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群音之猛龙过江•许茹芸


香江群音之猛龙过江•许茹芸

话说,音乐江湖,自古分为“剑宗”和“气宗”。“剑宗”者,声音清亮,大开大合;“气宗”者,以气御音,悱恻缠绵。犹如宋词之“豪放”和“婉约”,一执铜琵琶,唱大江东去,一执红牙板,歌晓风残月。盖因歌者“大嗓”与“小嗓”区别也。

是值西元1995年,有一21岁女生许宏琇,大学毕业不久,在餐厅唱歌,但其胸怀抱负,决定选择一家唱片公司前去试音,以圆歌手美梦。

当时,台湾唱片公司众多,最著名的为“滚石”、“飞碟”两家,可谓乐坛的少林、武当,其余“点将”“上华”“福茂”“蓝白等也各有千秋。

对于试音何家,许宏琇举棋不定,遂向友人讨教。友人建议,以其自身条件来说,十分适合修习“气宗”武功,而“上华”正是以“气绵如流水不绝,心静似高山不动”闻名江湖的,旗下许美静、孟庭苇等均是用气好手,加入此处发展空间较大。

果然,许宏琇在“上华”试音十分成功,高层赞赏有加,给她另取艺名“许茹芸”,予以重金打造,并于当年推出首张个人专辑《讨好》。

可是,这张专辑的销量和评价很是一般,许茹芸一时陷入迷茫,不知何去何从。

期时,有个叫季忠平的曲作者拿着一首歌找到许茹芸,盼其演唱。许茹芸好心提醒,自身毫无名气,恐怕难当重任。

季忠平道:“从来‘气宗’功夫,很难一夜成名,必经磨练,才有小成,此为养气之需。如香港‘气宗’门人王菲、关淑怡者,出道时久,直至近年才一登名家行列,故不应气馁。”

许茹芸问道:“究竟‘气宗’、‘剑宗’谁为高下?”

季忠平答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先前‘剑宗’一度占有上风,众多大嗓歌手风生水起,但如今风水轮流,浅斟低唱反而更能动人,所以现在正是‘气宗’出击良机。”

季忠平一番言语,让许茹芸重拾信心,最终答应演唱此首名为《泪海》的歌曲。


香江群音之猛龙过江•许茹芸

《泪海》

一日,在录制《泪海》间隙,许茹芸看窗外云卷云舒,体内气息突然随之流动,由丹田直抵喉间,并于口中喷薄而出。旁边众人,耳畔立即响起一阵美妙仙乐,听之浑身通泰,不能自已。

此后,许茹芸气声演绎愈加纯熟,《泪海》、《如果云知道》、《独角戏》等皆为轰动之作,而她也自此一举成名。

这种虚无缥缈、空灵清透的唱法,世人称为“芸式唱腔”。

凭借许茹芸和许美静的出色表现,“气宗”在江湖上一时风头无两,直到1996年,“剑宗”产生了一位不世出的高手张惠妹,局势才得以扭转。不过,这已是后话了。

1997年,许茹芸携最畅销女歌手威名,杀入香港,发行《茹此精彩13首》, 首周销售即勇夺香港IFPI榜首及电台排行榜冠军。1999年更推出粤语大碟《我就是这么快乐》,好评如潮。


香江群音之猛龙过江•许茹芸

《茹此精彩13首》


香江群音之猛龙过江•许茹芸

《我就是这么快乐》

2000年,许茹芸制作新专辑,有意邀港岛邪神明哥助一臂之力。当初许茹芸博采“气宗”高手众长,关注明哥颇多,尤喜那阙《春光乍泄》。

在一次香港创作人的演唱会上,许茹芸遇到明哥,遂提出合作请求,明哥一口答应,不仅给她创作一首《难得好天气》,还指点了用气之法——接近假音部分的气息好好利用,这招更添百转千回,让人顿生“我听犹怜”之感,一剑击出,直抵心扉。

从此,许茹芸和明哥结为好友。

明哥是著名门派“进念二十面体”之人,故在他的引荐下,“进念”两次相约许茹芸参演该派的舞台剧,分别为2003年的《我爱宋词之好风如水》,2005年的《恋人絮语》。

在港发展期间,许茹芸和杨采妮、梁咏琪两位港女及大马的李心洁义结金兰,四人情同手足,亲密无间。


香江群音之猛龙过江•许茹芸

梁咏琪、许茹芸、李心洁、杨采妮

如今,许茹芸远嫁首尔,很少露面。一别经年,“剑宗”成为主流,“气宗”一脉式微,君不见各音乐选秀、歌手比拼,大家均声嘶力竭,似乎谁的声音大谁就是“歌技”好。这番景象,令人愈发怀念多姿多彩、有情有艺的岁月。

(注:1995年,许美静还未进入台湾,而孟庭苇则已离开“上华”,为了写作需求,故使了回“乾坤大挪移”,需要说明。)


香江群音之猛龙过江•许茹芸


香江群音之猛龙过江•许茹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