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快速拿下靠譜的“經濟適用男”,女人要知道的事

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中,除了男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和達西,

“剩女”夏洛特·盧卡斯小姐,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夏洛特雖然沒有好友伊麗莎白那樣幸運,可以嫁給年輕又多金的富N代達西先生,但是,憑藉她超高的情商,在極短的時間內,及時抓住了對她來說最優的歸宿:“經濟適用男”柯林斯先生。

《傲慢與偏見》:快速拿下靠譜的“經濟適用男”,女人要知道的事


乍看之下,作者簡·奧斯汀似乎是不贊成夏洛特的婚姻觀的,她認為夏洛特的婚姻,是女人對現實社會的妥協。

在簡·奧斯汀的理想認知裡,婚姻是要以愛情為基礎的。

但是,從某種程度上說,夏洛特的婚姻觀,也是符合作者簡·奧斯汀的現實觀念,即,沒有經濟基礎的婚姻是不現實的婚姻。

婚姻幸福與否,本身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從27歲的夏洛特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當一個聰慧女性,要想在短期內快速拿下靠譜的“經濟適用男”,就要知道以下三點。

《傲慢與偏見》:快速拿下靠譜的“經濟適用男”,女人要知道的事


認清自身的優勢


小說中的夏洛特是一個27歲,相貌平平,沒有財產的“大齡剩女”。

儘管她頭腦聰慧、眼光敏銳,但是,比起伊麗莎白和簡,無論是美貌還是家世,她還是遜色不少。

她當然也是希望自己能嫁給像達西和賓利這樣的優質男的,不然,她也不可能會是舞會上,第一個和賓利跳舞的女伴。

但是,敏銳的觀察力告訴她,舞會當晚,賓利就對簡動了心。而且,她也最先看出達西對自己的好朋友伊麗莎白有好感。

所以,以她當時的處境,要想在短期內締結一門理想的婚姻,柯林斯是唯一的選擇,也是最好的選擇。

《傲慢與偏見》:快速拿下靠譜的“經濟適用男”,女人要知道的事


經濟學上有一個“比較優勢原理”:

在一個社會里,每個個體如果把有限的資源,包括時間和精力,只用來生產對他們來說機會成本比較低的那些產品,然後跟別人進行交換,這樣整個社會產品的總價值就能達到最大,而且每一個個體的境遇都能得到改善,而不論他們的絕對生產能力是高還是低。


“比較優勢原理”有一個至關重要的要點:這個優勢是來自於自己和自己比較,而不是和他人比較。

在所有機會成本中,成本最小的那個選擇,就是自身的比較優勢。

《傲慢與偏見》:快速拿下靠譜的“經濟適用男”,女人要知道的事


以夏洛特來看,她無非只有兩種選擇:

1. 繼續在家當“剩女”,等待下一個“達西先生”的到來,並且要十分有幸,這位“達西先生”會愛上她;

2. 選擇雖然其貌不揚,但是可以給她提供社會地位、以及穩定生活的柯林斯先生,為她今後的生活提供保障。

顯現,夏洛特選擇第二條出路時,其機會成本相對較小。

比起帶有反叛精神的伊麗莎白,夏洛特的形象才更貼近現實生活。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也很少有機會可以碰到像達西這樣,既有錢、又有顏、又年輕、也很愛我們的鑽石王老五。

當然,我們可以繼續堅信像“達西”那樣的理想伴侶的到來,但是,也要做好一無所獲的最壞打算。

就好像李銀河老師所說:

“如果你並不是很想結婚,而且一定要等待愛情,那你內心要足夠強大,要做好終身獨身的準備,因為愛情發生的幾率並不太高。”


《傲慢與偏見》:快速拿下靠譜的“經濟適用男”,女人要知道的事


對愛情有清醒的認知


感謝各類言情小說,以及各種傻白甜的愛情片,使得我們每一個人,從少女時代,都對愛情充滿幻想。

我們總希望有個人,可以不畏艱險,長途跋涉,拿著花,披著星光,來見我們。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發現:戀愛,追求的是悸動;婚姻,追求的是適合。

就像夏洛特自己對伊麗莎白所說的:

“你知道,我不是個浪漫主義者,我只要能有個舒適的家。按柯林斯先生的性情、親屬關係與社會地位來說,我相信嫁給他能夠獲得幸福。”


《傲慢與偏見》:快速拿下靠譜的“經濟適用男”,女人要知道的事


可見,夏洛特也不是盲目的恨嫁

,在決定嫁給柯林斯先生之前,她也是綜合考察過他的方方面面的。

而她和柯林斯先生的婚後生活,也恰恰證明了,她的選擇是正確的。

柯林斯雖然在伊麗莎白的眼中,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還是很照顧夏洛特的感受的。

例如,當夏洛特以身體健康為藉口,鼓勵自己的丈夫,多去收拾花園的時候,柯林斯先生也能欣然接受。

我認為,《傲慢與偏見》中,簡·奧斯汀對錶哥柯林斯先生的形象的醜化,只是為了烘托,伊麗莎白和達西這對璧人的婚姻是如何的完美。這只是文學作品中的一種表現形式。

柯林斯先生,其實是當時現實社會中,大多數男性的一個縮影:他有正經的工作,又有遺產;為了繼續高升,而去攀附傲慢的凱瑟琳夫人;儘管他驕傲自大、自說自話,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他在婚後,尊重夏洛特的意願,熱情招呼妻子的家人和朋友。

《傲慢與偏見》:快速拿下靠譜的“經濟適用男”,女人要知道的事


婚姻這件事情,不同領域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在文學家眼中,認為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在生物學家眼中,認為是人類繁衍的需要;

在經濟學家看來,則是一種理性的經濟行為

著名經濟學家弗裡德曼曾說過:

“我以一位統計學家的身份告訴你,世界上兩個唯一真愛的人相遇的概率為零。茫茫人海,你們在有限的生命裡,根本不可能遇到對方。”


《傲慢與偏見》:快速拿下靠譜的“經濟適用男”,女人要知道的事


難道伊麗莎白和達西的婚姻,就完全出於愛情嗎?難道就沒有一點功利心嗎?

還記得當簡問伊麗莎白:“你能告訴我你究竟愛他有多久來了嗎?”

伊麗莎白回答說:“我也說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也許可以從我看到彭伯利美麗的莊園算起。”

我覺得,這有一大半是出自伊麗莎白的真心:因為達西有錢,而且很有錢。

其實,這也是作者簡·奧斯汀在她的作品中一再向廣大女性暗示的:“弄清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才是對彼此的尊重。”

《傲慢與偏見》:快速拿下靠譜的“經濟適用男”,女人要知道的事


一旦認定就主動出擊


夏洛特不但觀察力敏銳,

還知道如何去爭取自己的幸福

當她發現簡和賓利互生愛慕的時候,就曾經為簡的不主動而感到擔憂:

“假如一個女人向意中人隱瞞自己的愛慕之情,那就可能失之交臂,得不到他的歡心。男女相愛大多帶有感恩圖報和崇尚虛榮的成分。可是可能都很隨便,可是很少有人能在得不到對方鼓勵的情況下,而傾心相愛。”


雖然當時伊麗莎白對此不以為然,但是之後,達西也表示,他之所以不看好簡和賓利,就是因為他看不出來簡喜歡賓利。

正因為簡從未外露過她對賓利熱烈的感情,差點導致自己與一段美好姻緣失之交臂。

相比之下,夏洛特就主動得多

《傲慢與偏見》:快速拿下靠譜的“經濟適用男”,女人要知道的事


當她得知,伊麗莎白拒絕了柯林斯先生的求婚後,她就對柯林斯主動出擊,陪著柯林斯講了一整天的話,為的是穩住柯林斯,怕他再去取悅伊麗莎白。

果然,第二天,柯林斯先生就來向夏洛特求婚了。

但是,不得不說夏洛特很聰明。儘管她很想嫁給柯林斯,但是,當第二天看到柯林斯朝自己家走來的時候,她故意裝作是偶然和他相遇的樣子。這也是她的高明之處。

即便是主動出擊,也不要讓對方完全摸透你的心思。

這就是“納什均衡理論”:

“當對手知道你的決定之後,就能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


所以,主動出擊,也不代表要把自己的底牌拋出去。

在任何時候,都要做一個得體的女人。

《傲慢與偏見》:快速拿下靠譜的“經濟適用男”,女人要知道的事


結束語

簡·奧斯汀既希望美好的婚姻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之上但是,她也不希望女性們,因為愛情而衝昏了頭腦。

金錢作為婚姻的基礎物質保障,對美滿的婚姻,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所以,《傲慢與偏見》中,才出現了夏洛特這樣,更貼近現實的女配角。

女人可以沒有出眾的容貌,但是不能沒有清醒的頭腦。

認清自己的優勢,以冷靜和包容的姿態來看待周圍的男性,做出合理的選擇,必將可以收穫幸福的婚姻。

就如舞蹈家金星所說:“一個女人最大的踏實感,不是源於依賴,而是自我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