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棒棒”?不,“棒棒”依旧存在

在重庆,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爬坡上坎,肩上挑着一米多长的竹棒,棒子上系着各种颜色的尼龙绳,他们被形象的称作“棒棒”。

最后的“棒棒”?不,“棒棒”依旧存在

他们来自于农村,沿街揽活是重庆街头的临时搬运工,是重庆的一种独特文化符号。但最近曾见到到这样一句话,“最后的棒棒”。是重庆“棒棒”这一种职业要消失了吗?还是曾经的棒棒变老了不再从事“棒棒”这一种职业?还是重庆已经没有了棒棒发展的土壤?但当我仔细的去观察,重庆“棒棒”从未消亡,他们依旧很繁盛,只是他们影藏在了暗处。

我想,之所以会出现有人,甚至说很多的人都在说棒棒消失了,是因为“棒棒”的那根棒棒真的很少出现在街头了,因为很少有人看见所以会有人说“棒棒”消失了。其实,从未消失,只是他们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了。

最后的“棒棒”?不,“棒棒”依旧存在

“棒棒”是重庆城镇化的一个缩影,无数的农村人从村里走出,因为没有技能,只能在街头寻找机会,拿着的一根棒棒就是他们的象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的在街头寻找着工作机会的“棒棒”变少,可他们并不是不存在了。

他们存在于菜市场。深夜时一车车的货物从远处拉来,为了更加快速的工作那一个又一个男人咬着牙用着自己的力气用着棒棒将一大捆一大捆的蔬菜担下,为了第二天人们能尽早的吃上新鲜的蔬菜,也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奋斗。

他们存在于建筑工地之中。当一栋高楼建成之后,因为会有大量的房屋需要装修。那些不用的建筑废料被他们用“棒棒”担着收集起来,什么地方需要建筑装修材料,也是他们用着小推车推,用肩背背,用着棒棒担,一点一点的运到工地之上。

他们存在于批发市场。深夜大量的材料卸载,一个店铺一个店铺的为店铺卸货,他们或是肩背或是两人抬进行着棒棒的工作。

其实,棒棒一种都还在,在凌晨工作着,当白天大多数的的人在工作时,他们在休息,当大多数人休息时他们确实在工作,他们完美的避开了能被大多数人看见的时间,所以他们的身影便少了许多。

最后的“棒棒”?不,“棒棒”依旧存在

其实棒棒还在,他们有的只是称呼不同了。《山城棒棒军》曾完美的表现出了重庆棒棒的工作,不管是在街头帮人拉货,还是在工地工作,还是帮人家里疏通下水管道,或者是给人店铺打扫垃圾。或者是很远的地方帮人送点东西。

棒棒不是消失了,只是他们的工作职位被规范化了。分配一批人去专门的扫地(清洁工),分配一些人专门的去送东西(外卖小哥,快递员),他们只是称呼变了罢了。

“棒棒”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曾在社会中用着自己的体力进行着社会中繁杂的事务,曾经的他们带着标准的一根棒棒被人称为“棒棒”,可当他们的棒棒不存在时,他们曾经为之付出的社会职能依旧存在,依旧有人在做。

“棒棒”依旧是棒棒,可棒棒却不再是“棒棒”。


北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