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小摊,到250家门店,网红汉堡店成功的秘密值得创业者学习


提起汉堡界的网红,Shake Shack 当之无愧。

网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纽约有三宝,自由女神,帝国大厦和Shake Shack 汉堡。

从一个小摊,到250家门店,网红汉堡店成功的秘密值得创业者学习

ShakeShack被《New York》评为纽约最好吃的汉堡,连奥巴马都是它的粉丝。

不管开在哪里,Shake Shack门口都必然大排长龙。

每到一个城市开店,当地粉丝就开始群情激昂翘首以待。

2001年,Shake Shack还只是麦迪逊公园的一个卖热狗的小推车。

2004年 Shake Shack 开出首家门店,2015年就在纽交所上市。

一家由公园热狗车演变而成的汉堡店,如何在短短十几年间成为遍布十几个国家,超过250家店面的国际连锁品牌?

成功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最关键的有两点。

ShakeShack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之一便是其菜单和食物的一致性。

这种一致性靠的是统一的标准及背后的管理培训和供应链系统。

从一个小摊,到250家门店,网红汉堡店成功的秘密值得创业者学习

ShakeShack有着一支非常庞大的培训团队和供应链团队。

每个店面都会接受统一的培训,并从供应链系统中得到各种基本食材的供应。

ShakeShack 会在全球范围内精选合作伙伴,精心挑选各种食材。

比如完全不起眼的酱汁,Shake Shack 都要求的是店内自制。

从一个小摊,到250家门店,网红汉堡店成功的秘密值得创业者学习

牛肉方面他们不止关注口感,还要去合作的澳洲农场,看他们的牛是不是受到良好的对待,员工是不是友好。

靠总部在培训和供应链上的赋能,每个新开店面都会得到有效的培训,知道从哪订购各种基本食材。

很多餐饮公司规模小的时候特别成功,可一旦门店变多,经营管理和供应链等各方面就会出现问题。

ShakeShack 靠着培训和供应链,打破了小公司在飞速成长中遇到的瓶颈。

ShakeShack获得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它知道如何迎合当地人的需求。

ShakeShack的烹饪总监马克·罗萨迪经常在全球旅行,为打造新的菜品进行调研。

从一个小摊,到250家门店,网红汉堡店成功的秘密值得创业者学习

当Shake Shack准备进入新市场时,罗萨迪会首先体验一下当地的各种美食爱好者常去的餐厅。

从街头小吃到高档餐饮,以及两者之间的美食,例如小烘培店,包括夫妻店在内的经典老店,都是罗萨迪考察体验的对象。

每到一个城市,Shake Shack都会这么做,了解年轻人都喜欢吃什么,以便在当地市场为ShakeShack的菜单创新寻找灵感。

从而让Shake Shack更好地融入新城市及当地的美食文化。

为反映每个城市当地的美食文化,Shake Shack还会与当地知名大厨和餐馆合作开发汉堡和奶昔。

比如Shake Shack 2017年把门店开到香港后,就找到香港“大班楼”老板叶一南合作。

从一个小摊,到250家门店,网红汉堡店成功的秘密值得创业者学习

“大班楼”是中餐馆的翘楚,2019年“世界最佳50餐馆”(World's50 Best Restaurant Awards)名单中,香港大班楼是唯一入榜的中餐馆,排名第41。

蔡澜说,香港的中餐,佼佼者不少,但说得上能给我惊喜的,就只有大班楼了。

罗萨迪联系到叶一南,商讨合作定制Shake Shack汉堡。

叶一南最开始不太感兴趣,但罗萨迪在交流中发现叶一南的朋友,日本餐厅Den的大厨Zaiyu曾经和ShakeShack合作开发过一款汉堡。

最终双方达成合作,推出了一款味道鲜美的限量版Shack汉堡。

其中添加了四川辣椒、豆豉酱以及烤牛舌薄片,再放入中国五香粉小火熬制。

ShakeShack一直在与各地的知名大厨合作。

每次合作,Shake Shack都会给予这些大厨充分的自主权。

ShakeShack只提供一个大致方向,没有条条框框,由大厨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所以Shake Shack 在各地都有当地特色的美食。

比如在马尼拉,你可以品尝到当地独有的柑橘柠檬酸橙汽水;

在新加坡,椰子香兰叶饮料备受当地时髦人士追捧。

还有一些表现好的合作菜品,会进入美国市场。

起源于日本的黑芝麻奶昔在纽约很受欢迎,每天的销售量达到700多套。

ShakeShack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值得学习的就是培训和供应链的标准化,以及和当地名厨合作的本土个性化。

标准化决定了Shake Shack食品的质量,而个性化赋予Shake Shack受当地人欢迎的特色。

很多人觉得标准化和个性化是矛盾的,但高手能找到一个平衡,将二者巧妙地合二为一。

对希望快速扩张的餐饮创业者来说,Shake Shack这两招值得学习和借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