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临近区域爆发点

去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协同成果梳理和总结的一年。为此,从去年年底到当前,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果以及潜力的关注、研究可谓是层出不穷。显然,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我国北方城市抱团发展以求化学作用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为全国的大经济带建设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自此,在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京津冀正在“异军突起”,不但为京津冀三地的产业和资源均衡,以及商业与经济发展做出重要的支撑,同时也显著推动了三地民生发展,这不仅包括了北京因此而大力推进人居环境的提升,更包括因为北京产业和教育、医疗的疏解,而让更多的天津、河北地区的群众享受到了更高质量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京津冀不断加大合作力度,区域爆发点已悄然临近。


京津冀协同发展,临近区域爆发点


说到京津冀的协同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对接是近年来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成效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众所周知,北京优化了首都的功能定位,努力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和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努力奋进,近年来,通过疏控并举的方式,北京不断向周边地区疏解非首都功能,同时加强人口调控,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根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在“疏”方面,北京去年退出了三百九十九家一般制造业企业,同时对六十六个区域市场和物流中心进行了疏解提升,拆违腾退的土地面积达到了五千七百多公顷!而在“控”方面,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北京市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已经达到两万两千八百件!

而在人口调控方面我们看到,去年北京市的常住人口为两千一百五十三万六千人,相比上一年同期减少了六千人。尽管六千人在总的常住人口中,占比并不高,但是这代表了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北京的人口增长得到了有力的控制,不再像过去那样“毫无节制”地持续增长,反而有所下降。当然,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产业和区域市场的迁离,部分人口也向着周边地区进行了迁离。此外,去年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逐步实施,并且三十五个北京市级机关以及一百六十五个单位的行政办公区实现了平稳搬迁,与此同时,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包括交通项目、通信(5G)项目、水利项目等等。事实上,新年伊始,北京城市副中心就发布了一系列重大工程行动计划,仅仅是重大工程的数量就达到了一百九十七项!总投资额更是达到了五千两百二十五亿元!

那么,仅仅是加强疏解还不够,还必须有承接方,而且仅是有承接方还不够,还必须有足够的承接能力。事实上,去年,天津积极推进“1+16”承接平台的打造,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中,滨海和中关村科技园仅仅是新增的注册企业就超过了五百家,而京津合作示范区也完成了第一批十个地块的出让等。而河北的地理优势比较明显,再加上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和市场要素,因此在承接非首都功能过程中显得底气十足。据了解,去年,河北地区一共承接了来自北京和天津的九百六十多个功能和单位,而雄安新区作为主要的承接方,更是加强了产业集聚和协同布局,其中,雄安中关村科技产业基地迎来了包括碧水源在内的十二家中关村企业入驻。据了解,仅仅是去年一年,北京和天津的产业转移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就高达百分之十六!而河北地区作为主要的承接地,显然受益匪浅。

最后特别要提一下京津冀地区的民生协同,近年来,京津冀不断加强公共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不断释放民生红利。由于篇幅有限,只谈民生的两大重要关注点,医疗和教育。医疗协作方面,近年来北京持续加深与河北地区廊坊市和张家口等五个城市的医疗卫生合作,北京的十六家市属医院和河北地区的二十六家医院共同开展了三十一个合作项目。此外,多达三十六项临床检验结果,已经在京津冀三地的四百一十多家医疗机构实现了互认,此外二十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在三地的一百七十六家医疗机构都已经试行共享。这意味着京津冀三地的患者到异地去做医疗检查时,不再需要重复地拍片或者重新做临床检验,这既节约了很大的经济成本,同时也争取了治疗时间,诊疗效率更高。而在教育方面,北京甚至成立了职业教育专家顾问团,对河北地区的职教院进行指导,提升当地的办学水平。此外,北京还有三所职业培训机构与雄安新区的培训机构展开了“一对一”的合作帮扶。此外,北京还启动了援建雄安“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以及与廊坊市签署了《关于北三县地区教育发展合作协议》。当然,这还没有计算随着北京高校向周边地区迁离而带来的教育资源辐射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