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想不明白了,不妨運用一下逆向思維,結果不可思議


很多事情想不明白了,不妨運用一下逆向思維,結果不可思議

一個妻子想讓她丈夫早回家,於是規定:晚於11點回家就鎖門。第一週奏效,第二週丈夫又晚歸,妻子按制度把門鎖了,於是丈夫乾脆不回家了。妻子鬱悶,後經高人指點,修改規定:11點前不回家,我就開著門睡覺。丈夫大驚,從此準時回家。

日本是一個逆向思維盛行的國家,他們以前工廠效率低下,人都是圍著機器和零件轉,工人累得半死效率還不高。後來有人改善了工序,讓人不動零件動,這樣逐漸就發展出流水線的概念了,效率大大提高,運用逆向思維,什麼問題都能解決啊,他們的逆向思維值得我們學習。

二戰期間,美國空軍降落傘的合格率為99.9%,這就意味著從概率上來說,每一千個跳傘的士兵中會有一個因為降落傘不合格而喪命。軍方要求廠家必須讓合格率達到100%才行。廠家負責人說不可能除非出現奇蹟。軍方為此改變了檢查標準,每次交貨前從降落傘中隨機挑出幾個,讓廠家負責人親自跳傘檢測。從此,奇蹟出現了,降落傘的合格率達到了百分之百。

以下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例子,卻能發現逆向思維不可思議的強大的力量。

我們很熟悉的司馬光砸缸故事就是一個逆向思維案例。如果有人落水,常規的順向思維模式是救人離水,而司馬光面對緊急險情,運用了逆向思維,果斷用石頭把缸砸破,讓水離人,救了小夥伴性命。打破舊思維的桎梏,思路才會見光明。


很多事情想不明白了,不妨運用一下逆向思維,結果不可思議

同樣一件事情,用不同的思維來解決問題,就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一人在火車站附近手機被偷了,馬上請朋友給自己手機發了一條信息:“請你把我手機還我吧,我還在火車站,如果不還我將報警”。偷手機的收到後關機,當然手機也沒有還給那人。另一人在火車站附近手機被偷了,馬上請朋友給自己手機發了一條信息:“哥,火車快開了,我等不到你,先上車了!欠你的兩萬塊錢,我放在火車站寄存處A19號櫃子裡 ,密碼是2002”。半小時後,偷手機的在火車站寄存處A19號櫃子前被生擒。

一商人向甲借了2000元,且寫了借據。還錢期限快到的時候,甲突然發現借據丟了,這使他焦急萬分!他知道,丟失了借據,向他借錢的這個人是會賴賬的。於是甲向這個商人寫了封信:“你給我寫的借據讓我不小心丟失了,能否再給我重新寫個借據為盼,深表歉意。”。後來,這個商人從不承認向甲借了錢。另一商人向甲借了2000元,且寫了借據。還錢期限快到的時候,甲突然發現借據丟了,這使他焦急萬分!他知道,丟失了借據,向他借錢的這個人是會賴賬的。於是甲向這個商人寫了封信:“請把您向我借的3000元錢還給我。”信寄出以後,甲很快收到了回信,借錢的商人在信上寫道:“我向你借的是2000元錢,不是3000元,到時候就還你。”

看看,是不是很有趣,這些都是逆向思維的小例子。當你苦思冥想不得其所時,不妨把思維方向倒個個,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追求事物的第一性、追尋事物本質、從本質出發,這些思維都從屬於逆思維。

逆向思維與順向思維是內涵對立的兩種概念。比如“這山望著那山高”這句話。順向思維是貶義與貪心不足。逆向思維則是化貶為褒,將其用於對人類勇於向新的科學高峰攀登的讚頌,變反面為正面,變否定為肯定。用運動員一次次刷新紀錄等事例說明人一定要有“這山望著那山高”的進取精神。因此,這兩個概念代表了底層邏輯中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

而只有從順向思維向逆向思維轉型,才能擁有遠大前程。

受限多了,思維就打不開,失去想象力與創造力。逆向思維則不會受限於現有的經驗與資金資源條件,不會侷限於自己的方便和既得利益。


很多事情想不明白了,不妨運用一下逆向思維,結果不可思議

把事物反過來想,結果可能讓你大吃一驚

從做事的態度上看,逆向思維不是先想能不能做,按照自己的感覺與慾望來,而是做事要先想應不應該去做。如面臨責任、競爭、機會、危機,有條件的要做,沒有條件的創造條件也要去做。逆向思維代表著自信,不說不可能,要超越自我,超越眼前,看到未來無限的可能。

從做事的視角來看,逆向思維有著最大化的立意,頂層設計也是從屬於逆向思維。逆向思維的路徑是找到做事做人的正確的最高價值觀與最高成功法則,並以此為根據來推導出戰略戰術,從而作出選擇。把自己的錢看成天下的錢 ,把天下的錢看成自己的錢。有此心態 ,胸懷與視野便無比開闊 ,世界到處都是你的路。

從做事的方法來看,逆向思維採用目標倒推手段、手段再倒推下一層手段 ,層層倒推層層解決的方式,並放開想象與視野,窮盡假設,敢學敢想敢試,多學多想多試。採用這樣的思維方式,無論多高的目標,都有可能找到正確的方向與正確的方法,都有可能把天下假設屬於你的錢與資源,變成真正屬於你的錢你的資源。歷史上很多創新都是源自於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的力量無比巨大。

這也讓明道想起了電影《一九四二》中的一個片斷: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萬民眾外出逃荒,逃荒人流中有一位地主範殿元及其家人、長工。三個月後,逃荒到了潼關,車沒了,馬沒了,車上的家人也沒了。雖然一切都沒了,但影片後半部分,範殿元對還是他的長工說了下面的話:等到了陝西,立住了腳,那就好辦了,我知道,怎麼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不出十年,你大爺我還是東家。


很多事情想不明白了,不妨運用一下逆向思維,結果不可思議

類似的情形還出自可口可樂前董事長伍德魯夫的一句名言:“假如我的工廠被大火毀滅,假如遭遇到世界金融風暴,但只要有可口可樂的品牌,第二天我又將重新站起。”

這兩個例子都不是從常規的現成資源出發來想問題的,恰恰是放棄掉所有現成或固有的資源,而對事業、人生從頭設計的自信的逆向思維。

在這時,郭靖不由想起了在中國大家已經習慣了的“摸著石頭過河”。對於環境不熟悉、情況不瞭解的事情,只能以身試水、摸索著走一步看一步,等逐步摸清情況後再想辦法安全涉水,好像這樣做最穩妥。當然,事物發展的前期這樣做也未嘗不可。這就是“從前往後看”的正向思維。即根據自己現在有什麼資源,決定做多大的事情,手裡有多少資源,才敢做多大的事情。而且是走一步看一步,不斷摸索著進行改進與優化,就象是看書、看電影,是從前往後看,這種思維邏輯也確實造就了一大批機會型的成功企業。而更多的成功企業,則是“從後往前看”,即把目標設定清楚之後不斷問自己:什麼情況下能夠達到目標?如果想達到目標,就目前情況來看,缺什麼資源?資源在哪裡?如何去配置資源?所以這是一種“逆向思維”模式,以達到目標為關注點。

可以說,思維方式的不同導致了經營模式的不同、工作方法的不同。舉例來說,同樣是遇到困難和挑戰,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找一個理由和藉口去說服上司,告訴領導這個問題解決不了,沒有辦法,除非上司能給出好辦法。而受過專業訓練的經理人會反覆問自己:什麼情況下能?然後按照從後往前看的思維邏輯,給上司提供若干套方案供選擇。這樣一來經理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調動出來,而上司的工作變成了做選擇題,自然就簡單了很多,輕鬆了很多。所以成功的人,大都是腦子裡先想到要做一件什麼事情,目標定下了之後才開始考慮要怎樣籌措資源,這種思維是把目標和資源之間的邏輯關係給倒轉了過來,使得他們不會被一些看似無法逾越的門檻給限制住。因為有這種思維,所以沒有什麼攔得住他們做一件事:沒人可以請,沒錢可以借,不懂可以外包,限制可以規避,敵人可以和好,對手可以買通。總而言之一句話: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

逆向思維就是需要一種突破現狀、超越自己與對手的勇氣,這在商業領域體現得特別明顯。大凡國內外那些快速成長的企業,其成功奧妙各有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從領導到核心員工大多具有逆向思維習慣及相應的文化氛圍。還是蒙牛的事例:2001年蒙牛年銷售收入只有3億元。但是年底蒙牛創始人牛根生卻提出未來五年要達到年收入百億元的跨越式發展目標。當時很多人不相信蒙牛憑現有的條件可以做到。牛根生卻要求員工這樣逆思維:從目標出發,反向推演,步步鏈接;倒推資源配置,倒推時間分配,鏈接戰略戰術,鏈接方法手段等。在牛根生倡導的逆向思維引導下,地處偏僻的蒙牛團隊,突破各種思維遮蔽,經過五年奮鬥,超額完成了既定目標,從行業排名末尾躍升到行業前列。順向思維是擁有現成的資源,逆向思維是整合資源,牛根生就是一位具有逆向思維的老闆。

有時候,一些事情怎麼想都想不通,但是換種方式去思考往往就會豁然開朗,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逆向思維能讓人類全面思考問題,想明白很多事情,更能找到事情的根源和解決辦法。逆向思維作為一種方法論,具有明顯的工具意義,用好了可以打開一扇又一扇的新世界的大門。

商業中戰略的的開展,就是經常運用逆向思維,先確定目標,針對目標再展開資源配置及方法措施,就象蒙牛五年百億的例子。當然,逆向思維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靈丹妙藥,指望一個逆向思維包打天下更不現實。(本文為連載內容節選部分,見全書可持續關注)


很多事情想不明白了,不妨運用一下逆向思維,結果不可思議

《您好,樹精靈》第一部樹之智慧一書,講述的是從餐飲行業做為切入點,分析研究各行各業特點與本質,提出商業思維的最終解決之法——樹智慧邏輯思維法則,並對樹智慧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論述。可加關注持續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