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的練習者,看魏碑感到崩潰,但是看到這個碑帖就找不到北

楷書的練習者,心裡裝下的晉唐法度,所以看到與楷書格格不入的魏碑,心裡是崩潰的,清朝的包世臣、康有為提倡向魏碑取法,許多人都說他們是在鼓吹。

其實晉唐的書法,形成的法度,就像一個庭院的柵欄,裡面的人,只能精進,不能創新。所以清朝的有識之士,是想法設法繞開柵欄,在庭院的門口走岔路,沒有進入晉唐法度的庭院。


楷書的練習者,看魏碑感到崩潰,但是看到這個碑帖就找不到北


柳體

晉朝是形成的法度雛形,唐朝開始加固,後世逐漸精進,直到清朝,沒有什麼發展空隙了,人們是被迫繞開晉唐法度,走向創新之路的,歷史真正的書法家,除了他的技法精湛,更重要的是要有創新意識,否則就沒必要練習書法了,現在電腦版的各種字體,比任何人書寫的都工整。


楷書的練習者,看魏碑感到崩潰,但是看到這個碑帖就找不到北


歐體

可是許多唐楷的研習者,心裡的法度一直束縛著,魏碑的結構,讓他難以適從,甚至有崩潰的感覺,南北朝留下的墓誌、造像、摩崖刻石數量非常可觀,風格迥異,讓許多書法愛好者眼花繚亂。

初學魏碑的人,就像剛剛離開家門的兒童,不敢離開家門太遠,所以《張猛龍碑》就成了首選,全稱《魏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碑文書法用筆方圓並用,結字長方,筆畫雖屬橫平豎直,但是仍然不乏變化,自然合度,妍麗多姿。《張猛龍碑》最大特點是晚期魏碑,有唐楷法度的雛形了,讓一些臨帖者能夠接受,康有為把《張猛龍碑》排位魏碑第一,對開始學習魏碑來說,應該是這樣的,但是對於想要學習魏碑,走創新之路的話,正好倒過來。

原因就是《張猛龍碑》的個性,除了字形結構有些險峻之外,還是充滿了楷書的法度,學習創新的人,等於在家門口繞了一個圈子,又回家了。


楷書的練習者,看魏碑感到崩潰,但是看到這個碑帖就找不到北


張猛龍碑

讓人欣慰的是,魏碑的風骨,博大精深,你假設想走遠一點的路,也有非常優秀的作品等著你來練習,你可以自己選擇,也可以欣賞《龍門二十品》,這些都是非常優秀的碑拓,你可以在裡面選擇。

先簡單的兩個,《始平公造像記》和《楊大眼造像記》,這兩個非常有名,字形也非常奇絕,讓人讚歎。

《始平公造像記》,全稱為《比丘慧成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題記》,由孟達撰文,朱義章楷書,魏碑很少有署名的,這個造像是特例,刻石位於洛陽市南郊龍門石窟古陽洞北壁。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九月十四日造訖。它一反南朝靡弱的書風,開創北碑方筆的典型,以陽剛之美流傳後世。


楷書的練習者,看魏碑感到崩潰,但是看到這個碑帖就找不到北


始平公造像記

《楊大眼造像記》,全稱《輔國將軍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記》,簡稱《楊大眼》,刻於北魏時期,位於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中,用筆方峻,提按頓挫明顯,筆勢雄奇,結體莊重穩健。


楷書的練習者,看魏碑感到崩潰,但是看到這個碑帖就找不到北


楊大眼造像記

這兩個碑拓,要比《張猛龍碑》的視野開闊的多,魏碑用筆渾厚,一反南晉的纖秀飄逸的風骨,讓人覺得返璞歸真,崇尚古樸的境界。

《龍門二十品》是魏碑學習者的重要臨習字帖,儘管許多人看了感到崩潰,可是慢慢的還能接受,可是有一碑帖,書寫的風格,簡直就是腦洞太大,直接觸及人們的心理底線,讓人看了找不到北。

這個碑叫《爨寶子碑》爨寶子碑全稱為《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府君墓碑》,碑質為沙石。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出土於雲南省曲靖市揚旗田村,1852年移置曲靖城內,現存於曲靖一中爨軒內爨碑亭。爨寶子碑為全國首批重點保護文物。

正常的情況下,在晉朝南方是禁止立碑的,流傳下來的,都是手札,北方沒有禁止立碑,所以魏碑有人習慣稱為北碑,可是爨寶子碑特殊,他在雲南省發現的,估計是南方少數民族,沒有屈服於晉朝的規定,偷偷的立碑。


楷書的練習者,看魏碑感到崩潰,但是看到這個碑帖就找不到北


爨寶子碑

《爨寶子碑》字形是目前所發現的魏碑之中,字形最為奇特,沒有之一,從發現那一天起,就讓欣賞的書家為之驚歎。


楷書的練習者,看魏碑感到崩潰,但是看到這個碑帖就找不到北


爨寶子碑

《張猛龍碑》擁有楷書的法度,《龍門二十品》保留一定的楷書法度,《爨寶子》好像有意在規避楷書法度,除了字之方形的以外,沒看出有楷書的痕跡,不過隸書的韻味很濃,能看出明顯的蠶頭燕尾,書寫《爨寶子碑》的書家沒有留下名字,所以作者是誰我們不得而知,可是書者大膽的創新能力讓人折服,“晉”的長橫明顯誇張,“振”用筆怪異,“威”女字一橫,貫穿捺勾,直接把撇省略了,將軍兩個字,不遵循楷書重心,重新建立了平衡。“寧”字中央的心簡寫,用一撇一捺代替了。

仔細觀察《爨寶子碑》後,還有許多變異的筆劃,用筆的順序也不同,筆勢怪異,運筆誇張,每一個字都在挑戰讀者的字形框架,一般來說,古人比今人守舊,可是古人留下的許多優秀書法作品,都是打破了前人定下的各種條條框框。

多數書法愛好者,一般的來說,欣賞一下《爨寶子碑》也就算了,不敢真正的臨習,怕自己的思維隨《爨寶子碑》飄到九霄雲外,再也回不來了。

但是終究有人臨過《爨寶子碑》,基本都是臨摹形象階段,都沒有出帖。好像臨習這個碑帖,很難再次創新,因為《爨寶子碑》已經把創意推向人類思維的極限了。

如果把《天發神讖碑》稱為神碑,有人在這個碑裡吸收養分,最後成了名家。那麼《爨寶子碑》就可以稱為奇碑了,在人們驚歎這是神來之手書寫的同時,可以沒聽說有什麼人,通過練習《爨寶子碑》,最後成為名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