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谣言数据报告:80天里我们是怎么被封城被开学被治百病的

张文宏针对疫情现状提出10条建议?广州越秀瑶台片区即将封村?都是谣言!

数字化时代,在信息技术与商业营销的“双重驱动”下,社交网络生产与传播虚假信息的现象屡见不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网络谣言更是不断滋生。这些谣言有怎样的套路,以及辟谣手段哪家强?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从多个互联网平台采集并去重了1月20日至3月底的2498条谣言内容,通过聚类分析和路径还原,帮你识别谣言“前世今生”,锻炼“金睛火眼”。

日均辟谣67条

“傍疫情”的谣言生长极快。或许不少人有类似体验:一边说服家里长辈别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一边还要劝阻不信谣、不传谣,可谓操碎了心,说干了嘴。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对几大互联网辟谣平台的内容进行梳理并去重,发现日均67条信息被权威机构证伪。其中,1月、2月、3月的日均占比分别是15.6%、54.7%和29.7%。

疫情谣言数据报告:80天里我们是怎么被封城被开学被治百病的

*数据为当月辟谣量占比。

此次疫情辟谣呈多元主体参与态势,其中媒体和政府承担了主要责任,80%的辟谣工作由它们完成。如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等媒体已经证伪超过1000条信息。而政府层面,宁波网警和武汉市网信办的辟谣消息被收录最多。此外,企业的资源优势在疫情中发挥了作用,如丁香医生借助自身医疗资源和优先上线的新冠疫情动态链接优势,成为了疫情中活跃的辟谣主体之一。而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对相关知识的解释与科普也让他们成为了辟谣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疫情谣言数据报告:80天里我们是怎么被封城被开学被治百病的

*数据为各主体辟谣量占比。

谣言也有“时令性”

疫情相关谣言众多,近一步对信息进行清洗,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最终得到近2498条不重复的被证伪信息,主要集中在各地防控措施、国内疫情现状、预防和治疗办法三个方面,合计约占70%。

其中,防控措施谣言约占三成,涉及超市、物流等基本生活保障行业的运营、各地人员车辆流动管控方案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常见的谣言是“坐公交需要身份证”、“某市要进行全市大消杀”、“解散微信群、微信封号”等。

而新冠肺炎预防和治疗办法相关谣言,虽然只占近两成,但内容要显得魔幻得多:除了“万物”可以预防这种常见套路外,还有“让病人发烧到39.6度以上就可以痊愈”、“深呼吸后屏气5-10秒,没有咳嗽就没有肺炎”、“放烟花爆竹可以消毒”、“至少每15分钟喝次水可预防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橘子不能边剥边吃”等匪夷所思的内容,数据精确、细节丰富让人叹服。还有些谣言打着专家的旗号背书:丁香医生宣布喝童子尿可防新冠肺炎,李兰娟说谈恋爱也有预防奇效等等,让人防不胜防。

疫情谣言数据报告:80天里我们是怎么被封城被开学被治百病的

*数据为各类型谣言量占比。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详细梳理时间线后发现,关于预防和消毒方法、确诊详情和口罩的谣言几乎贯穿整个疫情时期,同时,随着疫情发展,也有与封城、开学、境外疫情相关的“时令”谣言。

要问居家隔离的期间大家最害怕什么,谣言数据告诉我们,“是远房表弟从武汉回村了,同村二狗确诊了,小区老王确诊后从医院逃出来了……”早期疫情伴随恐慌情绪,身边出现确诊病例的谣言开始滋生。而随着疫情进一步发展,关于确诊病例的造谣逐渐“轻车熟路”,较疫情之初数量增长了五成多。当境外地区疫情爆发后,谣言也变得“国际化”,柬埔寨首相、意大利卫生部长、特朗普、C罗、初代网红“凤姐”等都轮番“被感染”。

疫情谣言数据报告:80天里我们是怎么被封城被开学被治百病的

*各阶段出现的主要谣言主题及其相关词。

疫情之初担心封城,疫情后半程关心开学,谣言也把握这公众心理翻着花样。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疫情以来至少有30座城市谣传要封城,1月20至1月29日是封城谣言高发期。当宣布武汉封城后,相关谣言变多,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和南京等13城在此时间段内传言要封城。到2月,关于各地学校开学的谣言开始出现,3月初是“开学”高峰期,有几十个城市被传出要在3月2日开学,光北京就被“开学”了两次。

疫情谣言数据报告:80天里我们是怎么被封城被开学被治百病的

疫情谣言3个关键词

谣言看多了,“老司机”有话说:看到以下三个关键词,脑筋务必多转转。

第一个词是“口罩”。疫情期间口罩成了“硬通货”,也成为造谣的主体目标。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了关于口罩的200多条辟谣信息,里面主要包括四大类型:一是70种口罩循环使用方法;二是花式鉴别口罩方法,如“好的口罩是能防火防水的,单独点燃它的熔喷布无烟无焦”;三是买不到口罩系列;四是口罩购买攻略,如某平台可预约摇号;其他还有买不到口罩可以自制,如“用尿不湿,柔软亲肤时效久”,甚至有谣言是结合“钟南山探望林正斌教授不戴口罩”、“伊朗政府官员看望副总统”等案例分析得出了“低风险地区不用戴口罩”的结论。

第二个词是“医院”。与医院相关的患者、医护人员,以及为疫情而建的新医院等都是造谣的目标。这些谣言中最吓人的莫过于新冠肺炎患者从医院出逃,如确诊病人挖洞出逃;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也是关注焦点,谣言中北京要建方舱医院,河南新“小汤山医院”郑州开建,武汉方舱医院选址居民楼前。

第三个词是“钟南山”。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一直坚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前线,一边与病毒赛跑做研究、研讨病情、远程会诊,一边多次参加新闻发布会,接连接受媒体采访,回应公众关切。他的每一次发声,甚至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公众之心。这也让其成为了谣言的捆绑对象。在这些谣言中,“钟南山”不仅给出了预防新冠肺炎的方法,还预测了各种时间,而造谣者们给钟南山也安排了不少行程,不仅要出征欧洲还要接受央视采访。

疫情谣言数据报告:80天里我们是怎么被封城被开学被治百病的

谣言套模板,复刻无门槛

疫情期间谣言无孔不入,数量惊人。对所有谣言进行词频分析后,我们发现“感染”、“确诊”、“隔离”等与疫情现状、防治办法相关词语出现较多。同时,“武汉”、“湖北”、“北京”和“上海”等地名也出现较多,可见这些地方是谣言高发区。

疫情谣言数据报告:80天里我们是怎么被封城被开学被治百病的

但事实上,各类谣言也颇有套路,可以发现“死灰复燃、移花接木、天马行空、粘贴复制”等多种类型,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从几千条谣言信息中捉出了一些典型,发现热门谣言“朴素”的操作手法。

【细节完善型:“大消杀”谣言】

治疗患者有医护,杀死病毒靠消毒。不完全统计,今年一月底到二月中旬至少有约30个城市传出要进行大面积消毒的谣言。

1月25日左右,该谣言复刻非典时期同款谣言在部分地区首现:“明早本市将用飞机喷洒消毒药水”,随后立即多平台和媒体辟谣,“出师不利”。2月初,包括北上广深在内,近20个城市纷纷出现“定于今晚12点对全市主干道进行大面积消毒”的谣言,还附上细节:市民10点后不要出门,甚至将消毒日期明确到2月10日。然而2月10日当日就被多个城市官方辟谣,“二战再败”。2月中旬,“大消杀”谣言再次进化:“今明几天夜间10点到凌晨2点开始全城大消杀”,地点由“主干道”变为“全城”,并精确到了开始与结束的具体时间,详细内容中还介绍了具体的消毒方式方法,希望用细节增加可信度,但这时该款谣言已是苟延残喘。随着疫情形势向好,“大消杀”谣言销声匿迹。

【与时俱进型:“改红灯”谣言】

与“大消杀”谣言类似,“红灯”谣言也在一次次辟谣打击中逐渐“进化”,但区别在于该谣言自诞生之初就在细节方面做到了“极致”,并及时“跟进”防疫现状。

1月底,传出以武汉等几个城市全市交通信号灯都改为红灯,禁止私家车出行的谣言,并指出私家车闯一次红灯扣6分罚款200元。2月初,全国疫情防控措施升级,“红灯”谣言也同步升级,淄博、龙岩、中卫等市除了信号灯改红灯,还出现了内容完全一致的“六个一律”管控流动紧急通知谣言。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防控传染病的三个环节,与之同步,疫情期间的谣言也通常在这三个环节上做文章。4000多条谣言信息,看似纷乱复杂,其实都是针对每一个环节防控措施的夸大变形:消毒是控制传染源,夸大消毒的作用和方式就有了飞机洒药的谣言;管控人员流动是切断传播途径,对管控措施添油加醋就有了全城24小时红灯的谣言……谣言千万全靠编,公众对关键信息的辨识是关键,比如全城大消杀从哪条路开始?谁来执行?说不清楚就别信!

疫情谣言数据报告:80天里我们是怎么被封城被开学被治百病的

谣言怎么破:信息透明,完善预警,建辟谣联盟

越是详细的信息披露就越能降低公众的猜忌,压缩谣言存在空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前期,由于对病毒存在诸多未知,相关谣言有了生长空间。而随着政府信息披露质效提高,无论是各地的疫情通报,还是从国家到省市层面的每日新闻发布会,都一定程度化解了谣言。

因此,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面前,不仅考验公众的识别力和判断力,权威部门机构对谣言的阻击战也显得格外重要。面对谣言,政府或可借助多样渠道及时、准确、详细地发布真实信息,更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对事件信息的迫切需求,这也体现着政府办事效率和透明度,从而增强公众信任感,避免社会恐慌。

除了事后辟谣,完善预警与监控机制,对重大事件保持敏感度和警惕性,及时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将谣言扼杀在摇篮中,也不可忽略。而此次疫情谣言虽然信息量非常大,实则套路简单,通过动态分析,把握不同时期谣言特点和动向,尤其是摸清关键词和典型模板,也能迅速捕捉并辟谣,这一点需相关部门优化工作方法。

另外,本次疫情中,媒体、企业、专业机构等都积极参与到辟谣队伍,甚至成为主力,发挥着协同共治重要作用。推动辟谣主体多元化,调动企业和个体的积极性,打造建立全网辟谣联盟等形态,或可构筑更坚固的谣言防火墙。当然,加强科普宣传提升民智,让谣言无路可传更是根本。

在我国虽然刑法没有规定“造谣罪”,但网络造谣生事达到一定标准构成犯罪可以直接适用的罪名有多种。此外,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等尚不构成犯罪的,将面临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本次疫情期间因网上造谣行为而被行政处罚的案件不少,这些对于保障全国疫病防控工作顺利进行作用重大。

最后,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再向大家特别推荐"识别谣言12条",自己也能当上识谣辟谣小能手。

  • 是否只发在微信群里(权威机构发布信息不会只通过微信群传播)

  • 是否由企业或个人账号发布(存在炮制“大新闻”骗流量的情况)

  • 是否引用“我一个朋友说、某某专家说”

    (无法考证)

  • 是否是聊天截图(内容可能被篡改)

  • 是否大量标色加粗(“视觉暴力”博关注)

  • 是否使用偏大字体(专门针对老年群体)

  • 是否大量用感叹号

  • 是否行文夸大用词

  • 是否图不对文

  • 是否与已知事实矛盾

  • 是否有多个信息相差较大的版本

  • 是否包含带货、推荐、公关倾向的信息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统筹:邹莹

研究员:李润泽子 张稆方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百度辟谣、腾讯新闻较真平台、今日头条头条辟谣、微博账号@微博辟谣 @捉谣记、微信辟谣助手小程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