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尧访贤,遇蒲伊子 以蒲易名,继先贤智 ——山西蒲县

蒲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西南侧,东与洪洞县接壤,西与大宁县毗邻,南与吉县、尧都区相连,北与隰县、汾西县交界,辖4镇5乡,县域面积1510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人。

帝尧访贤,遇蒲伊子 以蒲易名,继先贤智 ——山西蒲县

蒲 县

【县名由来】

蒲县之名,缘于古之贤者蒲伊子。

相传4000年前,帝尧仁慈爱民,治国有方,以盛德闻名天下,但随着年事已高,便想找一些圣贤之士探讨国家长治久安之策。

有一天,探听到吕梁山的石门山中,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名叫蒲伊子,是当地有名的隐士,于是尧王便决定亲自登门拜访。

尧王来的石门山下的小河路旁,遇见一个挑着柴担的樵夫,这个樵夫正是尧王要寻找的蒲伊子。尧王非常高兴,两人相见恨晚,礼毕,就势坐到沟边坡上的一块大石头上攀谈起来。

蒲伊子借古喻今,详细论述治国之道,推荐仁义之士舜可接任帝位,尧王聆耳恭听,感觉受益非浅,当即拜蒲伊子为师。后帝尧与蒲伊子谈论大道的地方,被称作“讲道台”,蒲伊子隐居之处取名蒲伊村,石门山一带统称为蒲子山,蒲伊所在方圆称蒲子国,亦称蒲国、蒲子、蒲阳,蒲县县名由此而来。

清人留诗中有“蒲谷贤人怀宝去,平阳圣帝策辇来”的诗句,就是指的帝尧访贤蒲伊子的故事。

【建制沿革】

北魏太和21年(497年)置石车城县。北周初置石城郡。大象元年(579年)废郡为蒲子县。

隋开皇9年(589年)置蒲川县。隋大业元年(605年)改蒲川县为蒲县。

唐武德2年(619年)改为昌州。唐贞观6年(632年)废昌州复置蒲县。

五代时期,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周所属。

金兴定5年(1221年)蒲县升为蒲州。

蒙古至元3年(1266年)废县,并入隰川县(今隰县)。至元31年(1294年)7月复置蒲县。

民国29年,蒲县升中心县。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蒲县之名沿袭至今。隶属临汾市。

【行政区划】

蒲县辖4镇5乡,蒲城镇、薛关镇、黑龙关镇、克城镇、山中乡、古县乡、红道乡、乔家湾乡、太林乡。93个行政村,526个自然村。

【地理环境】

蒲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临汾市西部,县境似海棠叶状。地理坐标为东径110°92′——111°38′,北纬36°23′——36°44。蒲县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大体分为土石山区和黄土高原沟壑区。东北南三面环山,诸山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其中以五鹿山最高,海拔1946米,境内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低处为薛关镇皮条沟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处,海拔790米,相对高差1156.3米。

蒲县大陆性气候显著,平均气温气候8.7℃,四季分明。六、七、八月气温最高,平均达22℃,极端最高气温为36.4℃。十二月、一月、二月气温最低,平均为-6.8℃,极端最低气温-23.2℃。年平均降雨量586毫米,大部分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全年无霜期平均171天,最长无霜期190天,最短153天。

【自然资源】

动物资源——

蒲县陆栖脊椎动物有20多种,主要有豹、狼、豺、狐、黄鼠狼、野猪、野羊、山猫。原麝,野兔等。其中国家二类保护动物金钱豹主要分布于豹子梁 、太山一带;鸟类主要有褐马鸡等。鸟褐马鸡分布在五鹿山的针阔混交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植物资源——

蒲县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谷子、杂粮、土豆、烟叶、豆类等。主要瓜果作物有苹果、梨、葡萄等。乔木类以松、柏、杨、柳、榆、槐、椿、楸为主。野生植物有山丁子、山楂、沙棘、山桃、山杏、酸枣、黑木耳、蘑菇等。药草类有枸杞、地黄、甘草、白赤芍等70多种。

矿产资源——

蒲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铝、白云石、石英、天然气等20多种。全县含煤面积136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81.7亿吨。铁矿储量为1.2亿吨。铝矿矿层在山西式铁矿上部,矿层厚度2-4米,储量600至1000万吨。铝矾土分布在克城西北和西北部。

水资源——

蒲县境内有河流涧溪35条,均系黄河水系支流。主要河流有昕水河、南川河、北川河、黑龙关河、中垛河、克城河、西后河、堡子河、有枣河等,年来水量9085万立方米,有泉水800余处,总流量500立方米/秒。

帝尧访贤,遇蒲伊子 以蒲易名,继先贤智 ——山西蒲县

蒲子文化宫

【经济概况】

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55684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8%。

2016年全年粮食总产量82506.7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9.96%,林木覆盖率达到5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