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为何先分封,随后又清理各诸侯?是时局所迫,也是统治所需

前言

在刘邦取得楚汉之争的最终胜利后,随即于公元前202年即皇帝位,建立了西汉王朝。虽然王朝得以建立,但是我们要知道刘邦政权得来十分不易,这是在千万人的流血中堆积起来的,是充满血腥味的王朝。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统一的历史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持久的分裂就意味着更多更残忍的流血战争。刘邦本人出身不是很高贵,只是秦朝时期一小吏,因此他对于广大贫困农民的生活深有体会。

《史记》载:"諸侯及將相相與共請尊漢王為皇帝。大王不尊號,。臣等以死守之。漢王三讓,不得已,曰:諸君必以為便,便國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陽。"

刘邦在起义过程中,也是大量招抚贫苦农民,虽然刘邦的智囊团对于他取得最后的胜利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人民对他的支持是绝对不能忽视的。秦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席卷全国,再加上社会各层面自发组织起来的起义,将整个秦朝冲击得七零八落。从秦朝统治末年公元前207年,再到刘邦称帝的公元前202年,这短短的5年时间,整个社会的生产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汉高祖为何先分封,随后又清理各诸侯?是时局所迫,也是统治所需

刘邦

并且经济完全倒退,劳动力在战争中得到了大量损失,使得整个社会没有任何生机。当然这还没有算上秦朝灭亡前公元前209年发生的陈胜、吴广起义,如果算上的话,那么秦朝末期与楚汉之争时期的社会真的是生灵涂炭,人民生活食不果腹,战乱摧残了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系统。同时也摧毁了劳动人民对于秦朝的信任,他们渴望的是一个充满人情味政权的建立,而不是一味地只知道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

刘邦完整地经历了整个秦末大动乱,并且又是楚汉之争的主角之一,对此在常年的军阀混战和农民起义洗礼中,他看到了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同时他也体悟到了劳动人民在受到压迫后那种极为强烈并且异常团结的反抗力量。刘邦称帝之后,西汉初年的社会百废待兴,社会劳动力严重缺乏,大量土地荒芜,因此重建西汉封建统治和恢复王朝元气是当务之急。

汉高祖为何先分封,随后又清理各诸侯?是时局所迫,也是统治所需

楚汉之争

刘邦为缓和社会矛盾与奖励功臣措施

西汉王朝建立之后,首先就是因为在楚汉之争中积攒了大量的军人数量而无法消化。庞大的军队在和平年代对于中央财政来说无疑是重大负担,因此刘邦为了缓解财政压力率先就军队进行了复员政策。这些官兵在复原之后,均可以根据战时军功的大小,进行相应的军爵授予,这也是商鞅变法时军功爵制的继承与发展。

另外刘邦还根据这些已经复员官兵实际上爵位的高低,进行相符合的土地授予。也就是说西汉初年那些无人耕种的土地,有相当一部分被中央拿来奖励这些复员官兵。同时刘邦对于那些复员之后仍愿意留在王朝统治中心地区参与建设的可以免除12年的徭役,对那些想要回到祖籍地区的复员官兵,免除6年的徭役。

《资治通鉴》载:"漢興,接秦之獘,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饟,作業劇而財匱,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於是為秦錢重難用,約法省禁。"

汉高祖为何先分封,随后又清理各诸侯?是时局所迫,也是统治所需

郡国并行制

在缓和社会矛盾方面,刘邦深刻意识到由于战乱的破坏,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流民。这些流民没有户籍,中央对其掌握不稳定,他们也没有自己的家园和土地,所以这部分大量流民对于刚刚建立的西汉政权来说始终都是不稳定因素。因此,刘邦下令,对于所有流民都进行招抚安置,将国家掌握的土地重新授予他们,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就近耕种,建立家庭,编户造册,上报中央。

刘邦初期还实行了一项具有社会功效力的政策,那就是释放了相当数量的奴婢。奴婢是自奴隶社会来一直存在的社会最下层、最没有地位的阶层,并且一直饱受奴婢主人的欺凌。刘邦鉴于当时社会劳动力极度缺乏,王朝建设需要人才,让他们的身份由奴婢转化为国家的自耕农,成为王朝建设的一员。

汉高祖为何先分封,随后又清理各诸侯?是时局所迫,也是统治所需

恢复农业

对西汉中央统治集团和地方统治的重构

西汉建立之后,迫于社会形势需要,不能够进行大范围的改革变动,只得继续在统治机构的设置上继承了秦朝的方式。例如我们熟悉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等等,这在西汉初年基本上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俗话说得好,以不变应万变,刘邦及其领导班子认为秦朝统治虽然昏庸无道,残暴至极,但是在中央和地方统治建设上还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但是西汉相较于秦朝的制度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在地方建制的设置。秦朝实行的是由中央直接统辖地方的郡县制,将天下的管理大权全部收归到中央。但是西汉建立之后实行的郡国并行制,也就是在部分地区实行郡县制之外,还分封了诸侯。

汉高祖为何先分封,随后又清理各诸侯?是时局所迫,也是统治所需

韩信

但是跟随刘邦打天下的一些文臣武将功绩实在太大了,刘邦称帝之后又不能直接忽视他们,最有诚意的方法就是分他们作为一方之主。刘邦一共分了7和诸侯王,他们统统是楚汉之争时期刘邦集团的重要成员,如韩信、英布、萧何、彭越等等。这些诸侯王刚被分封的时候,大家都很高兴,但是随着在一方称霸过久,心理难免会出现反对中央的情绪,久而久之便成为了威胁中央统治的地方政权。

不到7年的时间里,刘邦为清除这些威胁中央统治的地方诸侯,进行不断的屠杀。刘邦开始分封他们的时候是为了笼络人心,方便自己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并且能够在建国初年站稳脚跟。但是随着西汉政权的稳定,这些称霸一方、手握重权的诸侯们自然就引起了刘邦的忌惮,因此清除这些诸侯势力是王朝中央权力加强的重要途径。

《史记》载:"高后病甚,迺令趙王呂祿為上將軍,軍北軍;呂王產居南軍。呂太后誡產、祿曰:高帝已定天下,與大臣約,曰非劉氏王者,天下共擊之。大臣弗平。"

汉高祖为何先分封,随后又清理各诸侯?是时局所迫,也是统治所需

英布

实行国家赋税、财政方面复兴的政策

赋税征收一直都是封建王朝得以维持的重要经济基础,刘邦也深知赋税对于封建统治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刚刚饱受战乱的西汉初年来说更是如此。急需资金进行王朝建设。虽然国家急需资金,但是刘邦知道那也不能以此为理由加重广大劳动人民的负担,他深刻体会到了农民起义军的伟大力量。对于西汉初年的赋税征收刘邦坚持轻徭薄赋的原则。

《后汉书》载:"天子車駕所至,民臣以為侥倖,故曰幸。至見令長三老官屬,親臨軒,作樂,賜食帛越巾刀佩帶,民爵有級數,或賜田租之半,故因是謂之幸。"

西汉的赋税主要分为田赋和口赋两种,顾名思义,田赋就是对于自耕农进行征收的土地税和粮食税,口赋就是针对王朝所掌握的实际户口和人数进行征收的人头税。这两项赋税征收是西汉初期的主要财政来源,为王朝的战后初建和公共设施建设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撑。除此之外,由于西汉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因此在西汉的统治下还有许多政治、财政、军政十分强大的诸侯势力,他们也成为王朝财政的重要来源。

汉高祖为何先分封,随后又清理各诸侯?是时局所迫,也是统治所需

奖励牛耕

诸侯王向中央缴纳赋税并不意味着诸侯王的封地也要向中央缴纳赋税。诸侯向中央缴纳的赋税被称为献费,也就是说这是以诸侯的名义向中央每年必须进奉的费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诸侯所属的封地,中央是无权进行赋税征收的,分封之地的赋税和户口全部由诸侯王掌握,所以诸侯于西汉初期在地方具有着强大的势力。

在徭役方面,西汉统治集团一直都是制定相对宽松的服役政策,尽管当时王朝各方面急需重建,但是也没有出现秦朝时期那种沉重劳役致死的现象。劳役主要分为更卒、正卒和戍卒三种类型,这是针对当时不同的社会人群以及王朝建设的不同需要进行制定的,总体来说非常符合实际情况的。徭役征发之时,西汉秉承的是在不影响农业劳动的前提下进行最大效率的服役活动。

汉高祖为何先分封,随后又清理各诸侯?是时局所迫,也是统治所需

统治者厉行节俭

评价

刘邦虽然出身不好,但是他的成就得益于其本人知人善用和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知人善用为刘邦组建了一个充满文臣武将的决策和征战集团,这为刘邦最后称帝,建立西汉王朝奠定了重要基础。最重要的还是人民的选择,虽然刘邦建立的西汉也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统治,也是充满了剥削,但是相较于秦朝来说无疑进步了许多。

广大劳动人民经过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朝末年的战乱破坏,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土地,能够有一个和平安稳的生活环境,因为他们再也不想经历那个充满战乱、充满血腥味道的动乱时代了。刘邦成长于秦末农民大起义当中,见证了农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场景,因此立志要为广大劳动人民创造一个温和的王朝,让他们每天都能吃饱穿暖,对生活充满希望。

当然刘邦在王朝建立后也是这么做的,从他执行的一系列政策,我们都能看到以民为主、照顾百姓的影子。这是他亲自经历过农民战争的结果,试问如果没有广泛深入到贫苦百姓当中,又怎么能够积累出这一套缓和社会矛盾、尊重劳动人民的治国方略呢?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刘邦治国政策中不合理的内容。对于军人复员的优待,就明显充满了刘邦要扶持军功地主,打击贵族地主的政治倾向。这是因为他本人出身一般,因此军功地主就是他的统治基础,为军功地主赐予大量土地,且免除赋税,使这批地主的势力不断扩大,最后成为剥削劳动人民的主要角色。另外大肆分封异姓王,使他们称霸一方,对于中央王朝的统治始终都是巨大的威胁。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