛筆出現之前,古代先民用的是,而且還創作了輝煌的硬筆書法。古代的硬筆究竟是什麼樣的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

甘肅武威義堡遺址發現一個神秘竹管,證明了國內竟有硬筆的存在

1972年,考古專家們在甘肅武威考察時,於城外約40多公里的地方,發現了一處古代遺址,經過一段時間的勘察和研究後,確定為史料中記載的張義堡,或者叫張掖堡,它是漢武帝時期在武威郡設立的一個機構。

專家們在對張義堡的發掘過程,出了大量的房屋遺址,以及豐富的文物,如印章,陶器和一些絲織品等,但最讓專家們感到驚奇的,則是發現了一截奇怪的小竹管……

甘肅武威義堡遺址發現一個神秘竹管,證明了國內竟有硬筆的存在

小竹管有15釐米多長,粗細和小拇指差不多,最特別的是它一頭平,一頭尖,平頭的一邊就不說了,它尖頭的一段中間還有個縫隙,形成2個瓣狀,就如同我們現在用的鋼筆一樣。專家們從未見過這樣的東西,因此紛紛搖頭,心中都充滿了疑惑。

專家們一開始推測它可能是一種筆,但當時主流書寫工具的應該是毛筆,誰還會用這樣奇怪的筆?為了弄清楚小竹管的“身份”,專家們帶來它來到了省裡,找省博物館幾位頗為權威的老專家鑑定,看看它究竟是不是書寫工具。

甘肅武威義堡遺址發現一個神秘竹管,證明了國內竟有硬筆的存在

經過老專家和幾位書法教授的深入研究之後,他們十分確定的公佈了答案,它確實是一種筆,又叫漢代硬筆,並將其命名為雙瓣合尖竹管筆。但專家們心中的疑惑,卻沒有完全消除,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硬筆呢?當時不應該都是毛筆嗎?

老教授們繼續解釋說,其實硬筆才是中國書法的源頭。最早殷商人刻甲骨文是硬筆,然後周代人的金文,以及之後春秋戰國時期的竹簡,這些大都也是用硬筆書寫出來的。隨著毛筆的發明和普及,便出現了軟筆和硬筆並用的情況。最後,又隨著紙張的出現,硬筆便開始被淘汰了,理由其實也很簡單,因為當時的紙質量太差,硬筆很容易就會將紙劃破,所以毛筆就開始受到人們的青睞。

甘肅武威義堡遺址發現一個神秘竹管,證明了國內竟有硬筆的存在

張義堡遺址出土的雙瓣合尖竹管筆,其實並不最先發現的古代硬筆。早在1906年,國外的探險家就在新疆的米蘭戌堡遺址,發現過蘆葦管的硬筆;1913年,又在新疆的麻扎塔格遺址發現了紅柳硬筆。除了發現硬筆之外,硬筆書寫作品自然也少不了。

在敦煌文書中,專家們整理出了2萬多頁的硬筆寫本,主要包括絹本和紙本兩種形式,內容和文字種類更是包羅萬象,有佛經,文學和書信等;也有漢文,西夏文和梵文等,更行書,楷書和草書等;簡直讓專家們都難以置信,古代竟然有如此燦爛輝煌的硬筆書法。

甘肅武威義堡遺址發現一個神秘竹管,證明了國內竟有硬筆的存在

如今我們一般日常書寫都不用毛筆了,取而代之則是簽字筆,圓珠筆和鋼筆,而它們也都統稱為現代硬筆,雖然和古代硬筆相比有著眾多的優勢,但本質上卻還是一樣的。因此,從宏觀角度來看,中國的書法是從硬筆到毛筆,再到硬筆,可是隨著現代計算機的發展,硬筆好像又迎來了一次危機……

甘肅武威義堡遺址發現一個神秘竹管,證明了國內竟有硬筆的存在

不管怎麼說,古代硬筆的發現,不僅豐富了我國源遠流長的書法文化,而且還有力的證明了硬筆的起源在中國,而不在西方。雖然現代鋼筆是西方人率先發明的,但是其原理華夏的古代先民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掌握,並且開始應用於實際的書寫當中,還創作了引以為傲的硬筆書法,這絕對是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