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家化妝品公司都叫“科瑪”,這家半年內上了5次黑榜

賣珠寶的都姓周?

文|一涵

近日,江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稱江西藥監局)網站發佈通告稱,責令江西科瑪化妝品有限公司(下稱江西科瑪)立即召回在3月13日生產的多款產品。青眼調查發現,這已不是江西科瑪首次被通報,從2019年11月至今,該公司已5次被江西藥監局通告和處罰。

39家化妆品公司都叫“科玛”,这家半年内上了5次黑榜

▍截自江西藥監局

青眼統計發現,截至目前,中國境內可搜索到的名為“科瑪”的化妝品公司共有39家,且多數為近幾年內成立的新公司。

“科瑪化妝品”這股風是怎麼刮起來的?

未經允許自行恢復生產 產品被責令召回

事實上,江西藥監局4月3日發佈的這條公告與該局在3月13日對江西科瑪進行的監督檢查結果有關。

根據江西藥監局3月24日發佈的公告顯示,3月13日,江西藥監局在檢查江西科瑪時,在現場發現該公司存在9條嚴重缺陷,嚴重違反《化妝品生產許可工作規範》有關規定。同時,公告還指出,在2019年9月24-25日,江西藥監局進行檢查時,發現該企業有6條嚴重缺陷,當時已責令該企業停產整改。但3月13日檢查時卻發現該企業未經過藥監局確認就自行恢復了生產。

39家化妆品公司都叫“科玛”,这家半年内上了5次黑榜

▍截自江西藥監局

鑑於江西科瑪嚴重違反《化妝品生產許可工作規範》有關規定,不符合法定生產條件和要求,江西藥監局在3月13日就責令該企業暫停生產銷售。此外,江西藥監局還表示,該企業在完成全面整改並經藥監局確認符合生產條件、要求前,不得恢復生產銷售。

然而,僅一個月後,即4月2日,當江西藥監局再次對江西科瑪進行檢查時,卻發現該企業在3月13日違反《化妝品生產許可工作規範》情況下生產的氨基酸保溼泡沫按摩潔面乳1821瓶、凡士林保溼潤滑磨砂膏936瓶等已經轉移。因此,為保障公眾安全,按照有關法規要求,江西藥監局責令該企業立即召回上述產品,並在4月3日對外發布了上述公告。

半年內5次上江西藥監局黑榜

青眼調查瞭解到,江西科瑪已多次因嚴重缺陷和衛生管理規定等問題被江西藥監局通報。據統計,2019年11月至今,江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發佈5次對江西科瑪的監督檢查情況的通告和處罰。

除以上兩次外,其餘3次分別是:

2019年11月15日,江西藥監局發佈的《關於化妝品生產企業監督檢查情況的通告》中顯示,在2019年9月的飛行檢查中,發現江西科瑪嚴重缺陷6項,一般缺陷8項,責令該企業停產整頓,完成整改後未經允許不得恢復生產;

39家化妆品公司都叫“科玛”,这家半年内上了5次黑榜

▍截自江西藥監局

2020年2月18日,江西藥監局發佈了《關於公佈非法化妝品的通告》,通告顯示在飛行檢查中發現江西科瑪超出核發的《化妝品生產許可證》許可項目生產,由該企業生產的凡士林潤唇膏、夜間水潤修護睡眠唇膜、嫩滑去角質啫喱、果酸去角質啫喱、玫瑰搓泥浴寶均為非法產品;

39家化妆品公司都叫“科玛”,这家半年内上了5次黑榜

▍截自江西藥監局

今年2月24日,江西科瑪再次因不符合化妝品衛生要求、違反健康管理規定,不符合《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和《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實施細則》,被江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採取警告行政處罰措施。

39家化妆品公司都叫“科玛”,这家半年内上了5次黑榜

▍截自江西藥監局2月24日發佈的文件

根據在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服務平臺查詢顯示,江西科瑪曾自主生產sakose、雪玲妃等多個品牌的化妝品共計112種,但近年來均全部註銷產品備案。

目前Sakose系列產品的生產廠家為廣州尚誓化妝品有限公司、廣州覓你化妝品有限公司等;雪玲妃產品目前的生產廠家為江西初芙化妝品有限公司、江西初美化妝品有限公司等。

根據企查查信息顯示,江西初芙化妝品有限公司為江西初美化妝品有限公司100%控股公司,江西初美的實際控制人和最終受益人為戴麗華;戴麗華則曾經是江西科瑪化妝品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和經理;並且,江西初芙化妝品有限公司還是江西科瑪的歷史大股東,曾99%持股。據悉,江西科瑪成立於2016年4月,公司經歷了多次大股東、受益人、實際控制人的變更,目前江西科瑪的法定代表人為楊小平,實際控制人為楊迪,兩人均為公司的最終受益人。

39家化妆品公司都叫“科玛”,这家半年内上了5次黑榜

▍截自企查查

39家“科瑪”化妝品公司是啥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在化妝品行業,提起“科瑪化妝品”,一般人會想到日本科瑪、韓國科瑪以及2016年11月在新三板掛牌的本土企業廣州科瑪股份。

這3家“科瑪”企業均為化妝品代工企業。根據公開信息顯示,日本科瑪成立於1912年,目前為日本最大的代工企業,幾乎日本所有知名品牌都是日本科瑪的客戶;1997年日本科瑪在蘇州成立了直營子公司蘇州科瑪。1990年,日本科瑪與韓國科瑪創始人尹東漢共同出資創建了韓國科瑪,隨後日本科瑪持有的股份在不斷稀釋,彼此獨立經營;2004年,韓國科瑪開始拓展中國市場,併成立了北京科瑪;2018年,韓國科瑪旗下的無錫科瑪也正式投產。而廣州科瑪股份(839326)成立於2011年,全名為廣州科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並於2016年11月在新三板上市。財報顯示,2018年廣州科瑪的年營收為4566萬元。

由此可見,在日本科瑪的帶動下,“科瑪”在行業內也成了化妝品代工廠網紅名稱。截至目前,中國境內可搜索到的名為“科瑪”的化妝品公司共有39家。譬如,杭州科瑪化妝品有限公司、上海科瑪化妝品有限公司、鄭州科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

在這39家公司中,除了日本科瑪、韓國科瑪、廣州科瑪旗下的多家分公司外,在剩餘的28家“科瑪”公司中,有超過64%的企業註冊資金在100萬元(含)以下;近九成的公司是在2016年以後成立的;並且在廣東註冊的企業最多,佔比為25%。不難發現,這28家取名為“科瑪”的公司大多為年輕的中小企業。

實際上,這種同名的現象在行業內比較普遍,“瑩特麗”也是一例。去年4月,全球知名化妝品代工企業意大利瑩特麗集團因廣州一家代工廠也取名為“瑩特麗”,為此專門發佈了一則聲明,表示目前瑩特麗集團在中國擁有的4家獨立公司分別是:香港Intercos Asia Pacific Ltd公司、瑩特麗化妝品(蘇州)有限公司、瑩特麗科技(蘇州工業園區)有限公司和瑩特菲勒(上海)有限公司。

39家化妆品公司都叫“科玛”,这家半年内上了5次黑榜

不過,也有行業人士表示,取一個和大廠同名的公司,“一榮俱榮”難,“一損俱損”易。例如此次江西科瑪半年內5次上黑榜,就是給那些跟風取名“科瑪”的一個警示。同名的公司多了,熱點沒蹭上,可能還會蹭上“黑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