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大滅絕已經開始,百年來終於有人察覺,人類危險了

在我們這個星球的歷史上,大氣中不斷增加的二氧化碳導致了極端的全球變暖,最終結果是地球上大多數物種滅絕。在過去,這些事件是由一次巨大的火山噴發或小行星撞擊引發的。現在,地球正走向另一次大滅絕,而人類活動是罪魁禍首。


物種大滅絕已經開始,百年來終於有人察覺,人類危險了


一名地球和古氣候科學家,研究過小行星撞擊、火山活動、氣候變化和物種大滅絕之間的關係。研究表明,目前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長速度比引發前兩次大規模物種滅絕的速度要快,其中包括導致恐龍滅絕的那次。現在全世界的目光可能都集中在COVID-19上。但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變暖對自然的威脅,以及採取行動的必要性,仍然是顯而易見的。

過去的大規模滅絕

許多物種可以適應緩慢的,甚至是溫和的環境變化。但地球的歷史表明,氣候的極端變化會導致許多物種滅絕。例如,大約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隨後的碎石和大範圍的火災在大約一萬年的時間裡釋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全球氣溫飆升,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大約80%的物種,包括恐龍,都滅絕了。

大約5500萬年前,全球氣溫再次飆升,持續超過10萬年左右。這一事件被稱為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其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一種被稱為“甲烷打嗝”假說的理論認為,一次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引發了海洋沉積物中甲烷的突然釋放,使海洋酸化,殺死了許多物種。那麼,現在地球上的生命也面臨著同樣的命運嗎?


物種大滅絕已經開始,百年來終於有人察覺,人類危險了


比較溫室氣體水平

在18世紀末工業時代開始之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約為300ppm。這意味著大氣中每100萬個氣體分子中,就有300個是二氧化碳。今年2月,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達到了414.1 ppm。溫室氣體總量——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總和——幾乎達到了二氧化碳當量的500ppm。

二氧化碳正以每年百萬分之二到三的速度排放到大氣中。利用化石和有機物中儲存的碳記錄,科學家認為當前的碳排放是地球有記錄的歷史上的一個極端事件。研究表明,現在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比小行星撞擊地球和5500萬年前的極熱事件都要快。

下一次大滅絕已經開始

目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還沒有達到5500萬年前和6500萬年前的水平。但是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湧入意味著氣候變化的速度比許多植物和動物物種能夠適應的速度要快。

聯合國去年發佈的一份重要報告警告說,大約有100萬種動植物面臨滅絕的威脅。氣候變化被列為五大主要驅動力之一。報告說,47%的陸生不會飛的哺乳動物和近25%的瀕危鳥類的分佈可能已經受到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

許多研究人員擔心,氣候系統正在接近一個臨界點,超過這個臨界點,就會發生迅速而不可逆轉的變化。這將造成一連串毀滅性的影響。已經有跡象表明臨界點已經到來。例如,不斷上升的北極溫度導致了大量的冰融化,削弱了北極的強急流。這使得向北移動的暖空氣越過極地邊界,而從極地發出的冷鋒向南侵入西伯利亞、歐洲和加拿大。


物種大滅絕已經開始,百年來終於有人察覺,人類危險了


氣候區域的變化也導致熱帶地區以每十年56到111公里的速度向兩極擴張和遷移。熱帶和非熱帶氣旋的路徑也同樣向兩極移動。

未知的未來氣候領域

2016年發佈的一項研究顯示了人類對地球的巨大影響。報告稱,雖然地球可能在大約2萬年後自然進入下一個冰河世紀,但二氧化碳產生的熱量將導致一段時間的超熱帶氣候,將下一個冰河世紀推遲到大約5萬年後。

在這段時間裡,混亂的高能風暴將會席捲地球的大部分地區。研究表明,人類很可能在亞極地地區和有遮蔽的山谷中生存得最好,那裡的氣候更涼爽,動植物得以生存。

如果二氧化碳排放量得到顯著控制,我們開發和應用技術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地球下一次大滅絕是可以避免的。但在目前的軌道上,人類活動有可能使地球的大部分地區無法居住,這是我們自己造成的一場行星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