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謠言數據報告:80天裡我們是怎麼被封城被開學被治百病的

張文宏針對疫情現狀提出10條建議?廣州越秀瑤臺片區即將封村?都是謠言!

數字化時代,在信息技術與商業營銷的“雙重驅動”下,社交網絡生產與傳播虛假信息的現象屢見不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網絡謠言更是不斷滋生。這些謠言有怎樣的套路,以及闢謠手段哪家強?南都大數據研究院從多個互聯網平臺採集並去重了1月20日至3月底的2498條謠言內容,通過聚類分析和路徑還原,幫你識別謠言“前世今生”,鍛鍊“金睛火眼”。

日均闢謠67條

“傍疫情”的謠言生長極快。或許不少人有類似體驗:一邊說服家裡長輩別出門、戴口罩、勤洗手,一邊還要勸阻不信謠、不傳謠,可謂操碎了心,說幹了嘴。南都大數據研究院對幾大互聯網闢謠平臺的內容進行梳理並去重,發現日均67條信息被權威機構證偽。其中,1月、2月、3月的日均佔比分別是15.6%、54.7%和29.7%。

疫情谣言数据报告:80天里我们是怎么被封城被开学被治百病的

*數據為當月闢謠量佔比。

此次疫情闢謠呈多元主體參與態勢,其中媒體和政府承擔了主要責任,80%的闢謠工作由它們完成。如人民日報、南方都市報和新京報等媒體已經證偽超過1000條信息。而政府層面,寧波網警和武漢市網信辦的闢謠消息被收錄最多。此外,企業的資源優勢在疫情中發揮了作用,如丁香醫生藉助自身醫療資源和優先上線的新冠疫情動態鏈接優勢,成為了疫情中活躍的闢謠主體之一。而專業人士和專業機構對相關知識的解釋與科普也讓他們成為了闢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疫情谣言数据报告:80天里我们是怎么被封城被开学被治百病的

*數據為各主體闢謠量佔比。

謠言也有“時令性”

疫情相關謠言眾多,近一步對信息進行清洗,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最終得到近2498條不重複的被證偽信息,主要集中在各地防控措施、國內疫情現狀、預防和治療辦法三個方面,合計約佔70%。

其中,防控措施謠言約佔三成,涉及超市、物流等基本生活保障行業的運營、各地人員車輛流動管控方案等多方面的內容,其中最常見的謠言是“坐公交需要身份證”、“某市要進行全市大消殺”、“解散微信群、微信封號”等。

而新冠肺炎預防和治療辦法相關謠言,雖然只佔近兩成,但內容要顯得魔幻得多:除了“萬物”可以預防這種常見套路外,還有“讓病人發燒到39.6度以上就可以痊癒”、“深呼吸後屏氣5-10秒,沒有咳嗽就沒有肺炎”、“放煙花爆竹可以消毒”、“至少每15分鐘喝次水可預防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橘子不能邊剝邊吃”等匪夷所思的內容,數據精確、細節豐富讓人歎服。還有些謠言打著專家的旗號背書:丁香醫生宣佈喝童子尿可防新冠肺炎,李蘭娟說談戀愛也有預防奇效等等,讓人防不勝防。

疫情谣言数据报告:80天里我们是怎么被封城被开学被治百病的

*數據為各類型謠言量佔比。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詳細梳理時間線後發現,關於預防和消毒方法、確診詳情和口罩的謠言幾乎貫穿整個疫情時期,同時,隨著疫情發展,也有與封城、開學、境外疫情相關的“時令”謠言。

要問居家隔離的期間大家最害怕什麼,謠言數據告訴我們,“是遠房表弟從武漢回村了,同村二狗確診了,小區老王確診後從醫院逃出來了……”早期疫情伴隨恐慌情緒,身邊出現確診病例的謠言開始滋生。而隨著疫情進一步發展,關於確診病例的造謠逐漸“輕車熟路”,較疫情之初數量增長了五成多。當境外地區疫情爆發後,謠言也變得“國際化”,柬埔寨首相、意大利衛生部長、特朗普、C羅、初代網紅“鳳姐”等都輪番“被感染”。

疫情谣言数据报告:80天里我们是怎么被封城被开学被治百病的

*各階段出現的主要謠言主題及其相關詞。

疫情之初擔心封城,疫情後半程關心開學,謠言也把握這公眾心理翻著花樣。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梳理發現,疫情以來至少有30座城市謠傳要封城,1月20至1月29日是封城謠言高發期。當宣佈武漢封城後,相關謠言變多,北京、廣州、深圳、杭州和南京等13城在此時間段內傳言要封城。到2月,關於各地學校開學的謠言開始出現,3月初是“開學”高峰期,有幾十個城市被傳出要在3月2日開學,光北京就被“開學”了兩次。

疫情谣言数据报告:80天里我们是怎么被封城被开学被治百病的

疫情謠言3個關鍵詞

謠言看多了,“老司機”有話說:看到以下三個關鍵詞,腦筋務必多轉轉。

第一個詞是“口罩”。疫情期間口罩成了“硬通貨”,也成為造謠的主體目標。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梳理了關於口罩的200多條闢謠信息,裡面主要包括四大類型:一是70種口罩循環使用方法;二是花式鑑別口罩方法,如“好的口罩是能防火防水的,單獨點燃它的熔噴布無煙無焦”;三是買不到口罩系列;四是口罩購買攻略,如某平臺可預約搖號;其他還有買不到口罩可以自制,如“用尿不溼,柔軟親膚時效久”,甚至有謠言是結合“鍾南山探望林正斌教授不戴口罩”、“伊朗政府官員看望副總統”等案例分析得出了“低風險地區不用戴口罩”的結論。

第二個詞是“醫院”。與醫院相關的患者、醫護人員,以及為疫情而建的新醫院等都是造謠的目標。這些謠言中最嚇人的莫過於新冠肺炎患者從醫院出逃,如確診病人挖洞出逃;專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也是關注焦點,謠言中北京要建方艙醫院,河南新“小湯山醫院”鄭州開建,武漢方艙醫院選址居民樓前。

第三個詞是“鍾南山”。84歲的鐘南山院士一直堅守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最前線,一邊與病毒賽跑做研究、研討病情、遠程會診,一邊多次參加新聞發佈會,接連接受媒體採訪,回應公眾關切。他的每一次發聲,甚至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公眾之心。這也讓其成為了謠言的捆綁對象。在這些謠言中,“鍾南山”不僅給出了預防新冠肺炎的方法,還預測了各種時間,而造謠者們給鍾南山也安排了不少行程,不僅要出征歐洲還要接受央視採訪。

疫情谣言数据报告:80天里我们是怎么被封城被开学被治百病的

謠言套模板,復刻無門檻

疫情期間謠言無孔不入,數量驚人。對所有謠言進行詞頻分析後,我們發現“感染”、“確診”、“隔離”等與疫情現狀、防治辦法相關詞語出現較多。同時,“武漢”、“湖北”、“北京”和“上海”等地名也出現較多,可見這些地方是謠言高發區。

疫情谣言数据报告:80天里我们是怎么被封城被开学被治百病的

但事實上,各類謠言也頗有套路,可以發現“死灰復燃、移花接木、天馬行空、粘貼複製”等多種類型,南都大數據研究院從幾千條謠言信息中捉出了一些典型,發現熱門謠言“樸素”的操作手法。

【細節完善型:“大消殺”謠言】

治療患者有醫護,殺死病毒靠消毒。不完全統計,今年一月底到二月中旬至少有約30個城市傳出要進行大面積消毒的謠言。

1月25日左右,該謠言復刻非典時期同款謠言在部分地區首現:“明早本市將用飛機噴灑消毒藥水”,隨後立即多平臺和媒體闢謠,“出師不利”。2月初,包括北上廣深在內,近20個城市紛紛出現“定於今晚12點對全市主幹道進行大面積消毒”的謠言,還附上細節:市民10點後不要出門,甚至將消毒日期明確到2月10日。然而2月10日當日就被多個城市官方闢謠,“二戰再敗”。2月中旬,“大消殺”謠言再次進化:“今明幾天夜間10點到凌晨2點開始全城大消殺”,地點由“主幹道”變為“全城”,並精確到了開始與結束的具體時間,詳細內容中還介紹了具體的消毒方式方法,希望用細節增加可信度,但這時該款謠言已是苟延殘喘。隨著疫情形勢向好,“大消殺”謠言銷聲匿跡。

【與時俱進型:“改紅燈”謠言】

與“大消殺”謠言類似,“紅燈”謠言也在一次次闢謠打擊中逐漸“進化”,但區別在於該謠言自誕生之初就在細節方面做到了“極致”,並及時“跟進”防疫現狀。

1月底,傳出以武漢等幾個城市全市交通信號燈都改為紅燈,禁止私家車出行的謠言,並指出私家車闖一次紅燈扣6分罰款200元。2月初,全國疫情防控措施升級,“紅燈”謠言也同步升級,淄博、龍巖、中衛等市除了信號燈改紅燈,還出現了內容完全一致的“六個一律”管控流動緊急通知謠言。

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是防控傳染病的三個環節,與之同步,疫情期間的謠言也通常在這三個環節上做文章。4000多條謠言信息,看似紛亂複雜,其實都是針對每一個環節防控措施的誇大變形:消毒是控制傳染源,誇大消毒的作用和方式就有了飛機灑藥的謠言;管控人員流動是切斷傳播途徑,對管控措施添油加醋就有了全城24小時紅燈的謠言……謠言千萬全靠編,公眾對關鍵信息的辨識是關鍵,比如全城大消殺從哪條路開始?誰來執行?說不清楚就別信!

疫情谣言数据报告:80天里我们是怎么被封城被开学被治百病的

謠言怎麼破:信息透明,完善預警,建闢謠聯盟

越是詳細的信息披露就越能降低公眾的猜忌,壓縮謠言存在空間。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前期,由於對病毒存在諸多未知,相關謠言有了生長空間。而隨著政府信息披露質效提高,無論是各地的疫情通報,還是從國家到省市層面的每日新聞發佈會,都一定程度化解了謠言。

因此,在重大公共突發事件面前,不僅考驗公眾的識別力和判斷力,權威部門機構對謠言的阻擊戰也顯得格外重要。面對謠言,政府或可藉助多樣渠道及時、準確、詳細地發佈真實信息,更大限度地滿足公眾對事件信息的迫切需求,這也體現著政府辦事效率和透明度,從而增強公眾信任感,避免社會恐慌。

除了事後闢謠,完善預警與監控機制,對重大事件保持敏感度和警惕性,及時藉助各種技術手段,將謠言扼殺在搖籃中,也不可忽略。而此次疫情謠言雖然信息量非常大,實則套路簡單,通過動態分析,把握不同時期謠言特點和動向,尤其是摸清關鍵詞和典型模板,也能迅速捕捉並闢謠,這一點需相關部門優化工作方法。

另外,本次疫情中,媒體、企業、專業機構等都積極參與到闢謠隊伍,甚至成為主力,發揮著協同共治重要作用。推動闢謠主體多元化,調動企業和個體的積極性,打造建立全網闢謠聯盟等形態,或可構築更堅固的謠言防火牆。當然,加強科普宣傳提升民智,讓謠言無路可傳更是根本。

在我國雖然刑法沒有規定“造謠罪”,但網絡造謠生事達到一定標準構成犯罪可以直接適用的罪名有多種。此外,如果散佈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等尚不構成犯罪的,將面臨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本次疫情期間因網上造謠行為而被行政處罰的案件不少,這些對於保障全國疫病防控工作順利進行作用重大。

最後,南都大數據研究院再向大家特別推薦"識別謠言12條",自己也能當上識謠闢謠小能手。

  • 是否只發在微信群裡(權威機構發佈信息不會只通過微信群傳播)

  • 是否由企業或個人賬號發佈(存在炮製“大新聞”騙流量的情況)

  • 是否引用“我一個朋友說、某某專家說”

    (無法考證)

  • 是否是聊天截圖(內容可能被篡改)

  • 是否大量標色加粗(“視覺暴力”博關注)

  • 是否使用偏大字體(專門針對老年群體)

  • 是否大量用感嘆號

  • 是否行文誇大用詞

  • 是否圖不對文

  • 是否與已知事實矛盾

  • 是否有多個信息相差較大的版本

  • 是否包含帶貨、推薦、公關傾向的信息

出品:南都大數據研究院

統籌:鄒瑩

研究員:李潤澤子 張穭方

數據來源: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臺、百度闢謠、騰訊新聞較真平臺、今日頭條頭條闢謠、微博賬號@微博闢謠 @捉謠記、微信闢謠助手小程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