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若是出現心理問題,會有以下4種“行為”,家長們可別忽視

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家長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沒有什麼特長,總是擔心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不停地給孩子報各種早教班、幼小銜接,卻忽視了孩子的性格成長和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生活會受到更多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說明已經出現了心理問題,家長們可不要大意了。


孩子若是出現心理問題,會有以下4種“行為”,家長們可別忽視


一、對父母的批評無動於衷

也有一部分家長會發現,當自己批評孩子的時候,孩子給人的表現就是不知悔改、無所謂,結果導致家長更生氣,從而選擇繼續批評。

樊登讀書的創始人樊登先生在節目中談起過:

有些孩子在受到父母責罵之後很快就能跟小朋友玩耍在一起,非常的厚臉皮和死皮賴臉,表面上看起來一點問題都沒有,但這個僅僅是孩子自愈的一種方法,其實孩子的內心是極度受傷害的,而這種傷害孩子不知道怎麼處理,就把它打壓到了潛意識當中。


孩子若是出現心理問題,會有以下4種“行為”,家長們可別忽視


當孩子用沉默來面對家長的批評責罵時,孩子的內心已經變得自閉。

所以,家長在遇到孩子問題的時候要冷靜,多一點耐心,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並瞭解孩子犯錯的原因,從而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孩子若是出現心理問題,會有以下4種“行為”,家長們可別忽視


二、多動

蒙特利爾大學研究發現:當人們在遇到不能控制的情緒時就會用一些小動作來緩解不適。

所以如果孩子多動,證明孩子的情緒出現了問題。多動的表現有哪些呢?

1、注意力不集中

比如,有些家長會發現自家的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情總是一邊玩一邊做。就像寫作業,明明一會就能完成的,孩子卻總是以各種理由去玩,一直磨蹭到很晚才寫完,還錯誤百出,這就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

2、自我控制能力差

還有些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非常差。比如,白天控制不住地吃零食以至於吃不下去正餐;在商場遇到喜歡的東西,家長不給買就躺在地上哭或者晚上玩手機晚到很晚也不去睡覺等。這也是孩子心理問題的體現。


孩子若是出現心理問題,會有以下4種“行為”,家長們可別忽視


  • 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遊戲中培養孩子,我們家長可以跟孩子玩“躲貓貓”的遊戲。家長找孩子藏,並在事先限定5分鐘的時間

,如果5分鐘內孩子自己出來了,那麼將會受到小懲罰,反之則會接受獎勵。也可以給孩子準備可以鍛鍊專注力的繪本遊戲,用遊戲的方式更容易鍛鍊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若是出現心理問題,會有以下4種“行為”,家長們可別忽視


三、情緒起伏很大

有些孩子的情緒起伏非常大,有點小事就反應很大。比如,就因為媽媽給了小朋友一個蘋果,孩子就哭鬧不止,甚至還在地上打滾,這也是孩子心理出現問題的表現。

針對這種情況,家長一是要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

比如,家長適當地學會放手,當孩子需要一本書的時候,讓孩子自己嘗試著去小朋友家借,給孩子創造溝通的環境;同時,家長還要教會孩子控制情緒的方法,比如,可以培養孩子聽歌、讀書的興趣,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沒辦法控制時,要及時地轉移注意力。


孩子若是出現心理問題,會有以下4種“行為”,家長們可別忽視


四、人際關係惡劣

孩子人際關係惡劣也體現了心理方面的問題,具體表現為:

1、不合群

比如,當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時候,有的孩子卻從不加入, 只選擇在一旁默默的觀看,最後導致被別的小朋友排斥,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心理學表明:孩子如果總是不合群,就會因為缺乏與同伴的交流而產生任性、執拗、孤獨等心理問題,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智力和心理發展。

2、喜歡捉弄小朋友

比如,有的孩子非常喜歡捉弄人,別的小朋友安靜地在一旁寫作業,他會拿著一點水撒到人家脖子裡或者經常拿著毛毛蟲等嚇唬小朋友。研究表明:喜歡作弄小朋友的孩子,通常缺乏認同感,自我價值感不足,又沒有別的能力來自我滋養,只能通過捉弄別人來滿足自己的價值感。


孩子若是出現心理問題,會有以下4種“行為”,家長們可別忽視


3、缺乏同情心

有些孩子對於身邊悲傷的事情總是表現得無動於衷,非常的沒有同情心。這種孩子一般很難以信任別人,沒有安全感,還會敏感多疑,家長也應該多加重視。

對於不懂如何交際的孩子,家長可以有意的帶孩子去參加同學聚會等,讓孩子在大人相互聊天的現實中,學會與人交往的技巧;家長也可以在節假日邀請小朋友來家裡做客,並讓孩子接待,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孩子若是出現心理問題,會有以下4種“行為”,家長們可別忽視



最後,當家長髮現自家孩子有以上行為時一定要多加重視,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引導,必要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