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酿酒大师张玉明随记缘起,酿酒大师张玉明随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千百年来,酒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东西之一。所谓“无酒不成席”,亲友聚会,红白大事,宴请宾客时,酒是必不可少的配置。更有历代文人墨客,借酒抒怀,或“斗酒诗百篇”,或“一醉解千愁”,多少的情感和故事,都在酒中酝酿和释放。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而四川的名酒也是万里飘香。“天府之国多佳酿,蜀都自古飘酒香”。汉代的四川,由于没有经历大的战乱,加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酿酒业比起中原一带,发展得更快。“文君当炉,相如沽酒”的历史,证实了当时成都平原一带酒业的兴旺和普遍。

缘起,酿酒大师张玉明随记缘起,酿酒大师张玉明随记

酒的品质好坏,除了水源和原料之外,其酿造工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好的酿酒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阅历,运用娴熟的技能,融入自己对于酒文化的理解和情感,把酿酒事业做成一门独特的艺术。

自古以来,皇家宫廷和民间乡野出现过众多的酿酒师,他们的酿酒技艺被一代代传承下来。在四川,酿酒师也是层出不穷,但真正称得上“大师”级别的为数不多。在今年的成都春季糖酒会上,笔者偶遇了一位酿酒师,他出自“酒香世家”,至今与酒打交道已有半个世纪之久,其酿酒技艺精湛,能力超群,拥有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一级(特级)酿酒师”资格证书(官方最高级别)。

他,就是国家一级酿酒师张玉明。

张玉明1955年出身于四川崇州市桤泉镇,该镇距市区崇阳镇11公里,是崇州市的南大门。有桤木、泉水二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故名桤泉镇,与闻名全国的刘氏庄园陈列馆接壤。桤泉镇属平坝区,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盛产水稻、小麦、油菜、大豆、玉米、红薯、土豆等农作物。桤泉是酿酒之镇,高峰时期大小酒厂达70余个,桤泉生产的酒类产品,以其酒香醇正、回味悠长、价格低廉而畅销全国。

爱国诗人陆游曾任蜀州(今崇州市)通判,在崇州任职期间,曾多次游览蜀中山川名胜,写下了100多首寄怀蜀州的诗词,抒发他一腔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这其中,就有不少抒发与茶、酒、美食之情愫的篇章,更是让崇州酒乡(包括桤泉镇)的美誉传遍天下。

缘起,酿酒大师张玉明随记缘起,酿酒大师张玉明随记

身处这样浓郁酒文化的故乡,使得张玉明从小就耳濡目染,对酒有了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和痴迷感。张玉明家的老房子就在桤泉镇有名的姚林烧坊附近,喜欢饮酒的父亲经常带着儿时的他去烧坊看工人师傅现场酿酒,师傅们劲道十足的身影、醇厚浓郁的美酒香味,至今仍是张玉明记忆中最美好的情景,历历在目,恍若昨日。

“父亲对酒可谓情有独钟,一天不喝上一两杯就像丢了魂一般。”张玉明回忆说,父亲每每就着一碟花生米,就可以自得其乐地晕上半天。酒后,喝得满面红光的父亲经常兴致勃勃地给张玉明讲述自己当年打仗的“辉煌历史”,尤其是父亲参加的淮海战役,更是让张玉明的耳朵“听起了茧”。

“父亲的酒量很大,一次喝个一斤多一点问题都没有。”受此遗传基因,张玉明从14岁开始就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父子俩经常在一起小酌,一生与酒相伴的父亲把自己品酒、识酒、爱酒、玩酒的种种心得感受都“传授”给了张玉明。从此以后,他对酒更加情有独钟了。

25岁之前,张玉明与人合伙开酒厂,逐步掌握了不少酿酒的技能,在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5岁那年,他的才能有了更大的发挥舞台——受邀担任一家县办国有实业公司的法人,同时还兼任公司下属一家酒厂的厂长。他经常深入酒厂一线,手把手地教工人们酿酒技术,把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出去。

再后来,张玉明进行了系统而专业的酿酒技艺的理论学习,逐步成长为一名专业的酿酒师、品酒师,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由国家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酿酒、品酒行业的最高资质——国家一级酿酒师、品酒师资格证书(国标双证),成为这一行业的大师级的人物,可以说是酿酒行业的“大国工匠”。他也因为突出的表现,多次获得省市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弹指一挥间,50年一晃而过,半个世纪的品酒生涯、从业经历,造就了今日白酒行业“一览众山小”、技艺炉火纯青、为人低调沉稳的张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