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蔓延,河南人要不要"囤粮"?权威回应来了!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段伟朵/文 吴国强/图


4月8日15时30分,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第四十八场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疫情防控最新进展情况,重点回应粮食流通、粮食应急体系建设、粮油加工转化、粮食保供稳价、粮油供应保障等社会关切问题。


疫情全球蔓延,河南人要不要


河南通报疫情防控最新情况:目前228人正接受医学观察


发布会上,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综合组副组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若石首先通报了我省疫情防控最新情况:4月7日0时-24时,我省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死亡病例。


截至4月7日24时,我省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1273例,累计出院1250例。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例,其中出院2例。目前在院隔离治疗2例,其中本地确诊病例1例、境外输入病例1例,均为轻症。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7例,其中本地报告2例,境外输入报告5例。


自1月21日起,全省已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40137人。4月7日解除观察57人,目前有228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武汉“解封”后,河南怎么防控?


张若石介绍,今天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措施,标志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英雄的武汉人民为全国防疫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刻武汉人民期盼已久,全国人民期待多时。但是,“解封”不等于“解防”,解封通道不是解除防控,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提高警惕,继续保持防控思想不放松、防控标准不降低。


张若石说,当前,无症状感染者等因素给疫情防控工作增加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其隐蔽性也给防控带来了很大难度,内防反弹任务艰巨。


各地要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公开透明发布有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注意防止对出现新增病例“一刀切”追责的不当做法。对及时发现、快速处置、未造成传播扩散的予以表扬;对瞒报、迟报、漏报相关情况,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张若石表示,要珍惜来之不易成果,切莫放松防控警惕。持续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把问题想得更多一些,把困难想得更大一些,把措施定得更细一些,就能在这场重大考验中交出合格答卷。


疫情全球蔓延,河南人要不要“囤粮”?


发布会上,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刘云介绍,近段时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引发的国际粮食市场异动,引起了大家对我省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很多人现在关心粮食供应够不够、要不要囤积。


针对大家关切的问题,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对全省粮食供需情况进行了调研。总的来说,我省粮食产量连年稳产丰产,粮食库存处于历史最高位,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健全,以现有的粮食供应能力,不仅可以满足本省1亿人的日常消费,还能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居民家庭没有必要担心粮食供应短缺和价格大幅度上涨,没有必要在家囤粮,正常消费购买就行了。”刘云说。


国际粮食市场变化,对我省粮食市场影响几乎可忽略不计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部分粮食主产国设置了粮食出口限制,这对我省粮食流通是否会造成冲击?发布会上,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二级巡视员徐富勇回答记者提问。


徐富勇介绍,由于国际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因,部分粮食主产国设置了粮食出口限制,很多人非常关注这类信息,担心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居民日常生活造成冲击和影响。“在这里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目前国际粮食市场的变化,对我省粮食市场的供应等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希望社会各界保持正常、理性购买心态。”


为啥?


从产量看,前几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我国粮食进口的相关数据,2019年我国谷物净进口量占消费量的约2%,进口的主要是强筋弱筋小麦、泰国大米等,旨在调剂需求结构,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我省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小麦连续多年丰收,产量稳中有增,供大于需,口粮绝对有保障。2019年省外调入粮食主要以大豆、玉米等饲料用粮为主,用于品种调剂,对我省口粮安全和粮食流通不会产生影响。


从粮食库存来看,目前我国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的库存量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流通工作,谋划建立政府储备与社会责任储备相统一的地方储备体系,

我省已经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相关大型粮油企业也有一定的商品库存,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储备规模,我省粮食库存消费比高于国家平均水平。


徐富勇介绍,总的来说,即使在前一阶段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候,我省市场上的粮食以及各类副食品都是货足价稳,百姓购买米面油与平时一样方便快捷。正是粮油市场保持平稳有序运行,目前我省各级粮食储备均未动用。


在当前形势下,粮食生产向主产区集中程度愈来愈高,河南在省际粮食流通方面是否会受影响?


徐富勇介绍,众所周知,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小麦产量全国排名第一,不仅解决了本省近一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还向省外调出大批原粮及其制成品,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粮食市场的稳定,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信息流中心,全省依托主要铁路、公路干线和水运系统,形成了“河南-华南”、“河南-华北”、“河南-华东”、“河南-西部”、“沿淮河、沙颍河、唐白河水运”等五条跨省粮食物流通道。随着我省粮食加工企业、储运企业复工复产,产能和运输能力基本恢复正常,不仅可以做到省内粮食的有序流通,还可以根据需求满足省际间粮食调运,为粮食有序高效流通提供必要条件。

目前,我省已经与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建立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我省许多企业与外省的储备粮企业也都有长期合作关系,省内和省际间粮食物流通道目前十分顺畅。


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发展特色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合理建设跨省粮食流通通道以及省内粮食流通通道,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促进粮食加工业发展,确保省际间粮食流通顺畅高效。


霸气!河南也是口粮加工第一大省,可为每人每天提供1斤多成品粮


发布会上,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产业发展处处长王玉田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介绍,从目前掌握数据来看,老百姓直接食用的成品粮供应也是足量的。我省不但是口粮生产第一大省,也是口粮加工第一大省,小麦粉和挂面、方便面、速冻食品等主食产业化产品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王玉田给大家介绍一组数据:2019年,我省入统成品粮加工企业774家,日处理粮食能力达到5.29亿斤,实际日产成品粮达到1.01亿斤;粮油食品加工企业304家,日处理粮食能力达到0.63亿斤,实际日产粮油食品0.22亿斤。按照我省0.96亿常住人口计算,可以为每人每天提供1斤多的成品粮和粮油食品,远远超过普遍公认的0.8斤成品粮的供应量。可以说,我省的成品粮和粮油食品不仅能够满足我省消费者的日常供应,也为全国供应贡献了河南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