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怎么总说全国人民都吃饺子?

主持人的“你们吃饺子了吗?”和冯巩的“想死你们了!”几乎是春晚的常备台词。

春晚怎么总说全国人民都吃饺子?

话说,虽然全国各地都有吃饺子的,不过南方人的年夜饭其实并没有饺子什么事。

按照网上的年夜饭地图,年夜饭吃饺子的地区多在北方,主要是北京、天津、山东、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与河南。据非官方数据统计显示,这些地区春晚收视率在60%以上,属于春晚铁杆粉丝扎堆区。

收视与年夜饺子图

饺子区居然和春晚收视率地区基本重叠!

明白主持人为什么反反复复在问,“你们吃饺子了吗?”

这话是说给春晚高收视区的北方人民听的。

饺子是北方人的伟大发明

饺子,用小麦面粉揉擀成小圆形面片,然后包馅对折捏成。饺子还有“扁食”、“水点心”、“饺饵”、“饽饽”之称。

传说,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医圣”张仲景首创。

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张仲景是哪里人?河南南阳人。

三国时期,饺子成为一种食品,被称为“月牙馄饨”。据三国时期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张揖哪里人?河北清河人。

1968年,在疆吐鲁番的塔那北区发掘出一座唐代墓葬,出土一个大木碗,里边盛着木制饺子,仍很完好,其形状与今天的饺子完全相同。可见饺子唐代已经传到新疆地区了。

春晚怎么总说全国人民都吃饺子?

唐代的饺子

饺子的词源被认为是宋代出现的“角儿”或“角子”。宋代河南开封人孟元老写的《东京梦华录》卷二“滳酥水晶脍煎角子”。

在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里有一份淳熙年间的国宴菜单。从河南来的南宋皇帝招待金国使者的御宴菜单就记载了:“集英殿宴金国人使,九盏:第一,肉咸豉;第二,爆肉、双下角子……”这不,饺子随着河南皇帝流传到了南方。

除夕吃饺子的习俗不晚于明代。在文献记录里,我大萌朝就已经开始在新年吃饺子了。明朝沈榜著《宛署杂记》载:“元旦拜年,作匾(扁)食。”

为什么我们要在除夕吃饺子?通俗的说法是饺子原是在除夕午时包,到子时(除夕零点)吃,此时为两年之交,意为“交子更岁”之意。后人取其谐音,称之为“饺子”。

但我们不要因为明朝的皇帝吃饺子,就要夸大饺子的流传范围,也不应该夸大南方人民对于饺子的喜爱。就算今天,南方人通常只是把饺子当菜吃,偶尔吃几个还行,真当成主食可受不了。北方人可以从年初一到十五顿顿吃饺子,南方人受得了吗?

饺子在北方有深厚群众基础

北方人对饺子的痴迷很有意思。梁实秋在民国时候就发现了这点:

北方人,不论贵贱,都以饺子为美食。钟鸣鼎食之家有的是人力财力,吃顿饺子不算一回事。小康之家要吃顿饺子要动员全家老少,和面、擀皮、剁馅、包捏、煮,忙成一团,然而亦趣在其中。

北方人,不论贵贱,都以饺子为美食。钟鸣鼎食之家有的是人力财力,吃顿饺子不算一回事。小康之家要吃顿饺子要动员全家老少,和面、擀皮、剁馅、包捏、煮,忙成一团,然而亦趣在其中。

要说北方人吃饺子也好理解。饺子本质上是一种面食。所以,面对于饺子至关重要。受气候及地理条件的影响,国际国内都公认优质小麦产区为36°N附近。

对应到中国地图上,就是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正是中国的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也是饺子的主要阵地。东三省的汉人多是山东人闯关东的后代,受山东文化的影响很大,饮食习惯上也与山东相似。

饺子与麦产区图

更有意思的是,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以及东北三省这些吃饺子的主力地区,在气候类型上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这些地方普遍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较寒冷,干燥少雪,气候类型也相同。

气候与饺子图

由上图我们更能发现,年夜饭饺子区——小麦种植区——温带季风气候区三者之间有高度重合性。相同的自然气候条件,使得这些地区农业种植类型似,由此产生了高度关联性的饮食习惯,也进一步使得这些地区的老百姓在民俗文化、娱乐文化上有着共同的偏好趋向。

在除夕夜,当春晚主持人说起“吃碗热饺子”,确实能唤起中国相当大部分地区群众的“现场感”。

“又傻又精”的饺子

再有,饺子其实就是北方人的盆菜。

广东人春节流行吃盆菜,把各式各样的山珍海味放在一个盆里吃,常见的有鲍鱼、虾、鸡、鸭、鱼、蚝、腐竹、萝卜、香菇、猪肉等十几种原料共冶一炉,看起来十分丰盛。放在几十年前,这里面的许多食材一些北方人见都没见过。

春晚怎么总说全国人民都吃饺子?

这还真不能说北方人不懂吃。毕竟,在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年代,华北平原既没有山,也没有海,找不来这些山珍海味。古代北方冬天的食材一向比较缺乏,冬天能吃到点猪肉、白菜、萝卜已经算不错了,把这些能找到的食材混在一起,包成饺子吃,既方便也省事。

饺子虽然看起来笨头笨脑,单调乏味,比不得南方餐桌上五光十色的美味佳肴。但饺子其实透露着一种大巧若拙的智慧。

南方的很多菜看起来很精致,但讲究的规矩多。一道菜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变了食材就完全不一样了。而北方人的饺子却灵活多了,大家虽然都吃的是饺子,但家家户户的馅料可以不同。

你可以混进去猪肉、羊肉、牛肉、墨鱼、章鱼、鱿鱼,还可以加韭菜、白菜、萝卜、芹菜、大葱、马蹄、玉米、茴香、鱼腥草、酸菜……

看起来是饺子一统北方人的餐桌,实际上每家每户、每个地方的饺子都各有乾坤。

到底是我妈包的饺子好吃,还是你妈包的饺子好吃?这道题无解。

你没法单纯通过口味来判断饺子是否好吃。因为每家每户的饺子里面,都有一个家的味道。

悠久的历史文化让中国各地的美食充满地域特色。拿年夜饭来说,广东人的盆菜、湖南人的腊味、苏州人的笋干、宁波人的熏鱼……能够罗列的千千万万,但似乎没有哪一种食物像饺子一样能唤起广阔地域里中国人的共同情感。

在春晚的催化下,饺子似乎已经成为中国人过年的一种符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