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丹罵自己兒子是“廢物”:“不”語言正在削弱你的孩子

宋丹丹罵自己兒子是“廢物”:“不”語言正在削弱你的孩子

《嚮往的生活》裡有這樣的情景:早上起來,看到別人的孩子劉憲華在為大家做早餐,而自己的兒子什麼也不會幹時。

宋丹丹罵自己兒子是“廢物”:“不”語言正在削弱你的孩子

宋丹丹說:

你怎麼什麼都不會幹?

你說你能幹嘛?

我生了一個廢物。。。

當巴圖為她手忙腳亂生火煮雞蛋時,她卻一邊奚落兒子笨手笨腳,一邊埋怨兒子揚起的菸灰弄髒了自己的臉。

這樣的話語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聽見,但是“它”卻在無形之中削弱孩子的積極性,你的一句隨口直言,可能讓一個孩子

孩子為什麼總是“什麼都不會幹”?因為媽媽嘴裡的“不語言”在引導他

什麼是“不”語言?

宋丹丹罵自己兒子是“廢物”:“不”語言正在削弱你的孩子

所有帶“不”,“別”這樣的否定及帶有命令語氣的話都是不語言。

如果你耐心去總結,你會發現你可能百分之八十的話都在跟孩子說“不”:

不許說髒話!

別玩水!不許打人!

不要遲到啦!

衣服別弄髒啦!

別在地上打滾!

說了多少次了你就是不聽!

負面語言是個毒瘤,父母的所有擔心都會變成對孩子的詛咒。

一個人騎著自行車在路上走,前面有一條溝橫在前面。路邊的行人在大聲提醒

“別往前走,別往前走!前面有溝…”

往往話還沒說完,這個人就已經掉溝裡去了

因為人的潛意識裡會自動過濾帶負面的字眼。

這個時候,人的腦子裡只聽到了:往前走,往前走…

如果把“別往前走”改成“停下來”,他接受的指令是停,可能他就能停下來了。

加州大學教授喬治來科夫在課堂上跟學生做試驗:他不斷的跟學生重複:

別想那隻大象,

做什麼都可以,就是別想那隻大象

他發現還沒有看到一個人不想那隻大象的。

父母對孩子所有的擔心都會變成對孩子的詛咒。

當不斷的給孩子負面的暗示,孩子就會朝負面的方向發展,給孩子正面的引導,她就會有積極的變化。

正面的語言才管用。

負面語言背後是父母的權威與控制

“我是權威!你必須聽我的!”

孩子感覺不好,感覺到被指責和被控制,自己當然感覺不好。

家長感覺更有力量,但是孩子會容易越來越缺乏信心和勇氣

負面語言附帶的情緒比如氣惱,失望,煩躁的情緒,傳遞給孩子。

時間久了,孩子的情緒宣洩不出去,特別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會造成他們的叛逆,不利親子關係。

宋丹丹罵自己兒子是“廢物”:“不”語言正在削弱你的孩子

怎麼說積極的語言呢?

1.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及時暫停情緒暴力

當孩子沒有按我們說的做的時候,我們會煩惱,焦慮的情緒。當我們被負面情緒控制得時候,就會不由自主的有負面語言脫口而出。

你的情緒失控其實是對事情無法掌控的無助,要找回自己的能量有效的調控情緒。

所以覺察一下們的情緒,這時候我們應該做的是讓自己先暫停下來。冷靜的跟孩子溝通

2.正面語言來代替不語言,給孩子積極的暗示

與其不斷的強調不能多吃糖,而給她看一本繪本教他保護牙齒。

把需要換成積極的,關注你希望孩子做的事情

用要勇敢代替別怕。

與其質問孩子你怎麼還不睡覺改成寶寶,我們到時間睡覺了

宋丹丹罵自己兒子是“廢物”:“不”語言正在削弱你的孩子


我還記得在一檔綜藝節目裡,當主持人小s不嫌事大問楊迪的媽媽,你怎麼看待兒子的長相?楊迪也在一旁附議:電視上覺得總有人說我長得不好看。

而這個媽媽馬上一個眼神說:我只是覺得楊迪的鋒芒被你們蓋過去了,你們更好看!

我想正是因為有媽媽無條件的愛和支持,楊迪才能這麼放得開,有這麼多人喜歡吧。

吸引力法則”的創造者和倡導者,著名身心靈成長導師,

朗達.拜恩 在吸引力法則裡說過:

積極的思想去思考積極的結果,你希望它好他就好,你希望不好它就不好。你的願望就是吸引力的命令。

如果希望你的孩子好,那就用積極的語言去回應他。

什麼時候,父母都是孩子最堅實的依靠;你的嘴裡孩子是什麼樣,孩子就能成為什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