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知识:浅谈练琴─「练」的形与意


音乐知识:浅谈练琴─「练」的形与意


「练」是一门艺术,也是音乐之路必定经历、修行的,但究竟什么是「练」呢?

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练」这个字蕴藏苦涩味蕾,「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不禁一翻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等词句,总让我们把「练」和「苦」当成一比一的等比存在。但在讲求效率、科学的现代,练习已经不完全是推石磨般重复的动作而已,而是更着重于思考、摄取、辅助、心理,这也是我们在练琴时必须提醒自己的。简单来说,让练琴成为生活的一部份,而不是生活为练琴的一部份,这是格外重要的,也是在与一些演奏家对谈后他们所强调的,因为生命绝不局限在四面墙里发展,而是广泛在生活中发挥。

「小孩屁股有三把火,永远坐不住。」其实,这三把火是源自孩子─生命力、好奇心、热情,我们应该要鼓励他们燃烧并学会〝控制〞火侯,炖出生命最谈美的精华,而不是熄灭自己,这是不一样的。「哇!这个孩子都可以静下来主动练琴耶!」很多时候,许多家长们会这样赞叹,但在我看来,他是在他的世界里跃动,并且满溢创造及自由。这才是「练」的真谛,也是我们在瓶颈中必须忆起的〝小时候〞,因为随着年纪增长,我们对于学习、探索反而容易觉得理所当然,逐渐在「练」时少了孩子毫无保留的热情,成为一架磨尽的石磨,嘎嘎磨着生活。反而,有时候我们还得向孩子学习获得的期待与热情,虽然我们都从那里开始,但久了我们偶尔还是会迷失。

「练」的形与意,向来就不是听到、读到、看到的,而是必须经由自我感受,刻出自己的深度,淬炼出自己独有的生命痕迹。重点不再于〝静〞、〝外在〞,而是在于〝心〞、〝念〞,这才是「练」的重点,否则就只是囚禁与自由的外在差别,如此而已。

「练」如「恋」,都是容易令人痴迷却需要专注的冲动啊!


音乐知识:浅谈练琴─「练」的形与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