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丈河村竟是全晉城市唯一一個“農林文旅康”試點片區


陵川丈河村竟是全晉城市唯一一個“農林文旅康”試點片區

山西陵川旅遊以山水見“長”,人文當“頭”,清涼作“魂”,知名全國的品牌景點星羅棋佈:王莽嶺,錫崖溝,棋子山,歡樂谷……

值全域旅遊風生水起的當下,以“奇秀”著稱的丈河是一個不得不說的地方,作為全晉城市唯一一個“農林文旅康”試點片區,丈河旅遊必將如虎添翼。丈河單元之於陵川全域旅遊無疑是一隻“潛力股”,它正蓄勢待發,噴薄欲出。讓我們一起走進丈河,去看看它到底“奇”在哪裡,“秀”在何方,能有多美?

陵川丈河村竟是全晉城市唯一一個“農林文旅康”試點片區

丈河是一個村,隸屬於山西陵川附城鎮,距離縣城30公里,縣域境內主要河流——寥東河宛如一條玉帶呈S狀縈繞全村,此段河床寬僅丈餘,故名丈河。處在太行餘脈與晉南丘陵銜接地帶的丈河地區多崇山峻嶺,放眼望去,山巒疊嶂、澗水常流,阡陌四野,松柏遍佈。去年剛鋪了柏油路面的縣道禮(義)奪(火)公路自北向南穿村而過,由此向北沿路而上20來裡,便和晉(城)陵(川)一級公路交匯,交通算得上是通達便利。全村200來戶人家,人口不足700。民居佈局緊湊整齊,方位大多坐北朝南。村北是聳立孤峰的祖師頂,南有絕壁千仞的南崖宮,東是蹤跡難覓的鹽茶古道,西是瓜果飄香的採摘園區,延伸數里之外便是陵川古八景之一的臺南九仙台,以及西瑤泉古人類遺址……長在這樣一個到處都是文物古蹟,遍地都有動人傳說的地方,奇秀丈河,不美也難。

陵川丈河村竟是全晉城市唯一一個“農林文旅康”試點片區

丈河區域所屬之陵川,戰國時期為趙國領地。公元前260年,強大的秦帝國統一利劍直指趙國,並非菜鳥的趙國卻不甘心乖乖臣服,於是便在今山西高平發生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戰亂禍起,人心惶惶。其時,因丈河離“長平”較近,又靠近中原,更重要的是它藏身山麓,便於遮擋。於是,就有許多趙國貴族鄉紳富豪,攜帶妻兒老小和金錢細軟跑到丈河躲避戰禍,做起了難民。自此始,歷代王公貴胄,官宦人家生於亂世為求一個太平,也陸續遷徙到丈河這個風景優美,安寧祥和的地方。難民當中不乏文人墨客,三教信徒,漸漸地就有了村落,有了丈河,有了現在“儒釋道三教並存”的獨特人文景觀……

陵川丈河村竟是全晉城市唯一一個“農林文旅康”試點片區

千禧年左右撤鄉並鎮前,丈河村乃是丈河鄉政府所在地,統領著丈河片區域上河、底河十來個小村。如今歸屬於附城,雖說身段低了,但憑著天然的資源優勢,經濟社會發展卻後勁十足。退伍軍人石愛國成為丈河村“一把手”後,丈河的發展步伐更快了一些,先是依靠興辦企業富了鄉民,後是依託諸多文物古蹟搞得觀光旅遊是風生水起,近年又建起了生態採摘園區,農家樂等,再加之國家不斷加大新農村建設的投入,使得這裡的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備。於是,本地的、外地的遊客聞風而動,一車又一車,一撥又一撥,呼拉拉直奔丈河而去。丈河的發展,丈河的美,民間有好口碑,官方也給予高度認可,2012年被評為首屆晉城市“最美鄉村”,2014年又被評為“山西省最美旅遊鄉村“。

陵川丈河村竟是全晉城市唯一一個“農林文旅康”試點片區

驅車剛一駛入丈河區域地界,群山間高高一座挺起的孤峰即呈現在眼前。祖師頂廟便建在這聳立的孤峰之巔。說是孤峰,其實為山,名曰雪花山,當地歷代百姓皆習慣稱之為祖師頂。沿著前兩年剛鋪設的水泥步道拾階而上,半個鐘點即可到達山頂。站在山頂極目遠眺,山川,河流,田野,村落,奇秀丈河全貌盡收眼底。山頂上有一處約二百平方米的平坦之地,名叫盤龍頂,小巧玲瓏的祖師爺廟就建在這高高的盤龍頂上。廟裡供奉著掌管驅魔、祛災、送福、增壽的道教大神——真武大帝。正殿中央祭壇上塑有真武大帝手持利劍的神像,神武威嚴。其上下首還分別塑有神像兩尊,一尊男的為昭公,另一尊女的為桃花公主,塑像端重莊嚴,栩栩如生。從塑像前擺放的石供桌雕刻來看,此廟創始時間應為明天啟三年,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

陵川丈河村竟是全晉城市唯一一個“農林文旅康”試點片區

與真武大帝廟遙相呼應的是山頂偏東的奶奶廟。該廟建在高約一米的石臺之上,為三間獨廟,橫樑雕花線條較粗,建築風格粗狂。廟內祭壇塑有三仙女像,慈眉善目、面帶笑容。塑像前石供桌雕刻卻十分精緻,風格造型與真武大帝塑像前石供桌基本相似。

陵川丈河村竟是全晉城市唯一一個“農林文旅康”試點片區

祖師頂乃一孤峰,造型奇特險峻,孤峰北面千仞絕壁如刀削斧劈,南面陽坡松柏蒼翠且坡勢陡峭,未鋪步道前想要上山遊玩,是相當的不易,可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傳說當年修建諸廟所需一磚一瓦一木一石均為山羊馱運,祖宗們的虔誠和堅韌由此可見一斑。

美麗的風景,動人的傳說,奇秀的建築,適宜的氣候,使得無數文人墨客、達官顯貴趨之若婺,在此賞景飲酒,吟詩作賦,題字作畫,諸廟牆壁隨處可見風流佳作。名氣最大,流傳甚廣的當數真武大帝廟西廂房牆壁上的一首七絕,詩云:“十八年間到此遊,唯惜黎民萬種愁。只因事亂勞君駕,太平官封萬戶侯。”詩末署“清乾隆御筆”五字。是否愛新覺羅·弘曆真跡先不說,單從詩的氣勢及用詞來看,似乎出自乾隆皇帝本人,但遍閱縣誌及史上卻均無此記載。依我看,十有八九是肚子裡有些乾貨的好事者拿皇帝的名氣“搞事情”,而從中得到些什麼。不過,這也反證了丈河風景的奇、特、險、峻並非浪得虛名,要不,怎會有人敢拿“我大清至高無上皇帝陛上”來作噱頭呢!

陵川丈河村竟是全晉城市唯一一個“農林文旅康”試點片區

丈河村北面是高高聳立的孤峰祖師頂,南面隔著一條路一條河便是巍延連綿的崇山峻嶺。南崖宮所在山峰如同村北的祖師頂基本一樣,南坡是茂密的松柏林海,正北對著丈河村的一面是刀削斧劈般、高約百丈的懸崖絕壁。距離崖頂五分之四處崖面突然凹進去一塊,於是南崖宮就趁勢生生的鑲嵌了進去。陽光照耀下,整面懸崖為褐青色,其間點綴著點點綠色,那是從崖壁石縫中頑強生長出來的松柏樹,或是其它灌木。崖頂樹木茂密,林海中高高豎起的兩座移動通信塔直插雲霄,使得大山溝裡的純樸鄉民不出山門就能實現與外面世界的完美交流。目光稍稍東移,便有那數十架挺立在山頭與藍天白雲間的風車在一圈圈一圈圈地慢慢悠悠地轉著。遠眺絕壁南崖宮,猶如一位大家潛心製作的一幅精美絕倫之山水壁畫呈現給你的視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定會使你內心深處平生出無限感慨。

陵川丈河村竟是全晉城市唯一一個“農林文旅康”試點片區

沿著蜿蜒曲折的小徑,身體緊貼著懸崖峭壁,一步一攀登,約半個鐘點,便可到達素有“太行小懸空”美譽的南崖宮。想當年蛇行小徑佈滿荊棘,各色長蟲時常出沒,近乎垂直攀沿的行進路線,嚇退了多少躍躍欲試的好奇者,也因如此,卻又吸引來無數臨危不懼的探險者。

陵川丈河村竟是全晉城市唯一一個“農林文旅康”試點片區

丈河村全貌

陵川丈河村竟是全晉城市唯一一個“農林文旅康”試點片區

丈河村周邊山峰

陵川丈河村竟是全晉城市唯一一個“農林文旅康”試點片區

中電投炫動的風輪

陵川丈河村竟是全晉城市唯一一個“農林文旅康”試點片區

丈河村沿街風光

陵川丈河村竟是全晉城市唯一一個“農林文旅康”試點片區

藍天白雲映襯下的巍峨群山

陵川丈河村竟是全晉城市唯一一個“農林文旅康”試點片區

丈河村沿路風光

陵川丈河村竟是全晉城市唯一一個“農林文旅康”試點片區

陵川丈河村竟是全晉城市唯一一個“農林文旅康”試點片區

陵川丈河村竟是全晉城市唯一一個“農林文旅康”試點片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