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聲尊稱釀3大惡果,任性女人可怕!懂事女人會咋做?

圖片源自網絡,深謝!

孩子1聲尊稱釀3大惡果,任性女人可怕!懂事女人會咋做?

一聲尊稱闖大禍,

高速停車關係掰。

駕照一次扣三分,

還要再罰三百塊。

那個無辜的孩子,如果知道自己的一聲“阿姨”,會造成這般惡果,他會不會死都不喊?

而當他目睹了一聲“阿姨”釀成的“血案”後,心理陰影的面積,又會有多大?陰影多久才能消除?

到底咋回事兒呢?

01.女子在高速公路上步行


孩子1聲尊稱釀3大惡果,任性女人可怕!懂事女人會咋做?

話說4月2日11點左右,重慶高速執法人員在某收費站附近發現異常情況:

1輛白車停在應急車道上。

1對男女正在吵架。

1名女子拖著行李箱,在高速路上與呼嘯而來的汽車競走。

執法人員幾乎驚呆:

這是啥情況?

原來,車上共5人,吳姓姐妹和曾某1家3口。

兩家人原本是朋友。

既然是朋友,這又是鬧的哪一齣呢?

執法人員聽到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故事。

曾某孩子叫了小吳一聲“阿姨”。按說孩子挺有禮貌的,結果這一禮貌出大事兒了!

小吳覺得把自己叫老了!

應該叫姐姐才對。


孩子1聲尊稱釀3大惡果,任性女人可怕!懂事女人會咋做?

小吳和曾某開始爭吵。越吵越厲害,司機曾某就把車停在了應急車道上。

誰知小吳賭氣拿著行李下了車!

曾某妻子覺得丈夫沒幫自己說話,也賭氣下車。

這叫什麼事兒啊!

高速停車萬分危險,執法人員責令他們立即上車,下高速處理矛盾。

懂事的人,應該知道怎麼做吧?

可是,沒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

執法人員的話,竟然被當成了空氣!

兩家人死活不願意坐同一輛車……

情況緊急,咋辦?

高速執法人員無奈,只好由一名執法人員駕駛執法車輛,將曾某一家三口送到收費站。

再由另一名執法人員幫助吳姓姐妹駕車到收費站。

最終,兩家人分道揚鑣。

曾某因隨意佔用應急車道停車,罰款300大洋,駕照扣3分。

兩家人友誼的小船,因為1句“阿姨”,說翻就翻。


孩子1聲尊稱釀3大惡果,任性女人可怕!懂事女人會咋做?

一聲嘆息。

哭笑不得。

02.叫“阿姨”錯了嗎?

按常理,沒錯。

中國傳統中,若無親屬關係,通常按年齡定輩分。

儘管沒有嚴格界定,但通常來說,有個不成文的規律:

當事人與孩子的年齡差距超過12歲,與孩子父母的年齡差距小於12歲,就可以視為與父母輩分相當,以長輩相稱,以示尊重。

而在過去,若對一個該稱呼長輩的人以同輩相稱,對方往往極不舒適。

但小吳作為年輕姑娘,不喜歡被叫“阿姨”,也可以理解。

近年來,由於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一部分女性越來越害怕被叫老了,害怕到十分脆弱,近乎玻璃心。

別說叫“阿姨”,甚至叫“姐姐”都會被鄙視。

在寶島臺灣,一位健身教練在訓練時,稱一女性會員為“姐姐”,竟然被投訴!

曾家小孩叫“阿姨”,既是尊重小吳,也是繼承傳統。

而小吳不喜歡被叫“阿姨”,既是真情流露,是對傳播新知。

問題在於老傳統和新觀念正好對立,雙方並不瞭解衝突背後真正的原因,缺乏化解衝突的方法,最後只能讓“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孩子1聲尊稱釀3大惡果,任性女人可怕!懂事女人會咋做?

03.懂事女人怎麼做?

在這件事中,最尷尬的是司機曾某,最受傷的是曾家孩子。

他們都夾在兩個不太成熟的女人之間,進退兩難。

特別是孩子,看到因為自己導致大人爭吵,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哪裡錯了,很可能自責、羞愧、困惑和恐懼交織,最終導致認知紊亂,影響日後成長。

但主要問題,卻在兩個女人身上。

他們的不成熟,最終把這次出行變成了一場苦旅。

但懂事的女人,一定不會這樣做。

會怎麼做呢?


孩子1聲尊稱釀3大惡果,任性女人可怕!懂事女人會咋做?

懂事女人聽到孩子叫“阿姨”後,即使不高興,也一定會做3件事:

控制情緒。

控制了情緒,才能控制人生。

哪怕內心翻江倒海,也要不動聲色,甚至笑靨如花。

這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氣場。

讚美孩子。

懂事的女人,一定會讚美孩子“有禮貌”或“很懂事”。

甚至告訴孩子“阿姨很喜歡有禮貌的孩子”,同時再給孩子豎個大拇指。

如果有小禮物,給一個更好。

提出請求。

大致對話場景如下:

小吳:寶寶,阿姨想跟你商量個事,可以嗎?

孩子:當然可以。

小吳:阿姨今年才18歲,還不太習慣當阿姨,更喜歡當姐姐,你喊姐姐我會特別開心。怪姐姐以前沒有告訴你。從現在開始,咱們約定一下,以後你就喊我姐姐,好嗎?

這樣一來,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結果。

同樣,面對不太懂事的小吳,孩子媽媽若懂事,也會做3件事:

控制情緒。

明明可以叫“阿姨”,卻不讓叫,還鬧情緒,很多人都會感到不爽。

媽媽也會不爽。

但儘管如此,還要努力控制情緒,18歲姑娘剛成年,可以理解,不宜計較。

承擔責任。

告訴孩子,儘管以前教過他應該跟什麼樣的女性叫“阿姨”,但現在的社會變化很快,特別是一些年輕姑娘,更喜歡被叫“姐姐”,是爸爸媽媽沒有及時告訴孩子,是爸爸媽媽的錯。

同時向小吳道歉。

現場教育。

告訴孩子,今後對小吳要改稱“姐姐”。同時,今後再遇上不知該叫姐姐還是阿姨的女性時,可以問對方“喜歡被叫姐姐還是阿姨”,然後再決定怎麼稱呼。

如果這樣做,至於在高速上停車和鬧掰嗎?

溝通和教育都是大學問,生活處處都是溝通和教育。

但願我們都能成為有心人,不斷從他人的經歷中學習成長,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也期待更多父母,把這個案例教給孩子,防止今後出現類似尷尬。


對此,您怎麼看?

您若認同本文觀點,歡迎轉發。
您若反對本文觀點,歡迎在評論區提出您的觀點,一起探討。

祝您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