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不低,為什麼卻輸在了高考填報志願上

高考志願填報與研究生考試和公務員等其他社會化考試存在明顯的區別,大多數省份實行平行志願,遵循分數優先,遵從志願,一次投檔,不再補檔的原則,其實高考志願填報就是要把你的網上檔案投放到你填報的大學的過程。

一 什麼是平行志願

平行志願有幾個特點:1.每一批次院校錄取時,高考分數高的優先於高考分數低的考生投檔。也就是說,高考成績出來後會有一個省排名,由於各個高校在某個省份的招生計劃是一定的,高考分數高,即省排名靠前的優先投檔,按照最優原則,這些學生一般都會選擇較好的學校,繼而一個接一個按照省排名投檔,就會形成高分上好學校,低分上相對較好的學校的結果。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省排名的重要性,在下面的志願填報方法介紹中小編會詳細介紹。特點2.考生的平行院校志願是有先後順序的。即比如說第一批次志願從上到下可以填報5個志願學校,計算機投檔時會按照這個順序進行投檔,這也就造成了我們平時所說的第一個志願學校衝一衝,第二個志願學校穩一穩,最後一個保底。特點3.多次模擬,一次投檔,不補充投檔,這樣造成的普遍的結果就是要選擇同意調劑,以免發生退檔的情況。

成績不低,為什麼卻輸在了高考填報志願上

二 平行志願規則舉例

各省按照理科和文科兩個分類對考生進行排名,計算機按照名詞順序進行投檔。比如說某理科考生A省排名500,投檔時系統首先看他的第一志願高校,假如是浙江大學,而如果今年浙江大學計劃在本省招100人,那麼如果省排名在考生A前面的499名考生沒有超過105(為什麼是105人而不是100人呢?因為檔案投放比例一般為1:1.05,也就是說招100人可能有105人的檔案被投放到該學校。這種情況下一般也不用擔心被退檔,一般只要你的檔案被投放到該學校,只要你同意調劑,就能上這所學校的。)人的檔案被投放到浙江大學的話,那麼這個人的檔案就會被投到浙江大學。而如果有105的人的檔案被投放到浙江大學,那麼系統就會按照順序查看你的第二志願院校,如果你的第二志願院校有名額,檔案就會被投放到該學校。

成績不低,為什麼卻輸在了高考填報志願上

三 院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

筆者曾經做過一個課題實驗,調查了本學校數百名學生,詢問他們認為報考志願時優先考慮院校還是專業,發現結果差異並不明顯,各自所佔比例大體相當。

一方面,分數高於一本線50分以上,建議以專業為先,因為一般排名較高的高校,都有其優勢學科,這類學科的專業知名度在行業內都是有口皆碑的,就業時這些知名專業的薪資也是相當高的,而且具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比如說考生A和考生B高考分數較低,考生A選擇了一所專業較強但院校不強的高校,考生B選擇了一所較強高強的冷門專業,數年後考生A的薪資和發展成就一般會高於考生B。因為分數達到一定高度後,院校的差別並不是特別大。

另一方面,分數在一本線左右的,建議以院校為優先考慮對象,原因很簡單,名校的平臺資源是那些排名較低的學校無可比擬的,而只要你進入了這所學校,學校內的所有資源對所有學生幾乎都是平等的。舉個簡單的例子,知名大企業可能會去某些排名較高的院校招聘而不會去那些排名較低的院校開招聘會,而只要這所企業去你們學校招聘,各專業薪資差別一定有,但不會特別大,這樣如果你選了一個冷門專業,你的薪資也會隨著這所學校或其他優勢專業而水漲船高。

最後,對於分數在二本線附近的學生,我想說的是,選擇有時比努力更重要。舉個例子,前幾年普通院校的出來的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他們的薪資是高於某些知名高校的冷門專業的。

成績不低,為什麼卻輸在了高考填報志願上

四 填報志願方法

個人認為是投檔線+省排名+計劃錄取人數+或-誤差=報考院校。因為每年是考試難度是有變化的,分數也有差別,所以這時候投檔線只能作為一個基礎的參考,最重要的還是省排名,因為平行支援下是按照省排名進行投檔的,分數會變,但只要你省排名高就會被優先投檔,就會被知名高校錄取。這時候就應該在參考歷年省排名和計劃錄取的人數上大體換算出今年某個意向院校的投檔線和省排名,也可以反向換算。。這種情況下第一或前兩個志願填報可以衝一下,但不是瞎衝,一般可以考慮比某個院校的以前年度的投檔線高十分或二十分左右。第二個或第三個志願就要求穩,可以根據上述方法在區間內選擇一個合適的院校,最後一個志願就要保底,避免滑檔,使高分上了一個比較差的學校。

最後,筆者靜心蒐集了某些省份以前年度的投檔線和省排名數據,拒此可以得知與今年相比,以前年度與你排名相似的考生報了什麼學校,從而科學的進行高考志願填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