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化學者將《弟子規》列入“偽國學”,稱其有害無益,需留意

著名文化學者將《弟子規》列入“偽國學”,稱其有害無益,需留意

什麼是“偽國學”,那種張口就談儒釋道,成功寶典吹到爆,正體文言全瞎掉的就是正統“偽國學”,著名文化學者徐晉如先生就指出了“偽國學”,徐晉如先生還將《弟子規》列入了“偽國學”名單之中,稱其有害無益,需要留意,至於為何,請看下文分解。

著名文化學者將《弟子規》列入“偽國學”,稱其有害無益,需留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朝的一名秀才李毓秀在科舉考試落版之後,心有所感所寫的一本書,與之類似的就有《三字經》、《百家姓》之類的,這類書籍都是過去教書先生對於兒童啟蒙文學的讀物,裡面講的就是有關兒童認字以及規範兒童的一些基本要求,所以這一本書籍的知識點有限,而且面相的也都是兒童,再加上這個李毓秀本身的知識水平也是有限,不是很高明,自然就可以得出這一本《弟子規》的內容所含的哲理以及道理都不會很高深,至於經典一說,也都是後人為其標榜所作的貢獻。

著名文化學者將《弟子規》列入“偽國學”,稱其有害無益,需留意

然而“經典”一詞,可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標榜,要知道“經典”本質上就具有思想上的深邃性質,而且在內容上又有獨特性,此外還要在藝術上要有比較的精緻性,總體的而言就是“稀缺”,這類的書籍才可以奉為經典之名,所以很多人都把“經典”用錯地方了,比如《命運交響曲》就是經典,而前些年的神曲《小蘋果》之類的永遠都不可能算得上經典。(這一下該明白了吧)

著名文化學者將《弟子規》列入“偽國學”,稱其有害無益,需留意

所以在這一番見解之下,《弟子規》算不上經典之作,它比對於《三字經》顯得有些卑微,畢竟《三字經》裡面第述的思想以及文化,都與其不在一個高度,很顯然《弟子規》就不夠廣博,此外就比對《千字文》,字裡行間都能夠看得出這個精緻的藝術美,所以《弟子規》稱不上是國學經典。

著名文化學者將《弟子規》列入“偽國學”,稱其有害無益,需留意

而且《弟子規》與國學經典也沒有半毛錢關係,反之還有一點“汙衊”國學經典的嫌疑,因為一些文化層次低的而獨立思考性強的人,都會誤以為《弟子規》和儒家思想有些聯繫,畢竟裡面也涉及到了儒家經典《論語》《詩經》,但只能說這些儒家經典只是李毓秀在他的著作中引用到了,只是給他的《弟子規》增添了一些儒家氣息,所以有些形影交錯罷了。

著名文化學者將《弟子規》列入“偽國學”,稱其有害無益,需留意

用魯迅先生的話來講就是:奴隸翻了身是絕不肯廢棄老爺這個稱謂的,因為它要做新的老爺,它要比原來的老爺還頤指氣使不可一世。《弟子規》就是這麼一個“奴隸”,即便是翻身了,也只是帶著奴隸稱號的老爺,終究不是正統。

著名文化學者將《弟子規》列入“偽國學”,稱其有害無益,需留意

其實並不是《弟子規》錯了,就像那一句佛家經典語錄: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心動!因為許多人裝文化,覺得看了一本東西之後就讀懂了所有事物,便以此標榜自己,然後去捧這一本文集,於是就有了“經典一說”,說白了就是“偽文學”的人以《弟子規》標榜自己,以此達到了《偽國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