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中,朱棣为何要夺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前段时间,一部《大明风华》登上了荧幕,影视剧从靖难之役的结尾开始,描绘了朱棣称帝后几代人的历程,在影视剧的开端,可能很多人对于靖难之役并不是那么的熟悉,那么接下来,就来跟大家聊一聊这个历时三年的战争。

“靖难之役”中,朱棣为何要夺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首先,靖难之役的背景

既然是要说背景,那么就要从朱元璋说起了,可以说由明初的分封开始说。在明朝初建的时候,虽然是已经做到了驱除鞑虏,但是元朝在塞外的势力依然强盛,而为了巩固势力,使得边境安定,那么就必须在边境要塞驻兵,而且还得是重兵防守,而这样的情况下,派谁驻守成了一个问题。

“靖难之役”中,朱棣为何要夺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而在人员的选择上,一方面可以选择开国时的将领,一方面则是由朱元璋的儿子们去驻守,也正是在这样的选择下,朱元璋选择了分封诸子,因为相比较而言,封王造反要比大将造反要划算,人都有私心,这就是朱元璋的私心。封王造反最起码还能给朱家留后,大将造反朱家留就极有可能被屠灭,这些都是历史教训。

“靖难之役”中,朱棣为何要夺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其次,太子早亡,太孙少年登基

朱元璋在位时,太子朱标早亡,使得储君的位置空出,这样一来各皇子自然是有想法的,虽然之后册立太孙,但毕竟太孙年少,并不足以彻底压下诸王的觊觎之心。后朱允炆21岁时登基称帝,作为少年天子,在明朝诸王林立的情况下,也是感受到了压力的,而他做出的决定则是削藩,但朱允炆削藩太过急切,登基一个月就马上开始了,并且手段过于强硬,致使诸王人人自危。

“靖难之役”中,朱棣为何要夺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其三、朱棣对皇位的觊觎

可以说朱标过早离世,诸王对于皇位都是有着觊觎之心的,而二哥朱樉,三哥朱棡也先后去世,在朱元璋的儿子中属朱棣最大按照传统朱元璋应该传位于朱棣,正是这样的情况下,相对于其他诸王,朱棣对于皇位的觊觎之心是最强的,但是朱元璋似乎给他开了个玩笑,直接册立了太孙,并且还留下了《皇明祖训》,其中有一条“皇帝先召唤藩王,藩王才能起兵,且成功铲除奸臣后要五日之内离京。”所以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口号起兵只不过是朱棣夺取皇位的借口。

“靖难之役”中,朱棣为何要夺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其四、朱允炆的妇人之仁

作为帝王,面对政治上的对手,可以说向来都是心狠手辣的,但是朱允炆在对付诸王时,却并不是这样,可能也是儒家思想太过于根深蒂固的原因,当朱棣入京时,登陛不拜,朱允炆不愿将其诛杀,而在之后的靖难之役时,更是对前去平叛的耿炳文下令,不要伤了他叔叔,这就让平叛将领缩手缩脚了,不仅是这样,在耿炳文战事稍失利,又匆匆临阵换帅,换上纸上谈兵李景隆,结果是一错再错。

“靖难之役”中,朱棣为何要夺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最后、朱棣没有打下天下,他只是打下了南京

靖难之役是一场非常奇葩的战役,因为朱棣大军压根就没有扫荡天下,他也没有扫荡天下的能力。那么他是如何夺取天下的呢?他只是带兵南下绕过了山东直奔江苏而来,从而打下了南京城。这么一条笔直的路线,期间压根就没有占领全国各地其他的地盘。其他地区还是该吃吃该喝喝,这对叔侄之间的战争,对他们来说那就是神仙打架,跟他们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靖难之役”中,朱棣为何要夺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事后朱棣夺取了南京城,朱允炆引火自焚后,朱棣在南京称帝。全国其他各地的官员,也就顺道参拜朱棣了。在他们心里朱棣和朱允炆没什么差别,那都是朱元璋的子孙,谁来做皇帝不是做呢?从建文元年到建元三年,“靖难之役”历时三年,以燕王朱棣的取胜而告终,而惠帝在朱棣攻陷京师后也不知所踪,就在1402年,朱棣在群臣的拥戴下在京师南京称帝,即明成祖,改年号为永乐。朱棣称帝后,为了稳固统治,恩威并施,采取了镇压和怀柔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