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今追昔看“三叹”,敢叫日月换新天——读《蜀道难》有感


从某个角度来说,古代的四川盆地不仅是战火频繁、连绵不断的祸患之地,更是令人向往的国中之国、天府之国,因此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诗篇;这其中,李白的《蜀道难》可谓经久不衰的名篇之一。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价:“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确实如此!

你看,贯穿于诗歌之中的三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这三叹可说是一叹一节奏,叹叹皆不同,可是却给人首尾相连、一笔而过的感受,让人每每读来,都有酣畅淋漓、惬意至极的美感。

抚今追昔看“三叹”,敢叫日月换新天——读《蜀道难》有感

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沟壑深谷,从而构成了瑰丽而多姿、艰险而传奇“难于上青天”的古之蜀道。

你看,首叹“尔来四万八千岁……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将因重山叠岭而闭塞的蜀道之雄奇、山之高大以及由此带来的跨越蜀道的种种艰难险阻,通过神话、人工以及传说的描述,采用了我们所熟悉的蒙太奇手法,像一幅幅镜头,依次展现在了眼前,让我们既惊奇诗仙的奇特想象力,又不得不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接下来,诗仙又在“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而发出无路可走、无处可攀的喟叹声中,巧妙地切入了“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使人感到进退两难,不由自主地生出“无边落木萧萧下”“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凄清、孤寂情绪,回首来路渺渺,前望去处无期,而举目所望皆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船瀑流争喧豗,当崖转石万壑雷”……试问,在仅仅依靠徒步而行的古代,行走在这望而生畏、闻而心惊的崇山峻岭之间,怎能不让人不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然而,诗仙他们所具有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以及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最终还是将全诗的落脚点回归到了人文这个角度。面对“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足以扼守四川、陕西和甘肃结合处的紧要关隘,以及历史上曾发生的“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感慨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由此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抚今追昔看“三叹”,敢叫日月换新天——读《蜀道难》有感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四川的北大门,有“川北金三角”、“蜀道明珠”之美誉。

你看,蜀道这历来为人为所惊叹的之高、之险、之祸,就这样被诗仙轻描淡写的一气呵成,宛如神来之笔,将此前所有人们能想象到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现实融到了一起,丝毫不见生拉硬扯之感。

当然,至于其中的经典诗句,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区分了。我认为,无论是学习还是研读全诗,重点在感悟,重点之重点,就在“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它是贯穿全诗的点晴之笔,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还有丰富的咏叹意味。

仔细再品,通篇看似三叹,叹叹皆不同,可这三叹却又宛如一体,不可分,不能分,不敢分,可谓“减一分则淡,增一分则浓”,让人不由地喟叹这梦幻似的如椽之笔,不愧是一代诗仙李白!

我个人认为,对我们特别是如今的青少年学生来说,《蜀道难》带来的不仅是一代诗仙李白的瑰丽诗篇和奇特想象,以及对古代四川的深刻认识,更多的是由此而生发出的生逢其时、恰逢盛世,“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冲天豪情和无限感慨。

你看那云端架天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而全方位、全角度、全领域覆盖的交通网络,你看那四季温暖如春、处处引人入胜、可足探幽寻景的绿水青山,你看那温馨如画、恬静安享、邻里和睦、相亲相爱的安居生活,可曾再有那三叹中的蜀道之高、之险、之祸。

可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不说,李白的《蜀道难》,确实是传世佳作,他带我们领略了古代蜀道的瑰丽风光,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古人的艰辛不易;但正因此,特别是在这全球进入抗“疫”的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抚今追昔,珍惜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尽到自己的微薄之力。

抚今追昔看“三叹”,敢叫日月换新天——读《蜀道难》有感

昔日蜀道之难一扫而净,取而代之的是熊猫、九寨沟和成渝都市圈,等等,这些广为世人皆知的闪亮明珠。

人间最美四月天,蜀道之难换新颜!愿我们在《蜀道难》的古、今空间对比里,邂逅四月最美的风景,遇见最美的自己,留住最美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