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小攤,到250家門店,網紅漢堡店成功的祕密值得創業者學習


提起漢堡界的網紅,Shake Shack 當之無愧。

網上流傳著這樣的說法:紐約有三寶,自由女神,帝國大廈和Shake Shack 漢堡。

從一個小攤,到250家門店,網紅漢堡店成功的秘密值得創業者學習

ShakeShack被《New York》評為紐約最好吃的漢堡,連奧巴馬都是它的粉絲。

不管開在哪裡,Shake Shack門口都必然大排長龍。

每到一個城市開店,當地粉絲就開始群情激昂翹首以待。

2001年,Shake Shack還只是麥迪遜公園的一個賣熱狗的小推車。

2004年 Shake Shack 開出首家門店,2015年就在紐交所上市。

一家由公園熱狗車演變而成的漢堡店,如何在短短十幾年間成為遍佈十幾個國家,超過250家店面的國際連鎖品牌?

成功的原因很多,但我認為最關鍵的有兩點。

ShakeShack獲得巨大成功的關鍵之一便是其菜單和食物的一致性。

這種一致性靠的是統一的標準及背後的管理培訓和供應鏈系統。

從一個小攤,到250家門店,網紅漢堡店成功的秘密值得創業者學習

ShakeShack有著一支非常龐大的培訓團隊和供應鏈團隊。

每個店面都會接受統一的培訓,並從供應鏈系統中得到各種基本食材的供應。

ShakeShack 會在全球範圍內精選合作伙伴,精心挑選各種食材。

比如完全不起眼的醬汁,Shake Shack 都要求的是店內自制。

從一個小攤,到250家門店,網紅漢堡店成功的秘密值得創業者學習

牛肉方面他們不止關注口感,還要去合作的澳洲農場,看他們的牛是不是受到良好的對待,員工是不是友好。

靠總部在培訓和供應鏈上的賦能,每個新開店面都會得到有效的培訓,知道從哪訂購各種基本食材。

很多餐飲公司規模小的時候特別成功,可一旦門店變多,經營管理和供應鏈等各方面就會出現問題。

ShakeShack 靠著培訓和供應鏈,打破了小公司在飛速成長中遇到的瓶頸。

ShakeShack獲得成功的另一個關鍵是,它知道如何迎合當地人的需求。

ShakeShack的烹飪總監馬克·羅薩迪經常在全球旅行,為打造新的菜品進行調研。

從一個小攤,到250家門店,網紅漢堡店成功的秘密值得創業者學習

當Shake Shack準備進入新市場時,羅薩迪會首先體驗一下當地的各種美食愛好者常去的餐廳。

從街頭小吃到高檔餐飲,以及兩者之間的美食,例如小烘培店,包括夫妻店在內的經典老店,都是羅薩迪考察體驗的對象。

每到一個城市,Shake Shack都會這麼做,瞭解年輕人都喜歡吃什麼,以便在當地市場為ShakeShack的菜單創新尋找靈感。

從而讓Shake Shack更好地融入新城市及當地的美食文化。

為反映每個城市當地的美食文化,Shake Shack還會與當地知名大廚和餐館合作開發漢堡和奶昔。

比如Shake Shack 2017年把門店開到香港後,就找到香港“大班樓”老闆葉一南合作。

從一個小攤,到250家門店,網紅漢堡店成功的秘密值得創業者學習

“大班樓”是中餐館的翹楚,2019年“世界最佳50餐館”(World's50 Best Restaurant Awards)名單中,香港大班樓是唯一入榜的中餐館,排名第41。

蔡瀾說,香港的中餐,佼佼者不少,但說得上能給我驚喜的,就只有大班樓了。

羅薩迪聯繫到葉一南,商討合作定製Shake Shack漢堡。

葉一南最開始不太感興趣,但羅薩迪在交流中發現葉一南的朋友,日本餐廳Den的大廚Zaiyu曾經和ShakeShack合作開發過一款漢堡。

最終雙方達成合作,推出了一款味道鮮美的限量版Shack漢堡。

其中添加了四川辣椒、豆豉醬以及烤牛舌薄片,再放入中國五香粉小火熬製。

ShakeShack一直在與各地的知名大廚合作。

每次合作,Shake Shack都會給予這些大廚充分的自主權。

ShakeShack只提供一個大致方向,沒有條條框框,由大廚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所以Shake Shack 在各地都有當地特色的美食。

比如在馬尼拉,你可以品嚐到當地獨有的柑橘檸檬酸橙汽水;

在新加坡,椰子香蘭葉飲料備受當地時髦人士追捧。

還有一些表現好的合作菜品,會進入美國市場。

起源於日本的黑芝麻奶昔在紐約很受歡迎,每天的銷售量達到700多套。

ShakeShack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值得學習的就是培訓和供應鏈的標準化,以及和當地名廚合作的本土個性化。

標準化決定了Shake Shack食品的質量,而個性化賦予Shake Shack受當地人歡迎的特色。

很多人覺得標準化和個性化是矛盾的,但高手能找到一個平衡,將二者巧妙地合二為一。

對希望快速擴張的餐飲創業者來說,Shake Shack這兩招值得學習和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