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武士道精神不是我们想的那样!以讹传讹

抗日神剧,一直以来都是电视台的热播电视剧,喜欢看抗日神剧的朋友们在电视剧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以一当百,机关枪打不着,等等,但是多数的时候是日本士兵都背着一杆能换上刺刀的长枪,而且每当接近战争尾声的时候,日本士兵都会纷纷换上刺刀,以刀决胜负。

而且大家以讹传讹,说日本人上刺刀之后,出于武士道精神,就不会再使用子弹去打击敌人,事实真的如此吗?


日军武士道精神不是我们想的那样!以讹传讹

知道日军“刺刀突击”的,的确不少,但是真正了解的人却不多。而且关于日军这个刺刀的使用,也一直有一个误传,说什么日军士兵拼刺刀前,要把枪里的子弹卸下,而此举的缘由出就在这个枪上。当时日军使用的枪,子弹速度很快,伤害力强,近距离交战中,不容易控制,子弹又不长眼,容易走火误伤战友。所以还明文规定,士兵拼刺刀时,要卸掉枪里的子弹。大家说的有鼻子有眼,不过事实当真如此吗?

日军武士道精神不是我们想的那样!以讹传讹

辟谣就得拿出证据来,咋们先从这个枪说起,日军用来挂刺刀的是38式步枪,前期使用的30式和后面的99式步枪,无一不是“旋转后拉式枪机”设计。而这“旋转后拉式枪机”说白了就是,每打出一子弹后,要打第二枪就还需要旋转后拉一次才行,所以误伤走火的机会微乎其微。但是旁人看来,这样的动作就是卸子弹的动作,为此就流传这一说法!

日军武士道精神不是我们想的那样!以讹传讹

其次呢,兵器研究家发现,日军主要使用的步枪是38、30和99式,这三款步枪都有保险装置。而且士兵拼刺刀的时候,握住的都是枪托,手指不会放在扳机上。最后,战史研究者也有所发现,研究了日本陆军所有《步兵操典》,但是自明治建军到昭和投降,根本没有找到关于“卸子弹”的规定。不过1937版的《步兵操典草案》倒是有使枪处于“安全装置”的提法,但在1940年正式颁布的《步兵操典》中,就被删除了。

日军武士道精神不是我们想的那样!以讹传讹

所以,战史专家们对“拼刺刀前卸子弹”这个莫须有的说法的回应是:以讹传讹,你们看错了!专家的解释是这样的,日军步枪保险装置在枪机上,而开启保险装置的动作,晃眼一看就像在卸子弹,因此造成误读。所以在小说和影视作品里,被广为流传的说法,原来是咋们看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