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不要推卸責任,成長中遇到的問題要多反省自己

大家好,我是康康,很高興和大家見面,歡迎大家閱讀。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關於責任的故事,下面看一事例。

我和曦曦在森林公園拔到很多野菜,曦曦像小麻雀那樣蹦蹦跳跳地走路,我們本來是手拉手的,突然我無意中鬆開了他的手,他被一塊大石子絆倒了,他的膝蓋磕破了一點皮。我給他道歉,安慰他:“兒子,疼吧。”每次他摔倒,我即便心疼,也從不大驚小怪、大呼小叫,因為那樣他會被嚇到的。除了皮肉之苦,他也更容易產生恐懼之心。“媽媽,沒那麼疼。”他拍拍膝蓋上的土,然後將大石頭撿起來,扔進花叢裡,他說:“你乖乖去點綴那些花吧,下次有小朋友不小心的話,也不至於磕破了。”然後,他沒事人似的走著。

教孩子不要推卸責任,成長中遇到的問題要多反省自己

身後有位老太太帶著他的孫子,她說:“真是的,都怪這塊石頭,怎麼擋在了這麼平滑的路上。”另一位老太太則說:“怪這個小孩的媽媽,你看她看孩子多麼不仔細!”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對於一件事,每個人眼中也自有一套評判標準。孩子也不例外。同樣一件事,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看法。事實上,孩子對一件事的看法遠遠比事件本身更重要。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由於採取的教育方式不同,導致每個孩子的生活態度也不盡相同。

教孩子不要推卸責任,成長中遇到的問題要多反省自己

常聽爸爸媽媽抱怨孩子說謊、散漫,沒有責任感,自控力差,條理性差……可是爸爸媽媽在抱怨這一切的時候,可否想過原因?他為什麼會有這些行為表現,難道僅僅是性格問題?當然不是,還有更深層的問題,那就是爸爸媽媽的訓育方式存在問題,對孩子的教育過於主觀化,導致孩子心理的地圖有的準確,有的則有失偏頗。就拿曦曦摔倒這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曦曦對生活的態度是積極的,他更忠實於真相,由於我不過分保護他,放手讓他自己體驗生活,他反而更能夠更體諒別人,更能夠忠於事件真相。但對於同一件事,不同的孩子可能視角大不一樣:

教孩子不要推卸責任,成長中遇到的問題要多反省自己

孩子A:媽媽不是故意的,那塊石頭也沒錯,我自己也有責任,下次走路小心就是了。

孩子B:都是媽媽的錯,她欺負我,眼看有大石頭,還鬆開了我的手,我不願意原諒她!不光這件事,很多事情上她都為難我!

孩子C:哼,都怪這塊破石頭,是誰那麼壞,把石頭放在了這裡,害人摔跤!那個人真該被揍一頓!

同樣一件事,孩子們卻有不同的看法。曦曦是第一種,不逃避,勇於承擔責任,而另外兩個小孩,則是採取了逃避態度,將責任歸咎於外界。是否忠於生活真相以及對生活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一個孩子在遇到困境、遭遇痛苦時,是採取逃避的態度,還是拿出勇氣面對。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在他的著作中曾指出,從小就逃避痛苦的孩子,長大後也是一個喜歡逃避痛苦的人,他甚至會因此經歷雙倍的痛苦。他成人之後會出現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的根源就在於,他兒童時期不斷地逃避——逃避責任,逃避掙扎的痛苦,逃避自律和延遲滿足的痛苦,逃避失去的痛苦……

教孩子不要推卸責任,成長中遇到的問題要多反省自己

當然,孩子對生活的態度和對真相的看法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爸爸媽媽教養方式的影響。因此,如果想讓孩子變得有責任心、有承受力、自律、有條理、懂得自控,那麼首先,爸爸媽媽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改變自己的教養方式。用自己的人生態度影響孩子的人生態度。爸爸媽媽的人生態度如果是積極的、正面的,他們能夠客觀看待一切經歷,能夠積極接受來自外界的評價和挑戰,能夠不斷刷新,不斷成長,那麼這種積極健康的態度也會影響到孩子,使他們充滿勇氣、信心和力量,逐漸走向自立。

教孩子不要推卸責任,成長中遇到的問題要多反省自己

對孩子永遠說真話,給孩子展示生活的本來面目。我們是多麼希望孩子一輩子都不知道憂愁為何物,一輩子幸福快樂。我們願意讓孩子相信一切都是美好的,世界就是童話故事的翻版。可是事實上,我們總要告訴孩子一些真相的。比如,孩子問道:“爸爸媽媽,什麼是死?”很多爸爸媽媽一聽到這個字眼,就開始恐慌,然後胡亂編造一通,告訴孩子人是“不死”的。也有的爸爸媽媽拒絕回答。這樣做,只給孩子造成一種恐懼感。相反,如果爸爸媽媽能以平常的心態談論它,就可以使孩子更好地理解生命。告訴孩子人的出生、成長以及最終將如何死去。正因為有死亡,所以人才更應該努力地生活。有些事情沒有必要總是隱瞞,而是應該以一種積極的態度,正面告訴孩子真相。

教孩子不要推卸責任,成長中遇到的問題要多反省自己

接受孩子的獨特性,不拿孩子與任何人比較。要強的爸爸媽媽喜歡對孩子求全責備,希望孩子可以做得盡善盡美,他們習慣把孩子當作商品一樣比來比去。可是,爸爸媽媽可曾知道,這樣的做法不但會讓孩子反感,而且會導致他喪失信心。到頭來,很容易出現兩種結果,一種是在這種比較中較差的一方會更糟糕,他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什麼也做不好;另一種是在比較中,較強的一方會因為優越感而過分膨脹。他為了保持自己的優越位置,不斷自我施壓,始終處於非常緊張的狀態之中。這兩種結果無疑都是負面的。而且孩子在這種不斷的比較中將表現得沒主見、順從和壓抑。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孩子不應該是滿足爸爸媽媽虛榮心的工具。

教孩子不要推卸責任,成長中遇到的問題要多反省自己

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規律,如果從現在起,爸爸媽媽接受他的獨特性,給他自由的成長環境,慢慢地,爸爸媽媽就會發現,孩子的挫折承受力強,自信、樂觀、有主見、獨立,而且懂得自律。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今天就聊到這裡,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轉發,點贊,記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