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令》------使我徒有身後名 不如及時一杯酒

《陳情令》------使我徒有身後名 不如及時一杯酒

《陳情令》

《陳情令》的成功,不僅僅只在於精美的畫風,更在於故事的內核。故事中的他們真實而令人憐惜。

魏無羨,一個以一生鋤奸扶弱為人生理想的陽光少年,卻最終被所謂代表正統道義的仙門百家誅殺,期間,他看透了人世,看透了虛偽的人性,他憤怒過,苦笑過,卻最終保持初心。

他,愛笑,愛喝酒,愛玩鬧,放浪不羈,但這就是他,為人正直,心性坦蕩。

《陳情令》------使我徒有身後名 不如及時一杯酒

魏無羨

可是,江家被毀,他被迫成長,成了能喚鬼馭屍的夷陵老祖,黑色長笛,代替了劍光,他終究站在了世人的對立面。

沒人在意被拋下亂葬崗的他是如何活下來的,沒人記得他是如何被迫成為的夷陵老祖,沒人承認他是怎樣解救了仙門百家,卻只記得他用了所謂的邪門歪道,卻只覬覦著他煉製出的法器。

《陳情令》------使我徒有身後名 不如及時一杯酒

魏無羨

溫家被滅,仙門百家為復仇,洩恨於所有溫氏百姓,唯有魏無羨認為他們是無辜的,錯不在他們,可是誰又聽?誰又管誰的生死?誰去管誰是真的無辜?

當他只是想保護那些老弱遺民,自詡正義的仙門人士卻以他包庇溫氏餘孽為由,圍剿夷陵。

明明他們已經很低調了,明明他們只是想簡單的活著罷了,可是偏偏被這些高高在上的仙門中人,被自以為代表正義的君子,挫骨揚灰。

他們知道,魏無羨為救素不相識的他們,與百家為敵,他們作出了選擇,寧願自己赴死,也不想再連累恩公,可是,結局呢?單方面的良善改變不了結局。

“要救一個人往往束手無策,可要害一個人,又何止有千百種辦法。”

他,魏無羨,未害一人,卻處處被他人設計構陷。

不被世人理解,不被至親理解,一人與世界為敵,人人得而誅之。

“管他熙熙攘攘的陽關道,我偏要一條獨木橋走到黑”

獨木橋真的好走嗎?如若有陽關道,誰又願意走那幽深孤寂的獨木橋?

“其實有時候世人只不過需要一個藉口而已,或者說一個靶子,一個人人喊打的靶子,有了我,他們就能同仇敵愾,就可以自命不凡。”------魏無羨

《陳情令》------使我徒有身後名 不如及時一杯酒

夷陵老祖

他最終就是一個靶子,仙門中人,進行一場誅殺他的狂歡,認識的不認識的,只是為了顯示自己多麼的“正義”!誰也不會去探尋真相,誰也不會去了解夷陵老祖姓甚名誰。

魏無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他不怕孤獨,堅持正義,卻最終,輸的一敗塗地。

他,因為良善,被迫判離江家,因為正義,被世界孤立,因為自責,最終身隕亂葬崗。

“你說你仰慕我,那麼為什麼在你仰慕我的時候,我沒有見過你?而我一人人喊打,你就跳出來搖旗吶喊?你的仰慕也太廉價了吧,你說你和我勢不兩立,你的勢不兩立、不共戴天,對我有什麼影響嗎?你的憎惡與仰慕,都如此的廉價,怎麼也好意思拿出來叫囂?”-----魏無羨

落井下石總是如此容易,從眾亦是如此簡單,只要站在多數人那裡,你就是對的,沒有人會反駁你,無論事實的真相是什麼,真相併不重要,是否對自己有利才是重要的。

金光瑤說:“你這個人就是這樣,說好聽點,就是俠肝義膽,放浪不羈,說難聽點,就是到處得罪人,除非你得罪過的人,一輩子都平平安安,否則,只要他們出了什麼差池,第一個懷疑的對象就一定會是你,第一個想要報復的對象也一定會是你,而這一點!你是沒法控制的”

多麼慘酷的真實!人活著,不是單純的做好自己便足夠。

人與人組成的世界裡,別人始終佔著很重要的位置。你無法控制他人如何想,如何做。

“這世上的所有人原本都是無冤無仇的,總會有個人先開頭捅出第一刀的”------金光瑤

縱使我們有著良善,有著陽光,但是黑暗卻也一直在那裡。

他,始終讓人心疼。

《陳情令》------使我徒有身後名 不如及時一杯酒

肖戰之魏無羨

所幸,他回來了。帶著一如既往的笑容和坦蕩。

所幸,有他在。陪著魏無羨,一起走著獨木橋。

願你們,能夠一生鋤奸扶弱,無愧於心。

《陳情令》------使我徒有身後名 不如及時一杯酒

魏無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