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自律能力:每日问答,引导孩子自律,最便捷的工具

有的孩子习惯不好,半小时的作业要磨蹭两三个小时才能写完,做其它事情也是丢三落四、拖拖拉拉,这时很多家长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不知道珍惜时间,所以要教会孩子做好时间管理。于是绞尽脑汁,做了看似极其合理的完美计划,然而用不到三五天,计划就被打乱,半途而废了。这不是因为你的计划能力不够好,也不是孩子太差,而是几乎百分之百的计划都是这样的结局。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每日问答,引导孩子自律,最便捷的工具

问题不是出在时间管理能力上,至少这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孩子平时磨蹭两三个小时写完作业,那就不会因为你把时间计划定成半个小时,就能让他以后在半个小时内完成了。

投入度才是最主要的因素。

我们都知道,孩子对玩游戏这件事,投入度是相当高的。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游戏没有提供任何对现实生活有价值的东西,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觉得游戏好玩?

因为游戏提供了即时反馈。玩家可以随时知道自己的总体状况,生命值、体力值、装备;玩家的每一步操作都能得到及时的响应,策略对不对、伤害多少、离打掉某个敌人的目标还差多少…

那些能够在很多方面表现得很自律的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已经有意或无意地应用着一套能够提供即时反馈的自我评价系统。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每日问答,引导孩子自律,最便捷的工具

在学习和生活上,给孩子提供即时反馈,能够激发和引导孩子持续努力。

“每日问答”就是简单易行的即时反馈方法。

这种方法的核心理念是“成功孕育成功”。通过聚焦努力过程而非结果,维持适当的张力,既不懈怠,也不备受打击而退缩,始终处在“学习区”内,快速成长。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每日问答,引导孩子自律,最便捷的工具

强化承诺

每日问答是一种“承诺机制“。通过公开做某些事的意图,在让自己失望或者当中丢脸的风险下,它会迫使我们做这些事。

定闹钟是一种承诺机制,它迫使我们按时起床;为了避免晚上吃零食,提前刷牙也是一种承诺机制,由于不想在睡前再刷一次牙,就会放弃零食;同样,和孩子约定按时完成某项任务,有奖励和惩罚机制,会刺激孩子必须成功。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每日问答,引导孩子自律,最便捷的工具

承诺机制的效果引人而异,而且同一个人对不同的承诺的遵守程度也有不同。

每日问答,能是孩子学会思考并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在生活中做出哪些改变。把目标逐一写下来,意味着正视自己的缺点,或者考虑改变,抑或是承诺要变得更好。

在需要的时候诱发动机

每个人都受两种动机的驱动。即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为了某些外部回报去做某些事,比如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或者避免受到惩罚。孩子经受着各种外在动机的狂轰滥炸:小红花、奖励积分、奖状、玩具、美食…所有这些奖赏都在刺激孩子努力完成任务、好好表现。当实现这些目标时,外在动机则可能会出现动摇。

内在动机就是我们想要做某些事,因此我们享受它。比如,坚持跑步的人们,更多的是体验到了锻炼身体的快乐;孩子喜欢拼图、组装玩具、看动画片、玩游戏,喜欢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快乐、投入、好奇是内在动机的最明显特征。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每日问答,引导孩子自律,最便捷的工具

每日问答让孩子聚焦于需要帮助的方面,而不是已经做得好的方面

每个人都有一些自然养成的好习惯,不需要任何外界强化就可以把它们做好。比如孩子足球踢得好,或者喜爱通过APP做英语配音。这些活动不需要监督在这方面变得更好的动机,所以就没有必要列入每日问答。孩子喜欢这些事,不需要督促也能够一直做下去。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每日问答,引导孩子自律,最便捷的工具

当然,孩子在很多方面的动机并没有达到最优,不论是内在动机还是外在动机。每日问答能够让孩子面对这些不完美,承认他们,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只有做好了这些事,才有机会变得更好。

凸显自律与自控的区别

改变行为习惯需要自律和自控。我们很容易把这两者混为一谈,但它们之间是有微妙差异的。自律是指实现理想的行为,包含主动地改变、建立更好的习惯;自控是指避免不理性的行为,维持已有的好习惯。

孩子每次出去玩都能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坚持自己思考完成有难度的作业而不是去网上搜答案,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懂得关照别人的情绪,这些表现出来的都是自律,是坚持重复积极的行为。当孩子拒绝自己最喜欢的事物,或者第一反应的冲动,不论是抑制取笑他人的冲动还是注意餐桌上的礼仪,表现出来的都是自控。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每日问答,引导孩子自律,最便捷的工具

大多数人擅长两者中的一个。有的孩子擅长重复积极行为,但不那么擅长避免消极行为,有的孩子则恰恰相反,更倾向于遵守规则。

做每日问答的时候,孩子的不同努力程度,揭示了对自律或自控的偏好。对于“我是否尽最大努力限制自己玩游戏了?”和“我是否尽最大努力抵制游戏了?”孩子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前者叫做自律,后者叫做自控。根据孩子的个人特点,做这样细微的调整会带来很大改变。

把目标提炼为方便管理的数据

每日问答比其它任何事物都更能压制行为习惯改变的劲敌:急躁。不论目标是每晚按时睡觉,帮助做家务,回到家及时写作业,还是坚持每天背诵一段短文,我们都想说了之后孩子就能做到,立竿见影,而不是很久以后才能看到效果。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每日问答,引导孩子自律,最便捷的工具

今天付出的努力,将来不知道哪天才能得到收获,这其中的间隔让孩子丧失了改变的激情,让我们快速失去耐心。我们追求即时的满足,反感要持久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

每日问答迫使我们一起每天检查在某些方面的努力。这样,它们把我们的目标提炼成了方便管理的每日数据。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每日问答,引导孩子自律,最便捷的工具

通过聚焦于努力,每日问答把我们从对结果的痴迷中解放出来。因为不需要每天衡量结果,我们就得以享受改变的过程,和孩子一起充分体验自己造就改变的角色。我们不再因为看得见的进展姗姗来迟而沮丧,因为我们在关注另一个方面。每日问答提醒我们:

  • 改变不会一蹴而就
  • 成功是日复一日坚持努力的最终成果
  • 只要努力了,我们就会变得更好

承诺、动机、自律、自控、耐心,在我们努力改变行为习惯时,他们都是每日问答带来的好帮手。我们要做好教练这个角色,帮助孩子学会利用这些帮手,学会自律,帮助自己变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