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喝的酒度数到底有多高,为何拿坛子干都不会醉?


古代人们都喝什么酒呢?为什么感觉他们喝酒向喝水一样,比如《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在比武时,拿碗干举坛喝都没醉是古时人的酒量大吗?

古人喝的酒度数到底有多高,为何拿坛子干都不会醉?


其实,要是把古代人挪到现在,灌他两杯高浓度白酒,领他去KTV,他也得倒地。

那时人们主要喝的是米酒和黄酒,二者的工艺差不多,只不过米酒用大米、黍米、粟米等谷物为主要原料做的,而黄酒的原料不止于这些,还包括其他的。

另一方面,米酒是新酒,也就是刚酿造出来的,而黄酒是陈酒,米酒在保存一段时间后就变成了黄酒。

整体来说,黄酒可能包括了米酒,度数也比米酒高一点。


古人喝的酒度数到底有多高,为何拿坛子干都不会醉?


不管黄酒还是米酒,都是谷物发酵后制作而成的过程简单,通常是米饭蒸熟后,晾凉,然后拌上酒曲,进行发酵,发酵之后再用筛子把酒糟过滤掉,剩下的酒放到坛子里面封存,到一定时候就能拿出来喝了。

这种酒老百姓都会酿,当然技术没法跟现代相比,有时候酒里面还有一些米渣,酒也不完全是透明的,有些浑浊,因此,也有人称为“浊酒”。

因为酿造技术低,很多酒的度数并不高,大多堵在十度以下,最高不会超过十五度,技术再差点的可能只有三五度。

三五度的酒跟水已经没啥区别了,这样喝酒自然是千杯不醉了。


古人喝的酒度数到底有多高,为何拿坛子干都不会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