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那碗上坟面


李军:那碗上坟面


清明,作为中国传统重要的祭祀节日,在合阳人心目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游子虽为生计常年奔波忙碌于外地,却也不忘回乡祭祖!合阳人自古以来就一直用自己的独有方式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与敬意!

在合阳马,黑,新,这一带有这样一种祭祀品,那便是“上坟面”,那么为啥马、黑、新,这边一直以来将面条作为清明祭祀品呢?原来在过去,比较贫穷,能吃上面食便是最好的饭食,因此合阳人认为呈献一碗面条,就是是对亲人长辈的最高礼遇!

过去,上坟扫墓是男人的事,女人是不能去的。在清明节这天,女人也没闲着,要准备一碗"上坟面”。上坟面以手工擀制方能显真诚!正午时候就开始揉搓和面,面要和硬,下工夫反复搓揉成团,用擀面杖均匀地将面团擀开,撒上干面粉,小心翼翼折叠成若干层,使用专用切面刀熟练地切成韭菜宽的长细面条。“上坟面"代表着家庭主妇的做饭手艺,也代表对家族祖先的尊重程度,做出的面,讲究"薄、筋、光、亮、细”,平时不下工夫是难以胜任的,也会留下笑柄。下到锅里的面经过几煎翻滚,用笊篱捞出,倒入早已晾凉的清水中,再捞出,泼上熟油,推开在案板上,经过这过程,面条更加筋道光亮。


李军:那碗上坟面


装碗。给祖先上坟是大事,在合阳会为上坟面配备专门的碗。合阳上坟习俗千百年,因此有的碗也是代代相传!上坟面装碗、面要盛满,以显示对祖先的敬重!

装盘。农村招待客人总少不了方盘,方盘上面摆上碟子菜,就是对客人最大的尊重。因此祭祀,自然离不了方盘!方盘上面放上四碗面条,再摆上四双筷子,其庄严和隆重瞬间便能体现!

红袱裹盘。方盘摆好面条之后,就会用红袱子将方盘打包,以便提携方便!有的还喜欢将方盘包袱挑到铁锹上,这样一出门,人就知道这是要给祖先上坟去了!

当然上坟不仅要带面,酒和烧纸也必不可少!农村的烧纸都要打斜折压,这一做法也是代代相传!

上坟去的路上,大人扛着铁锨,小娃提着放面碗的竹篮。一路上大人都要不停地回忆讲述家庭历史,讲述家风家规,讲述怎样学习继承前辈精神,怎样做人处事等等。现在看,上坟扫墓的过程,也是学习传统,传承思想,接受教育的过程。

看到这些,想起以前清明上坟时的那碗”上坟面”,依然是那样的庄严和隆重。任凭时代如何进步,祭祀用品如何创新,怎么也改变不了一碗普普通通的“上坟面"在心中的那份神圣和富含的意义。在农耕文明时代,清明上坟扫墓的风俗,其实是围绕农时逐渐形成的。这时候春风和煦,百草绿茵,鸟语花香,阳气旺盛,正是开始春耕春播的大好时节。上坟的目的,就是祭告先祖,要开始农作,祈愿先人保佑农耕顺利,五谷丰收,全家平安。


李军:那碗上坟面


到了坟地,首先要解开包袱,在坟头正对方摆上祭祀面食,把碗中的面,用筷子挑出,转圈撒在墓地周围,口中还要念念有词:清明来咧,收钱吃面咧,天上的乌儿也来吃些…-一直以来,上坟时为啥要用面条作为祭品,而且还要唤来鸟儿也来吃些。近日和一老者探讨,他一语道破,我也很认同他的观点。他说:面食对于农村人讲,就是最好的饭食,呈献一碗面条,也是对亲人长辈的最高礼遇。把面条撒在墓地上,名义上敬献逝去的亲人,其实就是喂鸟,让饿了一冬天的鸟儿,在春天这个还没有什么果实的季节,有点食吃。这也是先人们与大自然天人合一、包容共处的和谐和智慧。

然后下跪磕头,头要磕够五个,成为“全祭”,“全祭”是对祖先最大的敬仰,同时祭酒,酒撒地之后,就开始焚烧纸钱,合阳人认为纸钱必须焚烧彻底,这样逝去的先人们才可以收到!

待焚烧祭拜之后,后辈人总不忘给祖先坟头添新土,铲杂草,以告慰不曾遗忘先祖!当然合阳的传统祭祀礼品并不止面条,在合阳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有上坟燕窝馍,甚至有些地方也有以炸油云祭祀祖先的!

如今合阳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礼品已不再受传统祭祀礼品所限制。任凭时代如何进步,祭祀用品如何创新,怎么也改变不了曾经的那些传统祭祀品在人们心中的那份神圣和富含的意义!

庚子年春于弥阕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