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斟句酌:疫情报道莫出错

防控疫情中容易出错的若干表达

以下文章来源于语言文字周报 ,作者蔡维藩 戴金旺

字斟句酌:疫情报道莫出错


语言文字周报

《语言文字周报》前身是《汉语拼音小报》, 1959年7月创刊,2001年改为现名,并获得教育部语用司和语信司指导,主办单位为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上海教育出版社。邮发代号:3-13,每周三出版。

字斟句酌:疫情报道莫出错


来源:语言文字周报,版权归属原作者,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字斟句酌:疫情报道莫出错


语言文字作为信息的载体,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力求规范,没有例外。在举国抗疫的紧要关头,精准传递信息尤为重要。在有关防控疫情信息的表达中,必须规范地用字用词。

1.“病原体”不要写作“病源体”

论及病疫,不得不提到病原体,对它人们似已耳熟能详。

病原体,亦称“病原物”“病原生物”,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包括细菌(如痢疾杆菌)、支原体(如肺炎支原体)、病毒(如流行性感冒病毒)、衣原体(如沙眼衣原体)、立克次体(如引起斑疹伤寒的普氏立克次体)、螺旋体(如钩端螺旋体)、真菌(如黄癣病的霉菌);寄生虫包括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昆虫(如蝇蛆)以及螨类(如疥螨)等。这里的“原”,取开始、最初义。“病原体”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规范用词,不要写作“病源体”。


2.“传染源”不要写作“传染原”

紧接着用得较多的术语就是传染源。

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传染病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体携带者、患病或带病原体的动物。在传染源体内栖居繁殖的病原体,通过飞沫、大小便、血液、接触或由昆虫叮咬等途径传播疾病。传染病不同,其各种传染源的重要性亦不同。如麻疹的传染源以患者为主,脊髓灰质炎以隐性感染者为主,鼠疫则以受传染的啮齿动物为主。这里的“源”指来源。“传染源”是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规范用词,不要写作“传染原”。


3.“疫情暴发”不要写作“疫情爆发”

究竟是用“疫情暴发”,还是用“疫情爆发”?言人人殊。

尽管“暴发”和“爆发”都含有突然而猛烈地发生的意思,但一般来说,“暴发”侧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爆发”侧重于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国家《传染病防治法》中用的是“传染病暴发”,“暴发”是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感染病学、地方病学、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生态学、动物学等学科的规范用词。“疫情暴发”不要写作“疫情爆发”。


4.“辨证论治”不要写作“辩证论治”

中医对于疾病是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指中医根据病人的发病原因、症状、脉象等,结合中医理论全面分析,做出判断,进行治疗。也说“辨证施治”。这里的“辨证”不是“辩证法”的“辩证”。“辨证论治”是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中医药学学科的规范用词,不要写作“辩证论治”。


5.“痊愈”不要写作“全愈”

痊,病愈。痊愈即病好了。“痊”再无其他义项。“痊愈”是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规范用词,不要想当然、望文生义地写作“全愈”。


6.“预后”不要写作“愈后”

“预后”是个医学名词,在非专业人士笔下常被写成“愈后”。

预后,指对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和后果的估计。要根据病期、患者的体质和精神状态、致病因素、治疗情况以及相关因素作出判断。预后是在后果出现前进行的一种预先评估、判断。“预后”是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规范用词,不要写作“愈后”。


7.“啰音”不要写作“罗音”

涉及肺部疾患,最初往往要进行听诊,这就涉及一个专业术语——“啰音”。我们要说的是,不要把“啰音”写作“罗音”。

或许事出有因。1964年编印的《简化字总表》将“羅”“囉”合并简化作“罗”。1986 年《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对原《简化字总表》中的个别字做了调整,“囉”不再作“罗”的繁体字处理,依简化偏旁“罗”类推简化为“啰”。如今“啰”是《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规范字。


8.“黏膜”不要写作“粘膜”

黏膜是容易受到病毒攻击的部位。“黏膜”不要写成“粘膜”。

1955年文化部、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曾将“黏”作为“粘”的异体字予以淘汰。1988年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确认《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收入的“黏”等15个字为规范字,不再作为淘汰的异体字。2013年6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同意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制定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并予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列入“黏”。


9.“双黄连”不要写作“双黄莲”

双黄连口服液最近无端火了一把,事过境迁,不去管它。要说的是,“双黄连”不要写成“双黄莲”。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资料,双黄连口服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方。金银花一蒂两花,两条花蕊成双成对,因称“双花”。双花、黄芩、连翘,三味药各取首字,合称“双黄连”。该药与黄连无涉,也与莲花无关。


10.“双盲实验”不要写作“双盲试验”

人们热盼有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问世,新药研制测试中一个平时少见的新词“双盲实验”引起了大众的关注。

双盲,指一种实验条件。主试者(或医生)和被试者(或病人)都不知道实验的性质、操作或所服的药物,借此杜绝或防止安慰或暗示作用。“双盲实验”是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规范用词,不要写作“双盲试验”。


11.“概率”不要再称为“几率”

疫情期间的电视采访专家节目中,常有专家说到“几率”。

什么叫“几率”?概率的旧称。某种事件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作概率。例如在一般情况下,一个鸡蛋孵出的小鸡是雌性或雄性的概率都是1/2。概率旧称“几率”“或然率”。

“概率”是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规范名词。据科技名词委专家介绍,规范使用科技名词有八项原则,其中包括协调性原则。如probability 这一概念,在数学中定名为“概率”,而在物理学及其他学科过去多数定名为“几率”或“或然率”。其实“概率”“几率”“或然率”说的都是一回事,已统一按其主学科数学定名为“概率”。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不要简称“国家民政部”

报上多见“国家民政部”的说法。其实民政部就是民政部,不称“国家民政部”。

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部通常简称“××部”,不称“国家××部”。全名中并无“国家”字样,怎么简化出来?至于国家安全部名称中的“国家安全”,则是一个专有名词,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通常简称“国家安全部”,按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关于印发国务院机构简称的通知,可以简称“安全部”。相对应的地方行政部门,在省、自治区称“厅”,如××省民政厅;在市、县称“局”,如××市民政局、××县民政局。径称“民政部”不会发生层级混淆。

顺便说一下,国务院组成机构中含有“委员会”的,如果名称中带有“国家”字样,则简称中“国家”二字不可或缺,如“中华人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国家卫健委”。


13.湖北省有13 个地级行政区

各地支援湖北,分工负责。有关报道对湖北省的行政区划表述欠准确,比如笼统地说“湖北省划分为16个市”。

2020年1月1日,湖北省民政厅发布2019年全省行政区划变更情况。变更后,全省共有13 个地级行政区,包括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即武汉市、黄石市、襄阳市、荆州市、宜昌市、十堰市、孝感市、荆门市、鄂州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此外,有4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即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神农架林区。

自治州属地市级,但不是市;地级市、县级市不同级,不能统计在一起。


14.“嵩县”不能读成“hāo 县”

央视新闻播报河南嵩县竹园沟村捐献的10 万斤大葱抵达武汉的消息时,将“嵩(sōng)县”读成“hāo县”,引起巨大反响。据说是播音稿弄错了,将“嵩”误写作“蒿”。这是不该发生的简单差错。


15.“非营利组织”不要写作“非盈利组织”

随着抗疫期间社会各界广泛捐赠,“非营利组织”这一概念频频见诸媒体。

营利,谋求利润。盈利,扣除成本后获得的利润。一个是谋求利润,一个是得到利润,区别是显著的。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从事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组织。其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润,这一点经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本质特征。

“非营利组织”是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规范用词,不要写作“非盈利组织”。


16.“佩戴口罩”不要写成“佩带口罩”

“戴”与“带”容易区分清楚。通常意义上的“戴口罩”不会写成“带口罩”。但人们对双音词的偏爱,使得在“佩带”一词之外逐渐形成了一个“佩戴”。看一看各个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是如何记载的——

1978年第1版只收“佩带”:“(把徽章、符号、手枪等)挂在胸前、臂上、肩上或腰间。”1983年第2版在释义中增加一个例句:“学生出入校门必须佩带校徽。”1996年第3版发生了变化,增收“佩戴”:“(把徽章、符号等)挂在胸前、臂上、肩上等部位:学生出入校门必须佩戴校徽。也作佩带。”佩带:“①(把手枪、刀、剑等)插在或挂在腰部:佩带武器。②同‘佩戴’。”2005年第5版把“学生出入校门必须佩戴校徽”例句换成“佩戴校徽”“佩戴肩章”两个用例。2016年第7版“佩戴”增加用例“佩戴袖标”。

可见,“佩戴口罩”不要写作“佩带口罩”。

17.“ 驰援”不要写作“ 援驰”“弛援”

万众一心,心系武汉。“驰援”可能会成为2020年的流行语之一。

驰援,指向发生紧急情况的地方迅速前进,予以支援,比如“雨夜驰援”“星夜驰援”。抗疫期间,有的标语、横幅上写成了“援驰”,还有的写成“弛援”,显然都不妥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