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殷興山:金融服務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作者|殷興山「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長」

文章|《中國金融》2020年第7期

《中国金融》|殷兴山: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在保障經濟社會正常運轉中承擔著重要職責。浙江金融系統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重要講話精神,結合基層實際,充分發揮央行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等作用,加大資金供給和紓困幫扶力度,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2月末,全省各項貸款餘額增速為15.9%,高於全國4.2個百分點;結構持續優化,普惠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製造業貸款餘額均居全國第一,民營經濟貸款增速同比提高4.5個百分點;成本明顯下降,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71%,同比下降65個基點;不良貸款率0.92%,持續保持在較低水平。

浙江金融系統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立足於保供應保重點,精準高效用好低成本央行專項再貸款。2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人民銀行設立了3000億元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向主要全國性銀行以及湖北、浙江等10省市部分地方法人銀行提供資金,著力支持直接參與防疫的重點醫用物品和生活物資企業以及“菜籃子”“米袋子”等民生保障企業。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主動擔當作為,強化統籌協調,就優化和調整專項再貸款的發放機制向總行建言獻策。在浙江省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省級跨部門協同工作機制、人民銀行和金融機構雙線聯動機制、每日監測通報機制、資金髮放快速響應機制等,多部門各司其職,高效協同,工作合力明顯增強。截至3月16日,全省已有1264家重點企業獲得2379筆優惠貸款,金額450億元;加權平均利率2.65%;金融機構主動對接,專人負責,貸款資金2天到位。

立足於滿足民營小微企業復工復產資金需求,組織開展“百地千名行長助企業復工復產專項行動”。隨著企業復工復產進度加快,產業鏈逐步打通,企業融資需求持續恢復和擴大。2月26日,人民銀行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5000億元。為推動政策落地,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聯合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開展了“百地千名行長助企業復工復產專項行動”,省、市、縣聯動,主動調研對接復工復產的民營和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截至3月16日,金融機構累計發放符合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要求的優惠貸款27767筆,金額338億元,戶均金額121.7萬元;貸款平均利率4.4%,貼現平均利率2.69%,有力地支持和帶動了浙江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經營秩序。同時,針對民營企業復工復產中的債券兌付和債券發行需求,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加強與銀行間交易商協會對接,建立“綠色通道”,推動全省債券發行提速增效。目前,已支持康恩貝製藥等11家企業發行疫情防控專項債,合計金額55億元,平均利率3.83%。

立足於緩解困難企業資金壓力,創新實施差異化信貸政策。認真落實人民銀行等五部委《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等精神,充分發揮基層行的主動性、創造性,全力幫扶企業渡過難關。

一是促週轉。對因疫情影響出現還款困難的企業,要求各金融機構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併合理採取延期還款、分期還款、展期續貸等措施,確保其平穩度過疫情期。二是降成本。浙江省強化財稅金融聯動,大力實施“五減”共克時艱行動,對企業“救急”又“減負”。指導金融機構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適當下調貸款利率,減免相關手續費;對因疫情影響產生逾期的企業貸款,合理免除逾期利息、罰息和違約金。三是保信用。建立疫情期間信用保障機制,合理調整因疫情影響的企業逾期信用記錄報送,不隨意下調企業信用等級,切實保護信貸主體的徵信權益。

立足於提升金融服務質效,以“331”為抓手打通傳導中梗阻。一是推動建立金融服務三張清單。促進各金融機構制定對基層行“授權清單”,下放審批權限;推進“授信清單”,明確並公示授信辦理條件、時限、環節和材料。對於企業復工復產急需的融資申請,3個工作日內答覆;細化“盡職免責清單”,提高基層人員工作積極性。

二是優化完善金融服務三個平臺。以“人民銀行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動產融資登記公示系統、保證貸款登記系統”為抓手,鼓勵金融機構加強線上業務服務,積極運用技術手段,發揮產業鏈核心企業信用、物流、資金流等信息,不斷提高中小企業應收賬款、動產等質押貸款比率。三是實施一項“首貸戶拓展”行動。以首貸戶為重點,強化對受疫情影響的民營小微、製造業的支持,工作重點由“增量擴面”向“擴面增量”轉變,並通過信用貸、無還本續貸、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提高資金支持質效。

立足於穩外貿穩外資,建立完善跨境資金政策綠色通道。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及時啟動應急處置機制,行局聯動,本外幣協同,推出了放寬出口收匯期限、簡化收付匯手續、便利資本項目收入結匯、加大貿易融資投放力度、視條件突破外債借用額度、鼓勵網上業務辦理等一系列舉措,確保受影響的企業資金有保障、業務不停擺,防止受疫情影響退出國際產業鏈。今年前2個月,全省結售彙總額638.2億美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結售匯順差307.6億美元,同比略增1.4%。2月1日至3月16日,已通過“綠色通道”為1242家企業辦理國內外匯貸款6678筆、金額51.3億美元;採取“零接觸”方式辦理跨境融資57筆、金額達6.04億美元。

立足於政策落地見效,健全閉環機制。對金融支持企業復工復產落實情況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監測,形成閉環,確保政策行動取得實效。一是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信貸增長監測機制;二是考核評估和約談機制,幫助和督促工作存在差距的金融機構克服困難、解決問題;三是激勵約束機制,把考評結果與貨幣政策、金融市場以及央行評級評價等掛鉤,正向激勵反向約束。

當前需要關注的突出問題

企業開復工後仍面臨較多困難。一是存在員工返崗難的現象。從大數據監測看,節後遷入浙江的人口規模僅相當於上年同期的37.6%。以節前春運時段遷出規模為基礎測算,浙江外流人口恢復率為56.1%,低於廣東、江蘇和上海。二是存在產業鏈協同不足的問題。調研中,部分企業反映上下游供應鏈不穩定因素增多,原材料和防護物資等供給不足的影響顯現。

三是存在終端需求不足的問題。浙江是外貿大省,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擴散,境外疫情較重地區的生產明顯放緩,外需明顯下降,退單現象增多。這些問題都從不同維度、角度,對下階段金融系統的總量保障、結構優化以及服務質效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疫情對金融風險防範的潛在影響不容忽視。從短期來看,影響主要體現在交通運輸、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文化娛樂等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等領域,其中的一些中小微企業可能面臨較大生存壓力。從中長期來看,需要關注疫情對金融機構經營的持續影響。過往經驗表明,實體經濟的信用風險傳導至金融體系通常會有一定的滯後性。預計後續金融風險將有所暴露。比如,部分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個人等因停工和收入中斷導致違約率上升。近期金融市場波動加大,部分民營企業的股權質押、債券違約風險可能反覆。同時,部分中小銀行本身也會面臨流動性、經營利潤等方面的壓力。

相關建議

加強貨幣政策定向支持,突出對經濟重點領域支持。疫情對我國經濟短期衝擊較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不僅是穩增長需要,也是穩金融需要。執行過程中,既要防止“注重總量,結構性配套沒跟上”,加劇經濟金融領域結構性矛盾;也要防止“注重結構,總量配套沒有跟上”,造成經濟金融短期較大波動。為此,建議用好用活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工具,重點支持受疫情影響較大企業。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投向,著力加大對優質製造業、民營企業和普惠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強化考核導向,完善激勵約束,使得金融總量保持平穩增長的同時,金融結構持續優化。

強化部門協同,“多家抬”破解抵質押擔保難題。針對民營小微企業擔保增信需求,建議進一步夯實地方各級政府和擔保集團職責,充實市縣兩級擔保公司反擔保實力,加強考核評估,深化銀政擔合作。針對抵質押難題,建議持續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緩解因缺信息造成的融資困難;積極推動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歸集各類動產和權利在統一平臺上登記公示,挖掘動產融資潛力。針對過度擔保問題,建議借鑑應收賬款質押登記相關做法,推動建立貸款保證登記制度,落實金融機構“先登記後放款”,規定保證經登記之後具有優先追償權。

統籌把握風險防範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適當調整不良貸款容忍度。2019年末,我國商業銀行的平均不良貸款率為1.86%,撥備覆蓋率達180%,總體看,我國金融體系穩健,金融風險可控。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影響疊加的背景下,建議統籌把握穩實體經濟和控不良貸款之間的平衡,適當調整不良貸款容忍度,為金融逆週期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更好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