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間道》:黑幫片和正邪對抗的外表下,是哲學與人性的思考

最近,在頭條的放映廳找到了很多熟悉的電影,再一次翻看《無間道》的時候,有些感慨,十多年前只覺得這部片子很好,看完後思緒萬千,但是又不能詳細的描述出來,再次看完有一些小小的感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無間道》:黑幫片和正邪對抗的外表下,是哲學與人性的思考

《無間道》這部被香港影評界稱做“拯救了新世紀香港電影市場”的作品,堪稱香港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自播映以來,一度拿獎拿到手軟,是一部兼具了思想性、藝術性以及商業性等多重訴求為一體的電影。


《無間道》:黑幫片和正邪對抗的外表下,是哲學與人性的思考

熟悉香港電影的朋友應該知道,警匪、槍戰、黑社會這三大主題是香港電影的主要類型影片。早期的香港黑幫電影表現善惡對立、黑白對抗,講述有消費性的故事是其主要特點。到80年代,一批在商業元素包裹下兼注重刻畫人性的影片出現,如吳宇森的悲劇英雄系列等。很顯然,從大的類型來說,《無間道》自然屬於此類影片。但是,它又是一部非常獨特的影片,既有商業故事,又注重表現深刻的人性掙扎,深入思考人生和命運的主題,在黑幫片和“正義與邪惡”的外表下,其內裡充滿了哲學意味與人性思考。今天就聊聊《無間道》到底了什麼?有帶給了我們什麼樣的思考?

《無間道》:黑幫片和正邪對抗的外表下,是哲學與人性的思考

一、將目光聚焦在一警一匪在身份認同困境裡的苦苦掙扎,身份錯位、自我迷失、渴望迴歸、悲劇命運,讓我們看到了兩個活生生的人和血淋漓的人性

一般來說,善惡對立是香港黑幫片慣常的思維模式,也是這種類型影片展開敘述和結構故事的關鍵所在。但這部影片開頭就安排了對韓琛犯罪集團的抓捕行動,這慣常的情節高潮一般都安排在影片最後,順勢揭出謎底,結束故事。而為了保持影片情節張力,雙方的這種欺騙與反欺騙常常被安排為潛在的鬥法過程。創作者運用巧妙的隱藏和恰當的暴露來製造看點。而在這部影片中,衝突戲被提前,還有,雙方的臥底一開始就是顯露的,傳統懸念亦被舍斥。這表明,影片並不以此為看點。

《無間道》:黑幫片和正邪對抗的外表下,是哲學與人性的思考

那麼,題材表現的重點何在呢?原來,在剔除完全注重故事情節因素的傳統做法後,影片題材已經發生了巧妙變化。影片前面安排的這次情節高潮表明,其重心已經由警匪對抗的故事巧妙地轉化為警匪雙方內部的人性掙扎——雙方調查自己隊伍中的內鬼,由此深入刻畫人物。

《無間道》:黑幫片和正邪對抗的外表下,是哲學與人性的思考

影片主要刻畫了兩個人物,陳永仁和劉建明,表現他們身份錯位、自我喪失的無奈,表現了他們希望迴歸正常人的身份和生活的願望和共同的悲劇命運。陳永仁本來是警校的優秀學員,但恰恰因為他的優秀,他幸運而又不幸地被派作臥底,從此走上了一條艱難的不歸路。原本說好是三年期限,但如今已經快十年了。年限的不斷延長,既說明了臥底生活的艱難和危險,又反襯了他的痛苦;既隱含了他工作出色,又說明了他愈是做得好愈是無法擺脫苦境的悖論和無奈。為了成為出色的臥底,他不得不幹那些合乎”他身份的事,以博取信任。但是身為警察的自覺和為人的良知又使他強烈地自我譴責,他處於極度的心理折磨之中。

《無間道》:黑幫片和正邪對抗的外表下,是哲學與人性的思考

劉建明沒有陳永仁那麼多的磨難,他似乎一切都挺好,物質豐裕,地位牢固,精神自得。殊不知,他的虛偽和做作已經被身邊最親密的人觀察得一清二楚。她稱他有二十八種性格,很可怕。如果說陳永仁面臨的是忍受,那麼劉建明面臨的則是選擇。

《無間道》:黑幫片和正邪對抗的外表下,是哲學與人性的思考

陳永仁無法找回自己的身份,不得不壓抑自己的痛苦。那麼,劉建明則是在如履薄冰的幸福邊緣迷失,在即將爆發的火山口流連忘返。同時,影片還表現了他們希望迴歸正常人的身份和生活的願望。苦難中的陳永仁是這樣,幸運之中的劉建明同樣是。女友覺得他“很可怕”、”挺可憐”、特別是他在除掉黃警司之後,原以為韓琛會更加賞識他,結果卻發現韓琛在利用他,揹著他甚至甩開他在做事,他於是徹底幻滅了,轉而尋找陳永仁合作,就是希望迴歸的標誌。

《無間道》:黑幫片和正邪對抗的外表下,是哲學與人性的思考

陳永仁既是一個好人,又是一個英雄,但他離幸運就是稍差一分,他的悲劇命運令人同情。劉建明開始是一個替犯罪組織賣命的人,但在最後,他請求陳永仁給他一個機會,他的懺悔是真誠的,但他覺悟之時已經晚了。


《無間道》:黑幫片和正邪對抗的外表下,是哲學與人性的思考

二、悲天憫人的人道主義態度下,我們看到了人物在具體環境下的真實行為和心理,我們看到了人性相通的一面

影片刻畫的這兩個主要人物,從價值觀來說,他們分明代表著正價值和負價值。傳統警匪片不但表現他們社會角色的對立,而且更要強調他們性格的衝突和人格的強烈對比。但在《無間道》中,影片恰恰突出寫他們人性和人格中相同的一面。影片開頭就表現了他們的人性相通。

序幕中,剛剛被派到警隊訓練的劉建明望著陳永仁被趕出警隊大門的背影,心裡說:“我想跟他換。”劉建明到音響店挑選設備,偶遇陳永仁,兩個人溝通順利,感受相同。影片開頭的這兩個畫面和細節都是隱喻性的,為整個影片刻畫人物打下了基調。

《無間道》:黑幫片和正邪對抗的外表下,是哲學與人性的思考

陳永仁和劉建明人性的共同點表現在很多方面。從工作能力來說,他們都是出類拔萃的。從個人品德來說,影片更表現了他們普通人性的一面。作為人。在普通生活中,他們原來是如此的接近和友好。劉建明對待MARY,和陳永仁對待心理醫生的態度多麼相似。MARY能夠觀察到劉建明的心理隱衷,指出他的偽裝和可怕,我們可以逆向理解為是因為劉建明對待自己親愛的不設防造成的。同樣,陳永仁也已經深深地愛上了醫生,他竟然連自己是警察這樣天大的秘密都告訴了她。在傳統警匪片中,反面人物像劉建明之類人極容易被概念性地醜化,而與此同時,像陳永仁這樣的英雄則會被概念性地拔高和純化。

《無間道》:黑幫片和正邪對抗的外表下,是哲學與人性的思考

而在這部影片中,它既沒有刻意拔高正面人物,也沒有有意貶斥反面人物,它注重表現了人物在具體環境下的真實行為和心理。通過影片對陳永仁和劉建明兩個人物塑造手法的分析,可以透析出創作者悲天憫人的人道主義態度。這種創作心態,是決定這部影片取得深層突破的內在原因。創作者在對待他所塑造的人物時,不是以一種價值判斷為預前提,將所有的人物進行好壞分類,然後做出是否符合道德規範的判定,而是採取了客觀的中立態度,以一種自然主義的客觀性和現實主義的典型性來表現人物。

也正是因為如此,影片中人物的性格表現和影片故事的情節發展動力都是人性的表現和流露。

《無間道》:黑幫片和正邪對抗的外表下,是哲學與人性的思考

誠如劉建明說的,他在被派做臥底時是沒有選擇的。陳永仁也是這樣。在影片序幕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因成績優異被派臥底。陳永仁做臥底儘管非常稱職,但過程卻是非常痛苦的。他打人被抓,影片不是故意暴露他的缺點,而是通過這樣的細節真實地表現他的無奈。

《無間道》:黑幫片和正邪對抗的外表下,是哲學與人性的思考

他在心理醫生面前流露自己的秘密,並不是他沒有自我保護意識,而是他尋求心理解脫的努力。陳永仁的可貴和偉大恰恰是他的真實,如痛苦、心理變態、激動和矛盾,是他在如此艱難的工作處境和生活處境中依然堅持住的執著和堅忍。

《無間道》:黑幫片和正邪對抗的外表下,是哲學與人性的思考

和陳永仁相比,影片表現劉建明的人性的角度又自是不同。如果說陳永仁每天都想著恢復自己的身份的話,劉建明則是在一個過程中才逐漸有了要求恢復身份錯位的人性自覺意識的。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人起了關鍵作用,一個是女友MARY,一個是韓琛。影片中,MARY用自己寫作的小說中的主人公來隱喻劉建明,第一次,她說那個每天都跟自己做戲的人已經失去自我了,很可怕。第二次。劉建明高升了,他卻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公開地要清除自己的競爭對手。MARY說他很可憐。MARY的話是針對他正在進行的行為而言的。第三次,MARY知道了劉建明的真實身份。她痛苦地哭了。她說她寫不下去,隱喻了她對劉建明的失望。從劉建明人性覺醒的過程來說,MARY是她的引導者和拯救者。另一個人物韓琛也是劉建明人性覺醒過程中的必要條件。尤其是韓琛對他的輕視和背叛,是促成劉建明善惡轉變的重要因素。


《無間道》:黑幫片和正邪對抗的外表下,是哲學與人性的思考

三、“無間”屬於佛經,“人生為苦”屬於眾生生

《無間道》 是一部充滿哲學意味與宗教思考的電影,無論是影片開篇的佛像浮雕呈現、還是片尾引用《涅槃經》中關於“無間”的解說,都為影片營造出一襲神秘的佛教意蘊:“無間即受苦沒有間斷的人間地獄,受苦無間,命之愈長,苦之愈深”,影片徒增一層痛苦陰影

。mary與李心兒扮演的是救贖的角色,mary想把小說中主人公救贖出來, 卻不知道怎麼書寫結局;李心兒試圖消除陳永仁的痛苦與焦慮,最終也只是暫時緩解其頭痛的症狀, 救贖失敗似乎在表達著兵與賊生存的困境與失敗,在人生為苦的主題意蘊映襯下顯得更加悲劇傷感。

《無間道》:黑幫片和正邪對抗的外表下,是哲學與人性的思考

前面提到,影片在表現警匪雙方人物時,重點不是突出他們的差別或對立,而是強調他們人性共同的地方,即身份錯位、命運無常帶給人的巨大痛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陳永仁為打擊黑社會勢力做出了自己的犧牲。影片從頭至尾突出的是他的精神壓抑、心理痛苦和人生不幸。如果說賦予劉建明以一個善惡終於有報的結局,正好符合了我們傳統的心理期待.那,將一個道德意義上的好人也表現得如此悽苦,又是什麼意圖呢?

《無間道》:黑幫片和正邪對抗的外表下,是哲學與人性的思考

單獨分析陳永仁這個人物,確實很難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借分析他的對立面——劉建明來問答這個問題。影片序幕中年輕的劉建明說自己想跟被開除的陳永仁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伏筆。到影片最後,他請求陳永仁給他一個機會,他現在想選擇做好人。這樣貫穿整個影片的線索就是他從無可選擇到最後艱難地做出選擇的過程。那麼是什麼促使他必須要做出決定呢?從情節來看,是韓琛的背叛造成的。

《無間道》:黑幫片和正邪對抗的外表下,是哲學與人性的思考

從個人感情來說,則是他不願失去自己的精神寄託和感情依賴,尤其是MARY的愛。從個人深層原因分析。劉建明這個人在個人品性上並不是壞人,他之所以成為黑社會的臥底,不是他個人品格的缺陷。而是命運的安排和無奈。

《無間道》:黑幫片和正邪對抗的外表下,是哲學與人性的思考

不管是陳永仁也好,劉建明也好。他們始終無法擺脫自己的無間命運。陳永仁一直在默默履行自己的職責,這是一種精神和思想的境界。但是,他卻在糾出了內鬼的勝利時刻,犧牲在黎明之前最後一絲陰暗裡。劉建明的善惡轉變和懺悔,影片同樣給了他這樣一個結局。到他決心做出選擇,真心懺悔的時候,他卻已經因自己的罪行不得不受到法律的追究了。陳永仁的迴歸和劉建明的懺悔最終在命運的驅使下成為泡影。

《無間道》:黑幫片和正邪對抗的外表下,是哲學與人性的思考

從抽象意義來分析,《無間道》不僅是為臥底的陳永仁和劉建明作了人生和命運的真實寫照,而且是人類生活和命運的隱喻,影片中的眾多人物的命運是這種隱喻的具體展開。影片人物眾多,但幾乎無人能夠擺脫無間命運的捉弄和苦難。比如黃警司,還有那個偽裝得很好的阿強,以及大B等等,都是無間命運裡的悲劇性人物。總的來說,《無間道》是一種生命狀態的隱喻。

《無間道》:黑幫片和正邪對抗的外表下,是哲學與人性的思考


寫在最後

回過頭再看這兩個人:

劉建明,富有正義感、一心想做好人、卻求之不得;陳永仁,本為好人、卻因為臥底身份身為好人卻時時為孽。

正如佛家所言:“受身無間者永生不死, 長壽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 ”賊兵二人畢生苛求卻不可得,正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即客觀事物,空即事物的外觀:淫慾、食慾、身體、物質等東西。 賊兵熱衷的警察身份彷彿是靈魂的信碼載體、個體靈魂救贖的標誌; 黑幫大哥身份的韓琛斂財無度終喪命於自己手下人之手,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警局另一位臥底執迷於權勢地位反被同僚開槍斃命......個體的執迷與迷茫,鍥而不捨的追逐自我的“色”徵象,卻陷入痛苦的迷失,死亡的命運。 在這條“無間”之路上徒勞地奔命,雖有偶爾的滿足喘息,卻依然無法逃脫內心痛苦地掙扎。

如何擺脫“無間”之苦呢?

放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