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說新語》看魏晉時期的家庭教育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時期的家庭教育

《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全書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軼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魯迅將之譽為“一部名士的教科書”。

魏晉時期是中國古代繼春秋戰國以後又一個四分五裂的歷史時期。時局極為動亂,亂世對教育的發展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們透過《世說新語》卻看到了一群有血有肉、生氣勃勃的人物群像。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時期的家庭教育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一時期的家庭教育。

一、啟發引導式教育

啟發引導式教育在我國由來已久,從孔子就有“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觀點。而魏晉人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再豐富和再發展。

1、借景啟發: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日:“白雪紛紛何所似?” 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言語71 】

文章開頭交代詠雪的背景只用一句話: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別看這短短的十五個字,涵蓋的內容卻相當多,謝氏家族是全赫赫有名的詩禮簪纓之家,謝太傅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他們在進行的是一次家庭文化教育。召集人兼主持人自然是謝安。聽眾是“兒女”們,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都說到了。可見主人非常重視家庭文化教育。他善於利用家庭教育時機,連 “寒雪日 ”也不放過。自己親自上陣擔任主講傳授文化,教育子女。 “子不教,父之過。 ”謝安認真地履行了自己作為長輩教育子女的職責,擔當了傳承文化的重任。這在當時士人盛行奢靡娛樂之風的東晉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下面接著寫主要事件 ——詠雪,其實是主講人出題考聽眾。主講人何以有此雅興 ?原來是天氣發生了變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變成了紛紛飛揚的鵝毛大雪。這使主講人感到很高興,於是問道: “白雪紛紛何所似 ?”這裡主講人聯繫實際,就地取材,就雪發問。從講解詩文到應用詩文,足見其教育方式的靈活,講究學以致用。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錄下兩個:一個是謝朗說的 “撒鹽空中 ”;一個是謝道韞說的 “柳絮因風起 ”。

我們可以看出,前一個答案只是形似,而後一個答案則神形兼備。答案可因人而異,有劣有優。但主講人對這兩個答案的優劣未作評定,只是 “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其實主講人的 “大笑樂 ”並不在於答案本身,而在於對家庭教育的效果十分滿意,在於從兒女的回答中看到了兒女的健康成長,看到了兒女的進步,看到了家庭文化教育的希望。從文末暗含讚賞謝道韞之意的語句,可以看出,謝道韞的成才正是在這濃郁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圍薰陶之下的結果。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時期的家庭教育

2、對話啟發:

謝公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公曰:“哥謨定命,遠猷辰告。”謂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文學52】

在詩文探討時,謝安沒有直接說他覺得哪句佳,而是先和子侄們交流,在對話的過程中說出自己的觀點,引發子輩們自己去思考。如此潛移默化地啟發引導,也可謂是“潤物細無聲”了!

3、問答啟發:

鍾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其父時覺,且託寐以觀之。毓拜而後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

——【言語22】

父親發現兒子偷酒這一不當行徑,沒有當即給予行為制止, 也沒有言語是非定性,而是從另一問題“拜與不拜”中著手問詢, 孩子因為長輩問詢的是另外的問題 ,因此也就能做到就事論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了。而在兩個孩子的觀點相互碰撞中,“偷”的行為本質自然顯露,長輩在不著一字的情況下就完成了子女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的功效,從而避免了孩子逆反心理的生成以及對孩子自尊心的傷害。在整個對話過程中,看不出孩子對於家長的畏懼心理,在這一言簡意賅的對話中,不僅點出了行為的不正當性, 另一還在辯論中培養了孩子的思辨和推理能力。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時期的家庭教育

二、平等尊重式教育

1、平等耐心

孔子提倡將愛和教相結合。不是溺愛,而是平等、耐心地對待孩子。家長在面對孩子時,一定要有耐心,不可煩躁,因為在我們看來哪怕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在孩子眼裡可能就是非常複雜的,所以要耐心平和地解答孩子的問題,這一點魏晉時人就做得很好。如:

謝胡兒作著作郎,嘗作《王堪傳》,不諳堪是何似人,諮謝公。謝公答日:“世胄亦被遇。堪,烈之子。阮千里姨兄弟,潘安仁中外,安仁詩所謂‘子親伊姑,我父唯舅’。是許允婿。”

——【賞譽139】

謝郎不知道王堪是誰,問謝安。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小問題,謝安卻不厭其煩地從幾個方面對王堪進行介紹。可見他在教育家族子弟時,是平等尊重的,從不拿自己的聲威壓人。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時期的家庭教育

2、巧妙“鬥智”

教育孩子光有耐心, 還不行,還要和孩子“鬥智”,不能使蠻勁,往往越使蠻力,孩子越擰著幹,所以手段要巧妙。

謝虎子嘗上屋燻鼠。胡兒既無由知父為此事,聞人道痴人有作此者,戲笑之,時道此,非復一過。太傅既了己之不知,因其言次,語胡兒日:“世人以此謗中郎,亦言我共作此。”胡兒懊熱,一月日閉齋不出。太傅虛託引己之過,以想開悟,可謂德教。

—— 【紕漏5】

謝胡兒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曾“上屋燻鼠”而戲謔嘲笑這種人,謝安沒有當面喝斥制止,而是假託舉出自己的過錯來開導他,讓他自己醒悟。

不正面說教,而是用自己的計謀智慧使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懸崖勒馬,迴歸正途,並且保護了孩子的自尊。真可謂巧妙至極也。

三、品德優先式教育

1、結交善友

吳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陽郡,後遭母童夫人 艱,朝夕哭臨,及思至、賓客吊省,號踴哀絕,路人為之落淚。韓康伯時為丹陽尹,母殷在郡,每聞二吳之哭,輒為悽惻,語康伯日:“汝若為選官,當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韓後果為吏部尚書,大吳不免哀制,小吳遂大貴達。

——【德行47】

孔子云:“與善人交,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韓康伯的母親聽到吳道助、附子兄弟那路人都為之落淚的喪母哀號,覺得這是存孝之人,認為可交,於是告訴自己的兒子好好照顧他們 可見時人對子輩的擇友是有標準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近朱者赤”。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時期的家庭教育

2、勤儉節約

東晉士族經過國家興亡和士族自身的榮辱興衰,更加認識到對於士族來說,精神與靈魂的充實和富有比起物質的享樂更為重要。因此多半繼承了阮籍等竹林名士的風骨,清貧而志趣高遠。對此他們不但身體力行,還用來教育子弟。如:

殷仲堪既為荊州,值水儉,食常五碗盤,外無餘餚。飯粒脫落盤席間,輒拾以啖之。雖欲率物,亦緣其性真素。每語子弟雲:“勿以我受任方州,雲我豁平昔時意,今吾處之不易。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爾曹其存之。

——【德行40】

3、公私分明

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魚差 餉母。母封魚差付使,反書責侃日:“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 。“

——【賢媛20】

一 罐不甚值錢的醃魚,陶母卻因是公家之物又交還回去。雖身為女流,不曾為官,卻深明大義,深知為官清廉的重要,見利而不忘義,拿兒子的“孝心”反過來訓誡兒子,教其廉潔奉公,執政為民,這是多麼難能可貴啊!

4、淡泊名利

雖然權勢和政治影響對魏晉士族來說很重要,但更多人更為看重的還是代表士人獨立精神境界的“清流”,並不遺餘力地將這種以追求精神自由為榮的價值觀傳輸給家族子弟 如:

晉武帝每餉山濤恆少,謝太傅以問子弟,車騎答曰:“當由欲者不多,而使與者忘少。”

——【言語78】

謝安就晉武帝每次賞給山濤的物品總是很少這件事問子侄,謝玄回答:“這是領受的人希望不在多,才使賜給的人不覺得少。”作為謝安不可能不知道其中之理,只是側面告誡子侄們不可以太看重這些。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時期的家庭教育

《世說新語》雖然不是一部家庭教育的專著,但其中的家教故事及家教理念不失智慧,為當代家庭教育提供了寶貴的借鑑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