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的溝通課:如何正確地讚揚與責備你的孩子


5歲的梅芙聽到祖母誇讚她作業寫的好後,忽然嚎啕大哭。


16歲的芬迪在母親誇獎他新捏的泥人“真漂亮”之後一拳打扁了泥人。


讚揚對孩子的正面影響確實不可小覷,但讚揚不是萬能藥,不能隨便用在孩子身上。兒童心理學家海姆.吉諾特說,“讚揚跟青黴素一樣,必須謹慎地作為處方。使用特效藥有很多規則和注意事項,以及注意可能造成的過敏反應。”


祖母過於明顯的熱忱讓梅芙覺得不解,甚至煩躁。她心裡想:“奶奶看出了什麼我不知道的東西嗎?我根本看不出它好在哪裡,那麼,下次我要怎麼做才能再次得到誇獎呢?”


與梅芙不同,芬迪不再是自我認知薄弱的兒童,他能看出自己捏的泥人有好的地方,但是總體來說他並不滿意。他想從母親那裡聽到更具針對性的評價而不是一句泛泛的讚美。母親誇獎中的寵溺,反而詆譭了他的志氣。


與讚揚相同,責備也需遵循一定的規則和注意事項。


50多歲的多拉事業有成,家庭美滿,但在她的意識表層,總被內疚感所控制。這種內疚感來自於兒時她母親對她的責備。從2歲起,多拉就被母親責備為“壞孩子”,因為玩別的孩子的玩具,所以“你是個壞孩子,被慣壞了”,磨破了鞋子、瞪著人看、想吃東西、起床太慢都成了母親責備她的證據。多拉的整個童年,都在努力躲避這樣的責備,進而取悅母親,但是她沒有做到,雖然年近半百,但她依然被母親的責備所困擾。




如何正確地讚揚和責備,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上面提到的這些案例都是心理學家特麗·阿普特在其著作《讚揚與責備:劍橋大學的溝通課》中提到的真實案例。


劍橋大學的溝通課:如何正確地讚揚與責備你的孩子


特麗不僅是一名心理學家,她還是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的資深導師。她致力於家庭動力學、同一性和人際關係等方面的研究。她的多部作品都被入選為“《紐約時報》年度優秀讀物”,並斬獲多項大獎,《泰晤士報》《紐約時報》《衛報》等知名媒體都對她的著作讚譽有加。這本《讚揚與責備》便是其著作之一。


在這本書中,特麗詳細剖析了讚揚與責備這種評判規則是如何在親子、夫妻、朋友和社會,以及自我評價中運作的,並給出瞭如何去優化的具體建議。在這裡,我想就讚揚與責備在親子關係中的影響做一個簡單的梳理。




讚揚的誤區


讚揚能改變孩子對自己的看法,也能鼓勵和振奮他們,但同時,讚揚也會帶來迷惑和惱怒,讓說話人顯得不夠真誠或自以為是,甚至有些讚揚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降低他們的積極性。


1.沉浸式的讚揚


不管孩子做了什麼事情,都會得到讚揚,這種就是沉浸式的讚揚。


《讚揚與責備》中提到,沉浸式讚揚的基礎是相信孩子會基於別人對他們的看法建造自我概念。如果家長表揚孩子聰明、可愛、乖巧,那麼孩子就會內化這些標籤,他們會努力達成家長為他製造的這個期待。


但研究結果表明,孩子並沒有因為如大海般的讚揚而踐行家長的期許並取得成功。取而代之的是孩子的表現會因為冗餘的讚揚而變差。甚至有些孩子不聽到表揚的話就不肯努力了,明顯帶有自我意識的、期待讚美的音調主導了這些孩子的行為


2.操縱式的讚揚


不得不說,家長的一些讚揚其實是哄孩子多做事或者按照自己意圖去做事情的手段。


瑪麗安總是誇讚女兒“你可真會照顧弟弟啊”,但這在她女兒看來卻是別有用意,“因為她這一句誇獎,我變成了兩面派,即便在恨不得踢那熊孩子一腳時,我也會裝出一副好姐姐的樣子來。從根本上講,她的表揚是一種控制我的方式。她的讚揚讓我極不舒服,就好像是那種既讓你感覺有點舒服但又恨之入骨的撫摸”。


面對讚揚,我們會不斷檢驗其中有幾分誠意,我們會推測它的意圖。或許有時我們會過於敏感,但有的讚揚確實會讓我們如坐針氈,它們看似出於好意,卻暗藏著一種不可見的力量,那種力量叫做操縱。


劍橋大學的溝通課:如何正確地讚揚與責備你的孩子




責備的隱患


讚揚發生於臨床心理學家所稱的“人們之間的空隙”,它像是膠水,激發親密激素的產生,增進信任。而責備則是讚揚的對立面,它激發的是被排斥與被驅逐的恐懼。人類生活在社會群體中,依賴同伴提供信息、食物和保護。被群體排斥和驅逐無異於死亡。這也正是為什麼單獨監禁會是極具毀滅性的懲罰。


但責備是必需的,一個不需要責備的社會是無法想象的。責備是孩子最早接觸到的一種社會及道德教育工具。它告訴孩子要為自己的行為及後果負責,而同時,不恰當的責備也會引發一些問題。


1.威脅僵化


書中提到,“我們不再聽他人說話,因為我們太忙於編造能證明自己無辜的理由。這種僵化固執的狀態來自人類先天對責備的恐懼,因此被命名為威脅僵化”。


“是你告訴我要這麼做的”、“你沒告訴我不能搶別人的玩具啊”,在威脅僵化的狀態下,孩子很難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反而會用盡其所能來進行自我防禦。


同時,在他們的思想中仍有一部分在注意自己的錯誤,而這會讓事情更糟糕,如果家長沒有注意到孩子僵化的情緒,繼續責備的話,孩子可能為了保衛尊嚴而做出更壞的行為,以此來維護自尊。


2.嫁禍於人


嫁禍於人是孩子最快學會的一種躲避責備的方法。即便是簡單的“誰先起的頭?”也能讓人爭吵不休。“的確有人犯了錯,但那個人不是我”,是轉移責備的常見手段。


人的行為不是多米諾牌,能看清楚是哪塊先倒下的,前因與後果之間的聯繫往往很複雜,而正是因為這個複雜,人們才有機會篡改事實,躲避責任。不光是孩子,在躲避責任,嫁禍於人方面,我們大家都是精明的投機者。


即便是在沒有可以嫁禍的情況下,責備別人也會讓自己心裡更好過一些。一腳踢到了床腳上,我們會再次狠踹那個床腳並責罵把床放到那裡的人,雖然看起來可笑,然而我們大多數人,仍會在這樣的時候花費心力去躲避責任,嫁禍於人。


劍橋大學的溝通課:如何正確地讚揚與責備你的孩子




如何正確的讚揚與責備


父母爭吵的不可開交,這時,孩子打翻了自己的飲料或者打他妹妹,好轉移父母的注意力,使他們停止爭吵。那個孩子已經明白,要想結束父母之間的責備與反責備,唯一的辦法是給他們提供一個新的機會:讓他們一起責備自己。


一個家庭的讚揚與責備的制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隨著孩子對這個制度的瞭解,他們會慢慢建立自己的一套評價體系,也就是他們的是非觀。因此,如何正確的讚揚與責備孩子就顯得尤為重要。


1. 責備行為,不定義品質


正確的責備應該描述一個行為,而不是定義一個人的品質。


“你總是遲到,你就是個磨磨唧唧的人,這樣以後也成不了大事”,這樣的責備因為一次或者幾次的行為定義了一個人的品質,它傳遞的信息完全是負面的,讓人覺得很無辜。


“你今天遲到了半個小時,以後你可以在睡覺之前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準備好,可能就不會再遲到了”,這樣的責備為對方指明瞭方向,而不是一味地上升到人格的羞辱。


當我們因為一個特定錯誤受到責備,並且同時得到相應的建議時,最初的挫敗會迅速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吸取了教訓,學到了東西,進而會努力改進。


與之相反,因為一個錯誤的行為而被定義為是一個很差的人的時候,我們會因為這種籠統化的責備而更加的怒火中燒。


這兩種責備方式在不同的家庭中上演,在一些家庭裡,它們像是標籤,給孩子做出決定性的評判,貼在他身上。而在另一些家庭裡,它們則是指南和嚮導,讓孩子能更積極地面對未來。


劍橋大學的溝通課:如何正確地讚揚與責備你的孩子


2. 不要讓讚揚成為一件需要爭奪的事情


對於很多狼爸虎媽來說,他們不想隨便表揚孩子,而是要孩子只有達到一定的高標準後才能得到讚揚。尤其是在有不止一個孩子的家庭裡,讚揚成了一件需要你爭我搶,互相比較後那個冠軍才能得到的東西。


“你哥哥學習真好,又考了第一名”,這樣的讚揚暗示了對其它孩子的貶低,它潛在的含義是“你哥哥值得表揚,可你不配”。這樣吝嗇讚揚的後果是沒有得到讚揚的那個孩子會灰心喪氣,相較之下他們成了“失敗”的那一個,這種失敗也會撕毀他與家長之間的信任。


被單獨挑出來讚揚的那個孩子就會好過嗎?其實不然,當貧乏的讚揚需要在兄弟姐妹之間定量供應時,每個孩子都會面臨被排除的危險。最受寵的那個孩子可能會得到暫時的解脫,但他會隨時處在“什麼時候輪到我得不到表揚”的擔心中。


劍橋大學的溝通課:如何正確地讚揚與責備你的孩子


3. 讚揚努力而非天生能力


有人曾經組織過一群小朋友做了一個酸奶實驗。小朋友們分成三組,第一組,小朋友各自喝完了酸奶;第二組,小朋友喝同樣的酸奶,但在他們喝的同時,還有人對他們說“真棒”,“喝得真好”,“真是好孩子”;第三組,則承諾給小朋友們可以兌換巧克力棒的券作為獎勵。


過了一會兒,再給這三組小朋友喝同樣的酸奶。第一組小朋友把酸奶都喝完了,並且覺得很好喝,而另外兩組小朋友對酸奶的興趣則沒有第一組大。如果我們給他們獎勵,他們對事物的興趣會降低,同時也削弱了孩子的自主性。


如果希望孩子成功,願意接受挑戰,就要讚揚他們的努力,而不是他們的智商、天賦或能力。通過孩子做的事情來考量他們,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績之間的聯繫。這樣的讚揚才能幫孩子塑造他們對自身潛力的理解,並且明白在未來的人生路上,成功並非自己與生俱來的能力,而是天道酬勤這個規律帶來的結果。


劍橋大學的溝通課:如何正確地讚揚與責備你的孩子


最後


從一出生,我們就開始了與這個世界的評判與被評判的關係,我們收到的每次讚揚與責備都在默默塑造著我們的個性和品格。平衡他人評價和自我尊嚴,恐怕是我們此生最重要,也最艱鉅的任務。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家長對他的讚揚與責備奠定了他們一生與他人評判打交道的方式。


《讚揚與責備》中分享的方法,能夠很好的幫助我們更好地去讚揚和責備孩子,也能更好地建立與孩子、朋友、愛人、社會以及自己的評判方式。持續不斷地優化我們的評判方式,也許會讓人疲倦,但你會從這項工作中受益良多,因為那會是你與你愛的人友好共處的最佳方式。


劍橋大學的溝通課:如何正確地讚揚與責備你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