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董其昌的画作,描绘了大田后生仔的家乡,背后故事令人感动

青年董其昌的画作,描绘了大田后生仔的家乡,背后故事令人感动

董其昌,松江华亭(现在的上海闵行区)人。是明朝后期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书画家。


在众多的展品中,一本董其昌《纪游图册》的展出,引起了参观者的注意,《纪游图册》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院,这个画册画于1592年,当时董其昌38岁,是他极为罕见的早期作品。在画册第一页,画的是一幅《大田县图》,画页左上角题:“大田县有七岩临水,山下皆平田。秋气未深,树彫叶落,衰柳依依。” 该画作为水墨山水画,景致虚幻,线条灵动,是一幅难得的佳作。


青年董其昌的画作,描绘了大田后生仔的家乡,背后故事令人感动

董其昌青年时期作品《纪游图册》

青年董其昌的画作,描绘了大田后生仔的家乡,背后故事令人感动

董其昌笔下的大田县

董其昌的《纪游图册》为什么第一页画的是福建省大田县?

在画册后作者自跋有交代,大致意思是1592年三月,坐船的时候,因闲着无事,想起来去年到福建,今年又到彭城、淮阴等地,就把经历画下来。

青年董其昌的画作,描绘了大田后生仔的家乡,背后故事令人感动

纪游图册后跋

董其昌为什么去福建,又为什么途中那么多景致,独对大田县印象深刻?

万历十七年(1589年),董其昌到北京参加会试,以二甲第一名的成绩中进士,按照明代的惯例,普通的进士,成绩出来后就到吏部报到,等待到各地填补空缺,而德才兼备有潜质的新科进士,还必须留在翰林院,接受三年的培训,称为“庶吉士”,明代的翰林院为政府储备高级后备干部的地方。明朝有惯例,内阁成员、各部尚书、侍郎都要翰林出生,因此,成为庶吉士,已经很有机会进入明朝统治阶级高层。


万历十九年,董其昌这一期庶吉士培训已经是第三个年头,八月份就要考核,开始安排官职,在这关键时刻,董其昌却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大事。


朝廷为董其昌这一期的庶吉士配了指导老师田一儁,福建大田人,时任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田一儁于1590年冬天患病,于1591年正月、二月、三月连上了三道奏折《奏为念亲成疾不能供职垦乞天恩容命给假回籍调理事》、《奏为患病不能供职垦乞放回原籍以便调理事》、《奏为患病危笃再乞天恩俯容回籍调理以冀生还事》,申请回家乡养病,一道比一道严重,到第三道奏折,三月初八日,万历皇帝才准奏,但是三月十八日,田一儁就不幸病逝。闰三月六日,朝廷赐“祭一坛、特给全葬”。


田一儁去世时大儿子才十一岁,他回乡归葬问题成了一个难题,翰林院众学子集中商议,选派一人护送,然而恰逢“解馆”的关键时期,谁愿意去呢,此时董其昌慨然答应前往,不顾即将“解馆”后的个人前途大事,此举令世人赞叹,接替田一儁职务的吏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韩世能,以高丽的黄笺纸相赠,太仆寺少卿邢侗更是赋诗一首《松江董吉士玄宰以座师田宗伯丧南归,慨然移疾护行,都不问解馆期,壮而赋之》为其送行:“射策人传董仲舒,玉堂标格复谁如。环隄御柳青眠几,近苑宫桃绛笑初。乡梦数过黄歇水,生刍先傍马融居。多君古谊兼高尚,硕谢铜龙缓鱼。”“佩鱼”是指五品以上官员所佩戴的鱼袋。


邢侗,字子愿,与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称邢张米董。当时朝鲜和日本非常喜欢他的书法,与黄金同价。董其昌在《邢子愿法帖序》中写道:“余为庶常时,馆师田公宗伯病且剧。同馆议以一人行者,余为请急,卒成挂剑之游。子愿太仆曾为近体一章,推余意气”。


那么,是什么让董其昌做出如此重义轻利之举呢?


是其老师田一儁的人格魅力,田一儁,号刚锋,在朝野以正直著称,万历五年(1577年),首辅张居正夺情,吴中行上书弹劾,万历皇帝欲廷杖责罚吴中行,田一儁疏救未果,就联合王锡爵等到张居正家里,陈明大义,说得张居正欲引刀自裁,后张居正怀恨在心,同去的人都遭到清算,田一儁和王锡爵先行告假归乡而免遭镇压。后来张居正败,万历皇帝启用故官,田一儁重新被启用。

青年董其昌的画作,描绘了大田后生仔的家乡,背后故事令人感动

田一儁文集


田一儁清正廉洁,但又不以廉洁自我标榜,居官二十几年,没人知道他清贫,直到他生病,翰林院学子到他家中探望,看到老师家无长物,才知其是一“萧然寒士”,田一儁的清贫对董其昌触动很大,才会有了此次挂剑之行。试想,京师离闽中大田县六千余里,浙闽一带山路崎岖,独自护送恩师棺椁及家小,其中艰难可想而知。


从董其昌的画作及书作《画禅室随笔》来看,董其昌从京师到大田县大约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四月出发,由京杭大运河到杭州后经衢江、武夷山、沙县到大田,到达大田县大约为农历八月份,还“秋气未深”。当时大田县知县龙德谦,举人出生,万历八年任江苏睢宁知县,万历十七年(1589)年到大田当知县,后升任广西平乐府同知。田一儁下葬在县城东门外柳树林。


大田县别名“岩城”,1535年建县,县城周边有白岩、赤岩、登云岩、高峰岩、大罗岩、狮子岩等名胜,田一儁曾列白岩十二景并赋诗,旧时因县城所在地是一块很大的平田,县衙就建在叫状元丘的田上,因为这块田每年种的稻子会比其他丘的田早成熟而得名,这些都给董其昌留下深刻的印象,才会在其画作中题写:“大田县有七岩临水,山下皆平田……”

青年董其昌的画作,描绘了大田后生仔的家乡,背后故事令人感动

董其昌《大田县图》


大田县自古是养身之地,长寿之乡,董其昌在大田停留期间,游历了大田山水,访问了大田养生异人,在他的《画禅室随笔》有这样的记述:“余游闽中,遇异人谈摄生奇诀……”,大致意思是在闽中碰到一个异人,传授他养生的秘诀,后来董其昌活了82岁,在当时是高寿,这与其到大田县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青年董其昌的画作,描绘了大田后生仔的家乡,背后故事令人感动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除了画作《大田县图》,董其昌还在大田留下墨宝,至今太华镇魁城村还留着他写的一幅字:“迢递长征路,彷徨欲曙天,最怜清素影,扑落马蹄前。”这首诗应该就是当时他孤身义送恩师归乡,漫漫征程的心路写照。

青年董其昌的画作,描绘了大田后生仔的家乡,背后故事令人感动

董其昌留在大田的书法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