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子”和“雷霆”的对决:改变中亚命运的两大帝国之战

1336年,一个河中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贵族家庭诞生了一个婴儿,这个婴儿被命名为"Timur",在此时,没有人想到这个婴儿的诞生会深远的改变整个中亚世界。Timur即帖木儿,突厥语中的"铁"。这个婴儿日后会成为中亚地区最有权势的统治者。

统一中亚的帖木儿

帖木儿在年轻时期迎娶了一位察合台王的女儿,从而顺利的走向了统治阶层——黄金家族——即自成吉思汗东征以来留下的统治阶级。在早年的一次战斗中,帖木儿的右腿受伤,最终导致终身残疾,所以帖木儿的外号被称为"跛子"帖木儿。帖木儿继续向上攀,随后担任了西察合台汗国的大臣,成为西察合台汗国的幕僚。

“跛子”和“雷霆”的对决:改变中亚命运的两大帝国之战

1370年,帖木儿刺杀了大汗,自立为"大埃米尔",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帖木儿帝国。在取得了西察合台汗国的政权后,帖木儿用军队快速统一了七零八落的河中地区政权,帖木儿统一中亚后并不满足,他怀有熊熊野心,希望成为整个世界的皇帝。在帖木儿的旗帜上绘有三个圆圈,意味着他要征服世界上3/4的土地。

“跛子”和“雷霆”的对决:改变中亚命运的两大帝国之战

帖木儿帝国

帖木儿帝国的军队体制延续了成吉思汗的蒙古国的军事体制,以游牧部落为主,每个士兵配备马匹和粮食,以十人,百人,千人为单位进行编制。帖木儿的军队善于长期作战,游牧士兵多以果肉,乳酪食品为生,加之游牧民族都是天生的职业军人,军队纪律良好,自主性较强,擅长长期作战,是帖木儿征服中亚世界的重要基础。

“跛子”和“雷霆”的对决:改变中亚命运的两大帝国之战

在连年征战中,帖木儿军队整合了在中亚的蒙古政权: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钦察汗国也被帖木儿击败,推回了老家。不仅如此,帖木儿军队也入侵印度,占领了印度河流域,焚毁了德里城——日后印度最大的政权,莫卧儿帝国就是帖木儿帝国的遗产。此时的帖木儿帝国的版图北抵高加索山脉,里海,南至阿拉伯海和波斯湾,东于新疆和印度接壤,西于两河流域,安纳托利亚相接。

和奥斯曼帝国的冲突

在此时的中东,能够和帖木儿分庭抗礼的只有奥斯曼帝国,土耳其源于中亚的游牧民族,在蒙古帝国西进过程中迁移至安纳托利亚,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奥斯曼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接替了塞尔柱帝国,并蚕食了拜占庭帝国的绝大多数土地,夺取了巴尔干的多数土地,地缘上包围了君士坦丁堡,北接多瑙河,囊括了整个安纳托利亚。奥斯曼帝国不忘向中东扩张领土,很快就在安纳托利亚的扩张迎上了帖木儿帝国。

“跛子”和“雷霆”的对决:改变中亚命运的两大帝国之战

巴耶塞特一世

和帖木儿一样,奥斯曼的统治者也拥有统治中东世界的幻想,双方冲突的导火索则是小亚细亚半岛的埃尔津詹城的凯玛赫城堡,凯玛赫堡是卡拉苏河河谷的交通要道,掌握着这个地区的贸易走向,是名副其实的贸易节点。帖木儿抢先下手,夺取了埃尔津詹城,"雷霆"巴耶塞特一世大发雷霆,要求帖木儿交出埃尔津詹城。

帖木儿和巴耶塞特一世都知道对方是中亚地区的强权,交战前未轻举妄动,帖木儿和巴耶塞特一世便展开了"友好"的书信往来,希望能够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共识。帖木儿在信中将巴耶塞特一世称为"小王子",威胁其不要干涉帖木儿帝国;巴耶塞特一世则反称"帖木儿狂妄至极",并称在抓捕帖木儿后会将其为奴,加以侮辱。有趣的是,书信中巴耶塞特一世将帖木儿贬称为"鞑靼",而东欧的基督教国家常常将奥斯曼土耳其人称为鞑靼。


“跛子”和“雷霆”的对决:改变中亚命运的两大帝国之战

十四世纪上半叶的奥斯曼帝国军队

双方友善通信结束,便用刀兵去继续争论了。1402年6月,"跛子"帖木儿集结了军队,入侵奥斯曼帝国,骑兵集结于锡瓦斯平原,帖木儿展开了大规模的阅兵,以示征服安纳托利亚的决心。而此时的巴耶塞特一世正在围攻居士坦丁堡,得到消息后,便立刻撤销了对居士坦丁堡的围城,南下对抗帖木儿。君士坦丁堡再次逃过一劫。巴耶塞特一世沿着大道前进至安卡拉后,几位下属就建议他在安卡拉休整,焚毁周围的村庄,借助安卡拉成以逸待劳的来面对帖木儿的骑兵部队。但巴耶塞特一世急于进取,并没有丝毫休息,而是主动进军,前进至塔黑特丛林中,希望一举歼灭帖木儿军。

“跛子”和“雷霆”的对决:改变中亚命运的两大帝国之战

帖木儿军虽然处于敌国内,机动的骑兵和间谍却给帖木儿带来了众多情报,帖木儿能够如在"后院散步般"行军,这次帖木儿又提前得到了奥斯曼军的行进路线,避开了塔黑特丛林,直接进军至安卡拉,很快,机动的骑兵就占领了安卡拉的周边地区,在安卡拉周围搜刮粮食——按照巴耶塞特一世幕僚的建议,清理安卡拉周围的碧野是抵御这样一只骑兵部队的好办法——现在帖木儿反倒以逸待劳的静候"雷霆"巴耶塞特一世的进攻。巴耶塞特得到消息才反应过来帖木儿的战略,连忙回援安卡拉,一场决定性会战即将在安卡拉爆发。

安卡拉之战

“跛子”和“雷霆”的对决:改变中亚命运的两大帝国之战

帖木儿军全部都由骑兵组成,多达15万,分为轻重骑兵,而且在阵前布置了36头来自印度的战象,战象被涂抹成鲜红色,用于恐吓敌军。相比之下,奥斯曼军队只有9万军队,奥斯曼军队分为三部分,由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塞尔维亚国王率领的2万欧洲骑士被部署在左翼。奥斯曼帝国的精英,耶尼切里军团被部署在中间,这只军团的兵员由被征服的基督教地区提供,从小就被训练成为优秀而残酷的士兵。很多奥斯曼帝国的官员和大维齐尔也征集于这只军团。同样的,奥斯曼帝国手中另外一只优秀军团是被称为"西帕希"的优秀骑兵,这只骑兵是苏丹训练的精锐骑兵部队是奥斯曼的骨干。西帕希骑兵和耶尼切里军团是奥斯曼军队的核心组成。在奥斯曼军队最前方是被称为"阿札布"的步兵,这些便宜的安纳托利亚农民征募于安纳托利亚,是奥斯曼军队的炮灰,用于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而介于很多阿札布没有见过战象,耶尼切里军团被部署在阿札布步兵周围,充当监军,奥斯曼帝国的右翼是由突厥部落组成的骑兵部队,不过,一些突厥部队首领并不太满意奥斯曼帝国在此地的统治。


“跛子”和“雷霆”的对决:改变中亚命运的两大帝国之战

1402年7月28日上午,著名的安卡拉战役拉开了序幕。奥斯曼军队主动向前推进,帖木儿军队的轻骑兵发了漫天的箭雨,阿札布损失了数千人后,同帖木儿军接战,进行肉搏。奥斯曼左翼勇猛的塞尔维亚骑兵在和帖木儿骑兵的作战中占了上风,帖木儿右翼被迫向后撤退,但是巴耶塞特担心中帖木儿的埋伏,连忙将塞尔维亚骑兵撤回。而中路阿札布步兵被勇猛的帖木儿战线所恐吓,在帖木儿战象的冲击下陷入混乱,他们不顾战线,夹杂着耶尼切里军团进行后撤。

“跛子”和“雷霆”的对决:改变中亚命运的两大帝国之战

尽管此时战况陷入胶着,但是在塞尔维亚人的英勇战斗下,战况还尚能稳住。不过,位于奥斯曼帝国右翼的突厥军队在战场上躁动,很多首领早就不满奥斯曼的统治,帖木儿趁此机会和这些首领进行联络,相对于残暴的奥斯曼苏丹,这些首领更愿意相信这位中亚统治者满足自己的利益,于是很快的这些突厥军队在这一关键临阵反水,加入了进攻的帖木儿军队,1.8万人借此转换了阵营。战略的天平在此时彻底倒向了帖木儿一方。

奥斯曼军队在这种状况下开始全线崩溃。巴耶塞特派出来西帕希骑兵试图挽回战线,但同样的,帖木儿也派出了后备骑兵。巴耶塞特一世的长子见势不妙,趁机逃之夭夭,带领自己的心腹逃离了战场,反而是塞尔维亚人,这些来自欧洲的骑士们为了荣耀奋战到底。这些塞尔维亚人引起了帖木儿本人的感叹和惊奇,但两拳难敌四手,这些塞尔维亚人并不能阻止整个战线的崩溃,于是他们且战且退,慢慢在不利战况中退出了战场。

“跛子”和“雷霆”的对决:改变中亚命运的两大帝国之战

巴耶塞特一被俘

在战役的最后,巴耶塞特一世周边只剩下几百名西帕希骑兵,巴耶塞特一世决定就此突围,不过巴耶塞特的坐骑中箭,坠马的巴耶塞特一世被俘虏。著名的安卡拉之战就此结束。巴耶塞特一世被帖木儿俘虏,而8个月后,巴耶塞特一世客死在了帖木儿军中,现在围绕着巴耶塞特是自杀还是死于帖木儿手中产生了争议。

安卡拉之战后,帖木儿成为了中西亚的霸主,附属了安纳托利亚,成为了中东商路的主人,这一商路在帖木儿的庇护下保持昌盛,也为帖木儿带来了无尽的财富。在晚年,这位统治者希望东征,征服世界最后的威胁,东方的大明,不过帖木儿病死于东征途中,帖木儿死后,他的帝国分崩离析,四分五裂,帖木儿帝国犹如亚历山大帝国一般昙花一现,紧接着退出了历史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