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做績效沒有數據都是在“瞎搞”!老闆:我憑感覺打分扣錢

關注【本頭條號】更多關於企業管理、員工激勵、薪酬制度、績效激勵等內容免費與你分享!私信

“資料”送您關於員工管理、績效薪酬的乾貨視頻。

精彩回顧:

數據無審核,分數憑感覺

數據的重要性,想必很多老闆都是瞭然於胸的,數據對於績效管理,尤其是績效考核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數據是績效考核唯一的參照物,是考核的基礎和依據。如果說績效管理是人的身體,數據就是構成人身體的全身細胞。


企業做績效沒有數據都是在“瞎搞”!老闆:我憑感覺打分扣錢


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現在都開始建立自己的數據庫。通常是部門會將歷年的考核結果和評分收集起來,分類歸檔,作為以後績效管理的參照物。同時,還要注意從財務等部門收集企業在各階段的業績數據,包括利潤、成本、收入、損耗等,豐富數據庫。

但是僅僅重視數據的收集顯然是不夠的。在做數據的管理時,最重要的是要保證數據來源的可靠性、真實性和時效性,只有真實準確的數據,才能最為客觀地反映實際情況,企業才能針對這些數據反映的問題加以調整和改進,績效管理才有意義。

在這種時候,數據的審核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案例:某漂染廠的考核標準

某漂染廠考核後,將獎金數額和優秀的被考核對象提報給上級,上級領導都不認識被考核者,最後發獎金時,就決定減少獎金數目。發到被考核者的工資單中,被考核者發現績效工資少了,那些原本很優秀的員工積極性受到了打擊,下次考核就不努力了

,而上級還不知道自己犯的錯誤。在另外一次評先進名單的時候,下級提報名單上來後,上級不認識誰是誰,就直接刪除那些名單上原有的人員,選出一些自己認識的員工。搞到後來,下級管理者乾脆就不上報審批哪些人了,最後下面輪流評先進,每個人輪流當先進。


企業做績效沒有數據都是在“瞎搞”!老闆:我憑感覺打分扣錢


很多時候考核後,老闆抽查各部門、各崗位的實際得分與績效獎金,都會感覺數據不真實—感覺員工工資是增加了,可總體效率還是沒有提升。部門負責人則說,數據真實、制度完善、目標清晰,數據都是有跡可循的。可老闆偏偏又查不出問題(因為他不專業),最後老闆強調分數太高,要降低人力成本,要求將每人的平均分數再降10分左右。結果,負責人就和各部門做思想工作,說老闆不批工資單,讓各部門負責人重新評定考核分,於是各部門又重新開始評分,總之想盡辦法把每個人的分數重新評定後,整體小調10分左右,最後老闆簽發工資單。

為什麼老闆要求將每人平均分再降10分?後來我們經過深入瞭解,發現這位老闆是這樣計算的,他從財務部看了整體銷售額,整體的銷售額和上個月度差不多,但是整體的績效工資上漲了,所以他認為只有每個人的平均分下降10分左右,才與上個月發放的工資差不多。

我們也看到另外一個現象。有一家鞋企,員工考核分數都不高,所以員工月度工資比以前都有些降低,職業經理人就和老闆商量:“這個月大家的分數都低,是不是考核標準定得太嚴格?若按照這樣發工資下去,估計會有很多人會離職,這對企業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老闆一聽,有道理,於是老闆問職業經理人該怎麼辦?經理人提議,重新計算一下分值,把標準降低一點,這樣每個人的工資就可以和上個月差不多,於是考核就這樣變動起來。


企業做績效沒有數據都是在“瞎搞”!老闆:我憑感覺打分扣錢


分數高時,往下調低一點;分數低時,把標準降低一點點,員工所得分數就高了,工資就平衡了。這類企業目前還很多,他們在玩“平衡遊戲"。

通過上述案例,我們看到了推行績效的隨意性。很多人可能會說怎麼還會有這樣的企業存在呢?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類似這樣的企業還不少,他們對數據的審核缺乏嚴謹性,老闆關注的是每個月月底要拿出多少,而不是去分析原因在哪裡。最終,大家對考核也就適應了,認為考核不考核都一個樣,於是便不給予重視了。

這是做形式給自己看還是給別人看呢?

訂閱熊老師專欄免費加入老師付費圈子,學習更多私家乾貨!



私信小編“資料”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