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温暖的“太阳花”

突遭不幸,幸福生活遭遇变故

  史爱云,1972年生,属鼠,郎溪县梅渚镇中房村人,是一个梳着辫子,长得水润丰满,说话一脸笑,和气又大方,家里家外一把好手,能干又能吃苦的姑娘。经人介绍,认识了小伙张建平,不久便嫁到中房村,和丈夫开启了幸福的新生活。丈夫张建平在中房村附近做瓦工,她呢在村里的炮竹厂打零工,小两口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小日子虽然清苦但其乐融融。1997年冬天,两人的儿子出生了,幸福的小两口更是欢声笑语不断,日子过得充实又幸福。

  然而,好景不长,2003年,年仅29岁的张建平在工地上干活时,不幸被意外倒下的铁门砸到,送去医院抢救后,虽然保住了生命,但是却落下了半身瘫痪的残疾,失去了劳动能力。眼看着日子越过越好,却不成想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生活一下子变得艰难起来。

  向阳而生,独自挑起家庭重担

  因为丈夫身边离不开人,史爱云放弃了炮竹加工的工作,在家中种起了8亩田。为了不让丈夫自责,在张建平面前,史爱云总是乐呵呵的,自己私下里才偷偷地躲在楼道里抹眼泪。她不记得因为病情的折磨,丈夫发了多少次火;不记得来来回回带着丈夫跑了多少趟医院;不记得多少个日夜在哭泣中睡着,又在睡梦中哭醒。

  一边照顾瘫痪的张建平,一边还要照顾年幼的儿子,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史爱云身上。每天天蒙蒙亮,她就起了床,种地、做饭、照顾丈夫、照顾儿子、做家务……为了贴补家用,她还跟着妹妹学起了缝纫,白天辛苦的田间劳作后,晚上又帮人做做简单的缝补活。最苦最累的时候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劝她放弃,张建平看到妻子受苦,也让她不要管自己。

  “再苦再累我都不怕,苦日子慢慢熬总会过去的,我们三个人在一起就是家!”史爱云用柔弱的肩膀坚定地撑起了这个家,咬着牙挺过来了。

  精准扶贫,春风吹开斑驳之门

  就在史爱云一家相濡以沫,艰难度日的时候,习总书记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扶贫的春风吹开了斑驳的贫寒之门。2014年史爱云家申请后被识别为贫困户,通过351和180政策的帮助,减轻了丈夫看病费用支出的负担,“雨露计划”让她的孩子上学费用有了补助,同时她丈夫每年残疾人护理补贴720元,重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800元,低保8640元。在村干部和帮扶干部的协调下,帮助她申请了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元,居家就业补助每年200元,还申请了小额贷款5万元。

  史爱云要向丈夫证明自己是压不垮的半边天,便用工伤的赔付款在梅渚集镇买下了一间门面,张罗起了一家卖内衣的小店,出售家庭日用的内衣物,店面虽然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洁。另外,她还从妹妹那里拉来了一台缝纫机,顺带做些缝补的零活,5万元的小额信贷用于店面的周转。村民知道后凡有需要都来找她。由于勤劳肯干,史爱云的缝纫手艺越来越好,甚至有工厂请她加工衣物,村委会也帮她联系了服装厂的工作,她都婉言谢绝了,她说:“丈夫瘫痪在床身边离不开人,一个小时就得翻一次身,每天都要给他擦三次身子。我必须要守着这间店,守在丈夫身边。”

  就是这样靠着好的政策、帮扶干部和周围人的帮助,史爱云一路挺了过来,2015年底正式脱了贫。史爱云说出了一段很平实的话:“这么好的扶贫政策给我们贫困户带来的最大的利益,看病不愁了,收入有了,儿子也长大了,现在在外地打工,一家人齐心协力,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无需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分明是患难夫妻情长在。也常看到一些人在物质和利益面前呈五短身材。但她脚下有路,心中有志,生命有光。一朵沉默热烈、向阳生长的“太阳花”跑赢脱贫冲刺,温暖了中房村人的心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