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后市可期


螺纹后市可期

螺纹钢

先聊一下螺纹的基本面:

原料端,主要有两种——铁矿和废钢。这两种原料的炼钢工艺不同,铁矿石长流程炼钢,记住一点就可以,长流程炼钢设备不能轻易关停,成本太高,所以亏损不到一定程度,钢企关停意愿很低;废钢是短流程炼钢,关停重开成本比较低,是调节钢材产量的变量。

成材端,主要也有两种——螺纹和热卷。热卷主要是板材,用于制造业四大类——机械制造业、轮船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家电轻工制造业;螺纹就是我们平时常见的钢筋,主要用于建筑业,大头是地产,其余用量在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的经济环境很明显,疫情导致的危机,首先冲击的就是制造业。

消费疲软,这个好理解。举个例子,危机的时候,谁没事会去买车玩,尽管现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开始对汽车消费进行刺激,地方政府方面推行购车补贴,中央政府延长了新能源汽车的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调低二手车商的税率、还有就是鼓励柴油车更新。但是分析这些政策刺激作用还是不大,地方政府的购车补贴,因为额度有限,并且购车者真正想拿到补贴可能流程会比较繁琐,中央政府层面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属于延缓政策,调低二手车商税率跟消费者关系不到,柴油车就更是隔靴挠痒,所以整体来看,现在的汽车刺激政策还是属于提振信心阶段,关键的力气是燃油车的车辆购置税减半。

国外方面,欧美日韩多个一线品牌汽车厂商停产,这就是所谓的供需两弱,从汽车这个切入点可以看到整个制造业的疲软,所以用钢量也就锐减。制造业主要是使用热卷,所以热卷的首先坍塌就是情理之中的事,目前卷落差在200块,但是热卷和螺纹的生产成本几乎一致。

螺纹是比较坚挺的,坚挺的逻辑也很简单,就是大家对于大基建和房地产刺激政策的预期,我认为这一预期基本是没问题的。

基建方面是明牌,基建的用钢量一定会拉升,但是这一轮危机有新基建的可选,但是最终新基建占整个投资的比例仍不好说,这个东西感觉还是比较虚。地产方面,今年应该同时会坚持两个政策——保地产投资增速不下滑、保房价不大幅上升,但是这两个政策目标同时实现会比较难,就跟前几天恒大2020年战略目标“高增长、控规模”不可能实现一样,要保证地产投资增速,一定要让地产商看到利润,也就是房价要有上升的苗头。

所以从这个逻辑上讲,螺纹的使用量今年增长是大概率事件。这也是为什么螺纹价格一直坚挺、号称“螺纹金”的原因。

但是随着国外疫情的逐渐蔓延,还有一个逻辑在悄然发生变化。

首先螺纹本身价格坚挺,流程铁矿炼钢有利润,并且停产成本高,产量不会减;短流程废钢方面,随着废钢价格不断下降,这方面也是有利润的,产量也在提高,所以本身螺纹的产量就在增加,这是一层压力。

第二是热卷的部分产量会转为螺纹,因为热卷和螺纹的生产工艺,除了最后的轧制工序有区别,其他都一样,生产成本也差不多,现在热卷比螺纹低200元,基本上可以说热卷已经没有什么利润了。产量的转化会增加螺纹的供给量,这是一层压力。

其三就是关于铁矿原料方面,欧美日韩钢厂停产,会大幅降低对铁矿的需求,澳巴甚至俄罗斯、南非、印度等地的铁矿都要怼给中国,这个逻辑和石油是一样的,铁矿对于这些国家也是税收大户,危机来临,其他方面财政收入减少,铁矿这块一定不会放松,各个国家也会在铁矿方面掀起价格战,不管激烈与否,铁矿今年价格下降是没什么悬念的。铁矿的价格下降会拉低螺纹的整体生产成本,钢厂在有利润的前提下,会增加生产量,这是第三层压力。

综合来看,今年尽管螺纹的需求会有所上升,但是产量上升的绝对量会更大,并且由于铁矿和废钢原料料的下降,会拉低螺纹的生产成本,而钢厂利润的增加反过来又促使钢厂增产,造成供过于求。在这一过程中价格是唯一的调节器,唯有钢价下跌,短流程废钢开始亏损,关停,降低产量,长流程陷入盈亏平衡甚至亏损,以抑制产量。

中长期来看,铁矿、螺纹的价格下跌是有可预期的逻辑支撑,但是还是注意短期反弹,利用仓位管理来管控反弹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