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永环——“生命线”上的守护者

120急救电话响起,调度员迅速接听、发布指令,这一刻,生命的“绿色通道”也随之启动。城阳区急救中心共有7个急救站,12部救护车,满足着全区日常急救需求。据城阳区急救中心调度指挥平台大数据显示,平均每天至少要出40—50车次。疫情发生后,急救中心接到了发热病人、密切接触者的转运,以及流亭国际机场、青岛汽车北站和12个高速道口的医疗保障新任务,这意味着现有的救护车要保障日常急救需求的同时,还要在最快时间内完成发热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的转运任务。

城阳故事•众志成城 | 任永环——“生命线”上的守护者

半岛记者 | 张彤

任永环,城阳区急救中心负责人,一个善于思考和果断行事的“指挥员”。面对救护车数量少、转运任务重的压力,她第一时间联系全区各急救网络单位,紧急调集备用救护车3部。因特殊时期救护车的使用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她针对一般病人、发热病人、密切接触者及疑似、确诊病人分级分类安排救护车,其中2部负压救护车用于疑似和确诊病人的转运,3部救护车用于发热病人的转运,这5部救护车同时还兼着密切接触者的转运,剩下的救护车保证日常急救需求。这些日子,任永环每天最主要的一项任务就是科学合理地调度指挥现有急救力量,已经连续在岗位上奋战了80多天。

城阳故事•众志成城 | 任永环——“生命线”上的守护者

疫情期间,任永环每天最主要的一项任务就是科学合理地调度指挥现有急救力量。

城阳区急救中心有12名调度员,平日里,她们不光要是接听电话、发布指令,还肩负着解答市民咨询的任务。而任永环不光是总指挥,还常常肩负起调度员的工作,尤其是疫情期间,她凭借丰富的经验解答市民咨询,甄别可疑病例,不浪费急救资源。一次,一位市民因孩子发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并在电话中急得哭了起来。任永环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判断孩子只是普通感冒,耐心安抚后消除了对方的恐慌情绪,并让这位市民带孩子到医院正常就诊。

城阳故事•众志成城 | 任永环——“生命线”上的守护者

转运密切接触者只能一车接一人,救护车转运一位密切接触者后,需要进行彻底消毒,才能执行下一任务,这意味着接送每位密切接触者之间的时间要长一些。而定点隔离酒店大都离城区较远,这也意味着救护车需要跑更远的路、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任务。这不管对驾驶员还是调度员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提起2月21日那天发生的事,任永环仍记忆犹新。当日21时43分,任永环同时接到2个新任务,一个任务是需要将14位密切接触者送到定点酒店进行医学隔离,另一个任务是需要将在定点酒店隔离的1位发热人员送往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与此同时,急救中心的还陆续接到多个紧急呼救电话。了解情况后,任永环当机立断,就近安排救护车赶往需要进行急救的现场,确保急救病人优先得到救治,然后调派专用车转运发热病人和密切接触者。任永环在急救中心通过调度指挥平台和微信群密切关注着整个转运过程,直到22日凌晨3时40分,14位密切接触者全部安全到达定点隔离酒店,凌晨4时10分,所有车辆返回急救站待命后,她才松了一口气,放下了一直提着的心。那是一个不眠夜,也是任永环这些日子以来工作的常态。

城阳故事•众志成城 | 任永环——“生命线”上的守护者

任永环(右二)对城阳区人民医院急救站进行疫情防控院前急救督导检查。

目前,防输入疫情压力持续增大,急救中心的任务更重了,任永环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她说,“120”不仅仅是简单的三个数字,更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生命线”,而他们就是这条“生命线”的接听者,也是生命的守护者。

半岛记者 张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