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是條單行線,“晚長”不能憑經驗盲目等待,3招辨清

在身高管理諮詢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孩子比同齡小朋友矮小,經常被同學欺負或嘲笑,家裡老人家覺得自己的孩子(小朋友的父/母)以前也矮,後面身高才躥起來的,堅持認為孩子是晚長,遲遲不願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最後等到孩子青春期,上初中了,好幾年不長個子,跟同學落下的差距越來越大,父母就開始著急了,這才頂住老人家的壓力,帶孩子就診,但發現已經為時已晚。

身高是條單行線,“晚長”不能憑經驗盲目等待,3招辨清

孩子的身高都是家長關心的問題,因為身高不僅影響孩子的顏值,還影響孩子的未來,特別是男孩子身高真的很重要。因為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不同,所以有極少數孩子是屬於晚長,但也有孩子是天生矮小的,那家長如何分辨了?


孩子身高不能等


身高是條單行線,“晚長”不能憑經驗盲目等待,3招辨清


孩子長期坐在班級第一排,比同齡孩子矮半個頭,3歲不到1米,幼兒園期間每年長高低於7釐米,小學以後每年長高不到5釐米,生長期一年以上不用換衣服和鞋子等等,以上種種信號提示孩子該去醫院做生長髮育方面的檢查了。

不過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對孩子身高不足並不重視,他們認為孩子是晚長,肯定能等到青春期“躥個子”。那實際生活中,晚長的幾率有多大呢?

經歷了物質生活極其匱乏的年代,不少家長的印象就是“我們班XXX和XXX,都是上了高中才開始身高猛長呢”。可是,如今營養水平有了很大改善,晚長的幾率已經很低,往往是100個“晚長”的孩子有97個喪失了長高的機會!

還有的家長認為,“我就是晚長,孩子肯定隨我啦!”可實際情況是,這些家長既不能肯定孩子是晚長,又盲目寄希望於晚長,就這樣一直坐等花開,等到後面發現孩子好幾年身高沒變化,跟同齡孩子的身高差距越來越大,這才開始著急了,去醫院檢查骨齡,發現骨骺生長板已經閉合,此時悔之晚矣,長高的希望不大了。

身高是人一輩子的事情,就像行車,是單行道,“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誤認為“晚長”導致孩子身材矮小追悔莫及的例子,比比皆是。等到16歲,骨骺閉合了,再找我們,也無能為力,在此,認真提醒一下各位家長,是否晚長不能憑經驗,更不能憑感覺!


身高是條單行線,“晚長”不能憑經驗盲目等待,3招辨清


切莫將“矮小”當“晚長”


身高是條單行線,“晚長”不能憑經驗盲目等待,3招辨清


目前不少家長把兒童“矮小”當成是“晚長”,其實這兩個名詞所代表的意義並不相同。所謂的“矮小”,指的是身高低於同年齡、同性別、同地區正常健康兒童平均身高的2個標準差或是第三百分位數;而“晚長”又稱體質性青春期發育延遲,通常指的是女孩於14週歲以後、男孩於15週歲以後尚無第二性徵出現(如男性睪丸增大、女性乳房增大等) ,或女孩18週歲仍無月經初潮。晚長的孩子,在正常兒童進入青春發育的年齡時,沒有生長加速,但在其他孩子停止生長或生長速度減慢之後,他/她卻出現身高猛長的情況。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晚長的孩子是等到“正常發育的孩子已經或即將停止生長後”才開始猛長,萬一你家孩子不是這一類,卻又沒有在最好的時期幫孩子進行身高促進或治療,那不久永遠喪失了幫孩子長高的機會了?


身高是條單行線,“晚長”不能憑經驗盲目等待,3招辨清


如何鑑別“晚長”,可不能憑經驗


身高是條單行線,“晚長”不能憑經驗盲目等待,3招辨清

怎麼知道孩子是矮小還是晚長?主要看娃這3點,家長早知早好。

首先明確一點,就目前的生活水平而言,“晚長”的幾率非常低。

遺傳:

遺傳對於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通過家長的身高也可以判斷孩子未來的身高,也就是遺傳身高,但也有家長都不高,孩子卻很高的情況,因為先天遺傳依然會受到後天的影響。後天管的好,可以多長10釐米,管理的不好,連遺傳身高都達不到,甚至相差10釐米。

骨齡:

而且這類孩子骨齡通常正常或落後於年齡。如果家長自己拿不準,真的不放心孩子的身高,可以帶孩子去醫院做一個骨齡測試,如果發現孩子骨骼發育異常,那麼及時補救還是有挽回的可能性的,不然就真的來不及了。

最好讓專科醫生來判斷孩子到底是“晚長”還是真正的“矮小”,醫生會通過身高、骨齡、生長髮育狀況來綜合評估。建議3歲以上的孩子每半年測一次骨齡,一旦孩子出現生長遲緩、身高較矮或骨齡提前並且身高不理想的情況時,首先要排查是否存在生長髮育疾病,然後再從營養、睡眠、運動、情緒、環境如重金屬等角度綜合考量。

如果發現孩子的骨齡大於實際年齡,並且骨骺線都快要閉合了,孩子身高卻依舊沒有多高,那麼孩子就可能屬於矮小,長不高一類了。

如果孩子骨齡小於實際年齡,骨骺線還有很大發展空間,那麼就說明孩子是屬於晚長個的一類。

身高是條單行線,“晚長”不能憑經驗盲目等待,3招辨清


疾病所導致的矮小,如果發現太晚(進入青春期後),即使給予治療,也很難彌補之前延誤治療所造成的差距,而且治療越晚,治療效果越差,治療的費用也相對早治療的情況高不少。

每早一年干預,可以讓孩子多長2-4釐米,也有粉絲朋友的反饋,每長高1釐米,成本在5000甚至萬元。

身高是條單行線,“晚長”不能憑經驗盲目等待,3招辨清


身高是條單行線,“晚長”不能憑經驗盲目等待,3招辨清

3、後天的身高管理,也就是生活習慣

孩子的身高雖然受先天的影響,但是後天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後天的影響主要是營養、運動、睡眠、環境這幾個方面,如果孩子平常作息正常、飲食合理、多運動,這樣對長高是很有幫助的。

身高是條單行線,“晚長”不能憑經驗盲目等待,3招辨清


因此,對於矮小的孩子,家長切不可心懷僥倖心理。打個比方,2018年世界盃激戰硝煙未燼,每屆世界盃都會有黑馬出現,這些黑馬大多是臨陣磨槍,短期內通過集訓,大家從不熟悉到快速磨合,但換句話說,即便真有在大賽前1個月成功逆襲的黑馬,咱也不敢拿自家孩子這麼賭,不是嗎?所以,及時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幫孩子身高儘快趕上來才是最科學的。


身高是條單行線,“晚長”不能憑經驗盲目等待,3招辨清

還有很多家長提出了自己的問題,比如:

如何判斷孩子是“矮小”還是“晚長”呢?

孩子的身高可以預測嗎?有靠譜的公式嗎?

注射生長激素,對身體會有副作用嗎?

孩子生病、用藥,腸胃不好、咳喘會影響長高嗎?

……

對這些問題都一一進行了耐心解答,非常通俗易懂。而為了方便沒有及時參加公開課直播或者想重複收聽的家長們,我們進行了精選整理,挑選出了既有針對性又有概括性的回答,想在最短時間內聽到讓“孩子多長高10釐米的秘訣”嗎?


猜你喜歡的話題

學齡前兒童飲食指南,一看就懂,太有用了!

這個方法,可以區分孩子“矮小”或“晚長”!

醫生:身材矮小,怎麼破?

青春期肯定能夠長高?這個觀念恐將貽害孩子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